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6章 条约皇帝,契约精神 (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吴三桂之所以是大汉奸,就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灭掉了李自成的大顺朝。这个汉奸帽子,在广大劳动人民眼中,是无论如何都摘不掉的。

但是对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而言,李自成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满清反而要摆在李自成之后。

所以借满清之兵,灭李闯之贼,是这帮没骨气的地主都认同的。而他们不大愿意认同的,则是吴三桂的剃发降清.而更让吴三桂难堪的是,他到底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剃发降清,还是一开始说好了借兵,后来被多尔衮摆了一道,刀架在脖子上把头给剃了,都说不清楚啊!

要能说清楚,也就不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了。

另外,如果吴三桂是“降清开关”,那他现在再起兵反清,就是逆臣造反......就是先当汉奸,再做逆臣,臭不可闻啊!

可方光琛为吴三桂拿出的“解决方案”就能把“先当汉奸,再做逆臣”的帽子给摘了。

不管吴三桂当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借兵助剿被人坑”,康熙皇帝只要条约一签,承认是多尔衮不守约定,坑了吴三桂一把,那这事儿就盖棺定论,没啥好讨论的了。

这顶汉奸帽子,就算从吴三桂的脑袋上摘掉了。逆臣造反就更谈不上了,他现在起兵就是要清廷履行“借师助剿之约”,根本不是造反!

当然了,这是站在地主阶级软骨头知识分子的立场上解释的。劳动人民是不会承认的,那些长剑铜锤的原儒也一样不会认的。

不过能把帽子摘到这个程度,吴三桂就已经很满意了。

吴三桂又问:“那杀永历的事儿怎么解?”

这又是一顶铁杆汉奸的帽子了!如果说“借兵剿贼,联虏平寇”还能得到一部分软骨头士大夫的支持,那么入缅甸杀永历,则是连洪承畴这号大汉奸,都觉得有点过分了。

“大总统,”方光琛道,“永历的事情不可能尽解,但是却可以遮盖......用扶朱三太子做皇帝的事情,来遮盖住杀永历的事情。毕竟朱三太子的名分比永历要正!”

“扶朱三太子做皇帝?”吴三桂皱眉道,“这朱三太子的皇帝还用得着我来扶?他自己不会做?”

“他自己当然会做了,”方光琛笑道,“但是大总统可以和朱三太子立一个支持他做皇帝的约。”

吴三桂没听明白,“廷献,你的意思是......”

方光琛笑道:“您可以拿着康熙签的约去九宫山和朱三太孙分地盘......咱们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全部,湖南大部,他们拿广东、福建、江西全部,湖南一部。同时广西向两家分别称臣,算是个缓冲之地。

然后您再请朱三太子先称皇帝,恢复大明国祚。这样您就算完成了崇祯的遗命,再当大周的皇帝,也就名正言顺了。同时您还可以在同朱家的和约之中规定,两家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前,不能互相攻伐。”

他这是把“崇祯遗诏”当成一份恢复大明国祚的合同来处理了!

朱三太子拿到广东、福建、江西全部,湖南一部,然后在广州当皇上,那大明国祚不就恢复了?

大明国祚一恢复,“崇祯遗诏”就算完成了。吴三桂和大明的君臣之义也算圆满了。

杀永历这事儿......站在封建义理的角度,也能掩盖过去。

吴三桂拈着胡须,琢磨了一下,“那老夫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全部,湖南大部,然后自己当皇帝这事儿......”

方光琛笑道:“大总统,咱们那么多人,冒那么大的风险,背那么大的恶名,潜伏清营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他大明一文钱的俸禄都没有给,咱们难道不该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全部和湖南大部的地盘?”

“该,该,太该了!”吴三桂连连点头,“可是朱三太孙肯和咱立这个约?”

方光琛一笑:“大总统难道不觉得那个貌似关公的朱三太孙和崇祯皇帝还要崇祯皇帝的长子长得一点儿都不像吗?”

“对啊!”吴三桂一怔,然后回头看着刘玄初,“玄初,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你查清楚了吗?”

刘玄初道:“大总统,据臣暗中探访发现,这个朱三太子、朱三太孙的确是明朝宗子......他们俩都有奉国中尉的官衔,其中朱三太子的奉国中尉是隆武帝封的,朱三太孙的奉国中尉则是末代唐王和鲁监国封的。如果臣没有猜错,他们应该是大明唐王一系的宗子。

另外,朱三太子、朱三太孙的朝廷的底子,主要就是一群唐王府的余烬加上潮州当地的豪强、海贼,再加上延平王府的人。只有一个老庞太监算是崇祯朝的遗臣。不过这老太监早先跟过隆武、绍武和末代唐王,算是唐王一脉的大佬。

而且他在朱三太子的朝廷中实际上也不是当太监,而是开国功臣的地位。这广州的大明朝廷,其实就是一个全新的朝廷,挂了个大明的招牌,也就是季汉、刘宋之流而已,不会那么迂的。”

“那就好了!”吴三桂笑道,“那咱们就合计一下,和康熙的约具体该怎么订?”

......

一份精装的不平等条约,很快就被洪士铭带回了襄阳府,摆在了早就望眼欲穿的康熙皇帝的御案前头。

康熙可急坏了!

因为朱和墭这些日子在江西地面上进展极快!

由于康熙被当众斩首的消息在江西各地传遍了,使得江西的清军和官员全都没了斗志,那是跑的跑,降的降......不过是跑是降,对康熙而言区别也不大。因为除了旗人和上三旗的包衣奴才会往武昌府、黄州府、安庆府这些尚在大清牢牢控制中的地盘上跑。其他人要跑也是往吴三桂那边跑!

这大清啊,在他们看来就俩字儿——要完!

不过对康熙而言,丢光江西的地盘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事情是失去江西的九江府后,长江水道就会被朱和墭封锁。到时候康熙想走长江下江南就难了。

去不了江南,康熙就掌握不了钱袋子。而没有钱,他这个皇帝可就要干不下去了......这些日子,他是每天得花十个时辰给人在襄阳以外的那些大臣写廷寄,一天不“码完”一万五千字儿都不睡觉的。

而且这些廷寄当中的语气都是温柔至极,对下面的大臣又是夸奖,又是嘘寒问暖的,又是封官许愿,对于岳乐、常宁、莫洛、图海、施琅、卓布泰、巴海这些手里有兵的,还得拍马屁。如果把廷寄的抬头和末尾改改,换成“叩首恭请主子圣安”和“奴才某某”,都能寄回给康熙了。

可是......这些日子康熙愣是没有收到多少请安的折子,最可怕的是岳乐和常宁请安的折子都没有到!

这俩货一个掌控着江宁,一个手握北京,还都是大清的亲王,他们在想什么?是不是想当皇帝?

所以康熙今儿听说洪士铭和汪士荣二人回来了,那真是激动得差一点出门去迎接。最后虽然忍住了,但还是让米思翰赶紧把他们带了来。

现在看见了用黄色绸缎做封皮的“条约文本”,激动的都快掉眼泪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