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31章 名将补习班——校长要去英雄救美啦!(求收藏,求月票)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大明陆军军官学堂在定王监国元年的时候,就从广州黄埔岛迁到了南京外城的孝陵卫,所以又称孝陵卫讲武堂。

原本在广州黄埔岛的时候,这陆军军官学堂算是在草创阶段,并不大正规。毕竟当年新明军还是个草台班子,而且又正好遇上一场军事革命,连新明军的高层也不知道新时代的战争该是个什么模样。所以他们也只能以旧式的战术阵型为主体,一点一点的往里面塞新东西,最后搞出一套半新半旧夹杂在一起,还有那么一点半生不熟,甚至有点草率的东西出来。

当时明军的战术有四大特点,一是进攻靠少量精兵;二是朱和墭总是冒险;三是防御靠挖土堆壕;四是火力输出靠糖药。

而之所以会形成这么一套战术,主要原因是朱和墭军队本就是由少量精锐加上大量动员兵和独步天下的糖药火力够成的。

而那些精锐又是从大南山少年兵发展出来的,可以说是朱和墭的伙伴。数量虽少,但是却能熟练掌握各种糖药武器,战场经验也非常丰富,在朱和墭这个老大哥的率领下又极其勇猛主动。换成别人去带他们,还真不大好用。

所以天性就喜欢冒险的朱和墭就每每都带着这批精锐在战场上猛打猛冲......其实作为开国君王,这种冒险的玩法也挺正常的。。且不说老早的老刘家一堆冒险王和大小唐家的李世民、李存勖了,就是在明末清初这一段,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位草莽天子也是这样冒冒失失的,要不然也不会死得那么戏剧性了。

但是大波玲胸部中弹事件之后,朱和墭已经意识到总这样冲锋陷阵也不行了......现在的火枪可厉害了!不仅有滑膛枪,还有更致命的线膛枪!

所以在南京之战时,朱和墭就忍住没上一线。

不过在南京、安庆两战结束后进行的战场总结时,朱和墭、诸葛三和等人都发现,他们的明军其实没有那么强......特别是在朱和墭本人不在战场上时,下面的人就差了点意思。

进攻的时候有气无力,防御的时候被动龟缩,各单位之间还经常脱节, 战场总指挥调度起部队来更是非常吃力。很多情况下,部队走着走着就乱了。在安庆战场上, 清军还利用明军调度时候的混乱打出过不少漂亮的反击战!

如果不是糖药火箭炮实在太猛, 安庆城都不一定能打下来!

而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后, 朱和墭和诸葛三和他们很快找到了原因......原因也不复杂,就是朱和墭草创出来的军队其实不大会打仗!

部队的组织、训练、指挥等方面都不行, 甚至比精锐清军都不如,比拥有吴三桂的吴周军差得就更多了。

之所以可以一直打胜仗,则是因为部队的士气高昂, 后勤充足,火力更是有压倒性的优势。

用后世术语来说,就是氪金的土豪玩家!

但是这种优势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战线的不断北移,以及对手对糖药掌握和对火药武器的改良, 正在变得越来越弱!

因为战争规模扩大后,战场上的军队也多了起来,朱和墭再也不能依靠少量老兄弟的猛打猛冲就奠定胜局了。

所以朱和墭就必须要尽快地帮助自己的老兄弟们从优秀的战士成长为合格的军官!

同时, 他还必须和自己的参谋团体们一块儿,通过总结实战和演习中取得的经验,拿出一套新的战术战法。

而孝陵卫的陆军军官学校就是干这事儿的!

为了带好自己那帮老兄弟,朱和墭干脆自己兼任了军校的校长......成了朱校长!

