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36章 明爹清爹,都是好爹!(求订阅,求月票)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汉城,昌德宫,宣政殿。

空空如也的王座之后,一道垂帘已经放下。

垂帘之后,一身素服的权知朝鲜国事明安翁主李温姬正端坐在坐垫之上,秀眉微蹙,隔着珠帘,看着一群哑口无言的两班重臣。

李温姬本来应该在朱和墭抵达牙山之后,马上就从汉城扑到这位“明爹”的怀里去。可是朱和墭却在抵达牙山后给她下了道令旨,命令她暂时留在汉城主持大局。

并不是主持抗清大局,而是主持跑路大局......现在有明爹的几千精兵驻扎在汉朝,所以海州、平壤的少量清军不敢南下,这就给了汉朝的朝鲜中枢从容组织撤退的机会。

实际上,在汉城之变后,朝鲜的议政府就在右议政胡德帝的支持下,开始有计划的组织撤退了。

首先被运走的是汉城府库之中为数不算太多的储备,有粮食、白银、铜钱、铁料、布匹等等。

随后被迁走的是汉城城内各个官营的手工业作坊,什么造纸署、瓦署等等,以及在康熙皇帝要求下开办的专门打造火枪枪管的鸟枪署,以及平市署管辖下的汉城私营手工作坊和商户。

然后,驻扎在汉城的训练都监所辖的三手军也接到命令,被悉数调往牙山,接受明军的训练。。

与此同时,朱和墭还要求朝鲜的议政府继续从各地雇佣壮丁前往牙山、礼山、唐津等三个被明军控制的地区。

而当朝鲜议政府将以上这些事情都一一照办之后,朱和墭又进一步提出要求。

他命令李温姬和议政三相尽快安排议政府及其下属的六曹,还有司宪府、司谏院、承政院、宗亲府、忠勋府、仪宾府、敦宁府、成均馆等朝鲜的中央衙署,以及内廷供奉等衙门,都悉数迁往牙山、唐津、礼山安置!在安排妥当之后,马上就去牙山相见。

当朝鲜的议政三相中的两相(不包括胡德帝)接到这道令旨时,可以说是大吃一惊。

因为朱和墭这个“明爹”是让他们迁都啊!

而且还要将朝鲜的王都迁到实际上已经在明军控制下的牙山、礼山、唐津三地。

现在驻扎朝鲜的明军已经超过两万人了,而且在胡德帝的强烈要求下,朝鲜议政府还动用国库、内库中的老底子雇佣了超过十万人的壮丁交给明军使用!

而明军在得到壮丁后,马上就将其中的精壮直接编入了军队, 还从朝鲜的儒门子弟中选了一批比较勇武,还会使用燧发枪的“枪大夫”充当军官, 去指挥那些新入伍的朝鲜兵。

而且朝鲜王国手中唯一有点战斗力的训练都监的三手军, 现在也被明军要去了。

也就是说, 不仅带路党有了,连“伪军”都已经齐备了!

如果朝鲜王国的中央各衙署和权知国事李温姬小妹妹再来个自投罗网, 那“明爹”一句话,不就能撤藩国、行郡县了?

虽然朝鲜朝堂上的那些两班高官个个都把大明当“明爹”,但是真的要撤藩国行郡县, 可没什么人愿意......他们要愿意,当年丰臣秀吉的日本兵打来的时候就内附了,何必拖到现在?

可现在的形势......又让他们不敢向朱和墭说不。

说“不”不敢说,答应又不甘心。这帮两班重臣当然就只有选择沉默,一个个都练起了闭口功。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的流逝, 眼看着就要到饭点了。一大早没睡醒就被叫起来“当花瓶”的李温姬这会儿早就饿得肚皮咕咕叫了。

看着底下一群大爷大叔就这样枯坐了一个上午, 李温姬终于忍不住开口, 说起了非常流利的汉话:“明王令旨已下,卿等打算如何执行?予何时可前往牙山觐见明王殿下?”

听见李温姬的声音从垂帘后面传出, 领议政宋时烈也只好硬着头皮说话了:“禀知国事殿下, 臣等担心明王殿下有可能会......会撤藩国, 行郡县!”

“哦,右议政,有没有这种可能?”李温姬又把这个问题出给了胡德帝。

胡德帝笑道:“知国事殿下,如果您不愿意撤藩国、行郡县,大王是不会这么做的,您可以放心。”

“可是我如果愿意撤藩国呢?”

李温姬的话把宋时烈、尹鑴吓了一跳。

宋时烈连忙道:“知国事殿下,朝鲜国乃是李氏祖宗基业, 不可轻弃。”

尹鑴也道:“知国事殿下,朝鲜虽为华夏一脉, 但立国日久,早就自成一体,绝不可贸然行撤藩国、行郡县之事。”

“知国事殿下,臣请您收回成命!”

“殿下, 绝不可撤藩国、行郡县!”

“请殿下三思......”

两个议政一带头,下面的六曹判书也都一起进谏,都是请李温姬收回成命的。

李温姬见这些人嚷嚷得挺凶,却也没有一点惧色, 只是嗯咳一声, 让底下安静一点, 然后才缓缓道:“如今朝鲜已是大国逐鹿之地,是撤是留,只能听凭大国安排,我等唯有遵从奉行。卿等既然担心明王殿下有撤藩国之意,想必他真有这个心思......那予何不如其所愿?不是说君要死,臣都不得不死吗?如果明王需要,予的性命也可以奉上,一个藩国,明王想要撤了,予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若他不想撤藩国,予自请之,也能让明王知予之忠心,有什么不好?

卿等往日都口口声声说大明是朝鲜父国,那为人父明母者,真的会亏待自己的孩子吗?大明是父国,即便撤了朝鲜的藩国,对我等,对朝鲜八道百姓,一定也是有好处的。”

李温姬的话说完,底下的大臣们个个哑口无言。

这小丫头的大道理,其实都是朝鲜君臣们常常挂在嘴巴边上的,但是大家只是说说而已,可没想到这个李温姬年少无知,当真了......

但是大家伙再仔细想想,又觉得她的话似乎是有道理的。

大明如果不想撤藩国,他们这些朝鲜君臣主动请撤也撤不了。

反之,如果大明真的存了这个心思,朝鲜国靠他们这些人也是保不住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主动一点?

主动一点,以后混大明官场不就有政治资本了?

而李温姬主动一点的好处......仿佛更多啊!

想到这里,一群大胡子爷爷和叔叔,顿时就对他们的权知朝鲜国事刮目相看了。

......

“臣等恭迎大皇帝亲领天兵入朝,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奴才等恭请万岁爷圣安!”

同一时刻,大清皇帝康熙也已经策马通过一座浮桥,抵达了朝鲜国平安道义州的土地上了。

之前从汉城撤出的邓光明、于成龙,还有以朝鲜领议政许积为首的一群入了儒宗的朝鲜官员,以及从江华岛上觅来的一群据说是李氏罪宗的朝鲜人,一块儿在康熙皇帝的马前跪迎。

而在康熙皇帝身后,还有无穷无尽的大军,正浩浩荡荡地开来。

康熙看了眼那些个身穿着明朝官服,也没有剃发的朝鲜官员,心里面说不出的讨厌。

康熙皇帝在朝鲜也是有耳目的,当然知道朝鲜国小心大,他们的君臣从他们私谥的那个什么孝宗开始,就梦想着要北伐大清!现在终于干上了,如果不是邓光明、于成龙发现的及时,朱和墭的大军现在都要跨过鸭绿江了。

这朝鲜......不能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