然后又亲历亲为,本着从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将就主义”, 先从部队当中选出了一批各方面的“战术专家”当老师,把他们分成了步兵、炮兵、工兵、骑兵、辎重、经理、军令等七大专业。又让人找来了一些西洋各国的战术条例和操典参考——其实也找不到多少,这年头西洋各国的军事教育也不正规。然后朱和墭又带着“矮子将军”们开始整理和摸索。

忙活了小一年, 总算搞出了七本专业的操典, 一套各兵种通用的条令。还总结出了战场横队、战场纵队、行军纵队、空心方队、车堡方队、骑兵冲击队、骑兵游击队、散兵队等各种队形的排列和组织方法......这套东西虽然谈不上多完善, 但已经是目前能够搞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于是朱和墭就一边把这些操典、条令、队形图例下发部队,一边召集了一千六七名“年轻的老兄弟”到南京孝陵卫讲武堂“补课”,这就是所谓的孝陵卫一期!

而为了让这些一期弟子们能学到真本事,朱和墭还在南京这边摆了一个齐装满员的“教导镇”, 专门让这些孝陵卫一期老兄弟们练手。

同时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工作, 还为他们在南京城内盖了房子,还把他们的家里人从广东接过来,没有成家的还给想办法给他们做媒......可谓是无微不至!

这批孝陵卫一期的老兄弟们虽然一起入学的, 不过他们毕业归队的时间却不同。为了不耽误部队的训练和战备,朱和墭给他们分了“长期班”和“短期班”,将会在步炮骑辎工等兵种担任正领(连长)、副领(排长)的老兄弟都进短班, 一年的课程结束后就全部归队去带兵了。所以在去年九月的时候, 就走了千把号人, 剩下的则是长期班的学员......按照他们的朱校长的话,他们这些人都是名将种子,现在好好补习,学会更多的本领,以后才能成为名将啊!

朱校长的话虽然是没错的,可是这些少年得志,在部队中都当过参将、千总或是参谋的青年军官,看着自己部下们都喜气洋洋地带兵去了,自己却还得老老实实的当学生,完成越来越困难的学业,考试不及格还得被朱校长、诸葛教育长、苏主讲、凌主讲、赵主讲他们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有时候甚至会被那些在军校担任客座的翰林或是金陵大学的教授们批评,实在是有点想念在部队里带兵的生活。

可是大家伙什么时候才能下部队带兵,才能上战场去建功立业呢?

就这种学习、考试、挨骂的无聊生活仿佛要一直持续到永远的时候,好消息终于传来了。

朝鲜国那边举起了反清的义旗,而且还出了个仰慕他们的朱大校长的明安翁主,居然被朝鲜义士们推举当了权知国事......看来北伐之战是非打不可了。

他们这些老兄弟对朱校长的高尚品德还是非常了解的,这位圣人校长怎么可能让一个为了他勇敢地挺身而出,反抗康麻子暴政的美貌翁主陷入险地呢?

这会儿朱大校长一定已经等不及要去朝鲜英雄救美了。

他们这群校长的好学生,当然得跟着建功立业了!

所以消息传到孝陵卫讲武堂里的时候,这里的一期老兄弟们可就跟开了锅似的。早上随着恶人凌凌宗军晨操的时候还能忍住不吵吵,等各自回了讲堂后,就再也没心思上课了......特别是跟着金陵大学的教授梅鼎文上数学课的那个班,根本就变成了个鸭子塘,嘎嘎嘎的吵个不停,搞得梅大教授一下都傻了眼。

看这梅大教授傻了,底下的学生们议论声音可就更大了。

“听说这个明安翁主是朝鲜国有名的美女啊......而且还对咱们的圣人一往情深!”

“胡说吧......圣人又没去过朝鲜,那明安翁主也没来过大明,两边都没见过,怎么个一往情深?”

“圣人的图像到处都是啊!咱们课堂上就有,那些个儒门或是公家开办的学堂里也都挂着,明安翁主一定也看见过,咱们的圣人如此雄伟男儿,她能不一往情深吗?”

“说的也是......圣人一出兵,咱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可就到了!”

“那是当然的!说不定咱们还能在朝鲜再杀一次康麻子!”

就在一群学生们没心思上课,都在那儿胡说八道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了一声大吼:“监国明王殿下,太上天王殿下......驾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