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2章 和绅微服私访记(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江水平缓,缓缓流过。也许是入秋以来天旱少雨,从上海县城边流淌而过的黄埔江的水位有些浅,露出了大片的江滩。

在黄浦江东岸一个名叫陆家嘴的村子外面,一个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的大胡子男人,正带着一群管家、保镖、侍妾模样的人在黄埔江边散步。对了,他身边还跟着一个五短身材的矮胖子,也穿着一件崭新的丝绸长袍。

现在已经是秋收季节了,黄浦江东岸的大片水田中,都长满了金黄色的稻谷,一副丰收在即的模样。上海的农人们正在田里面忙碌,想赶着随时可能出现的秋雨落下来前,将这一季的水稻全都收割完毕。

看着有点瘦小,而且还晒得漆黑的农人们在稻田当中忙碌,这位大胡子开口了,用带着潮州口语的官话问:“陆秀才,黄埔江东岸这一片都是你家的地?卖不卖?开个价吧!”

这个想要买地的大胡子男人,正是当今的大明监国明王朱和墭了。他现在正化名和绅,在江南各地微服私访......这就是和绅微服私访记了!

而正陪着他一起看地皮的,则是陆家嘴这一带最大的地主陆孝文,同时他也是个大布商,开着松江府最大的布行。和那个织女宫的秘书女官倪红花倪娘子是同乡,还一度想把倪娘子买回家当小妾。可没想到这倪娘子被她的婆家卖进宫以后,居然就走了鸿运,被织女宫大贵妃赐给了一个潮州来的“和大人”当如夫人。。

而这个“和大人”可不得了, 不仅是大明复国功臣,而且家里面世代都是在南海上收过路费的, 超级有钱!

不过就是眼神不大好......居然说陆家嘴这边的江景很好, 很适合建别墅, 想要买一大片土地用来建别墅居住。

这可真是太滑稽了,陆家嘴这边有什么江景?就一条黄浦江, 然后就是田......连个名胜古迹都没有,谁会想在这里盖别墅居住?

陆秀才心说:“这个姓和的不会真和倪娘子说得一样,人傻钱多吧?不过这家伙虽然傻, 但看着很凶,又是功臣,多半是个武将,惹不起的!”

“和大老爷, ”陆孝文陆秀才也弄清楚这个“和墭”是啥官,于是就叫他“大老爷”,“实不相瞒,这陆家嘴一带,就是穷乡僻壤, 除了有点水田,就什么都没了。最近虽然开了埠, 但埠头并不在陆家嘴,而是在下游靠近长江口的地方。

另外......朝廷现在还要搞什么均田!您花钱买了我的田,回头给均了可就亏大了!”

朱和墭一听这话就乐了,“陆秀才,你还是个老实秀才啊!那你说说, 这均田之政到底好不好啊?”

“均田怎么可能会好?”陆秀才听见朱和墭的问题, 一张胖脸就垮下来了,“祖上传下来的田,谁肯白给出去?这些日子松江这边的缙绅都快愁死了。大家一起请咨议官周老爷上了折子, 看来也没有用......今年的春税大家都赖着, 秋税也不想缴了, 可朝廷好像一点都不在乎,真是愁死人了!”

朱和墭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朝廷当然不在乎......朝廷均田的决心很大,田都要均了, 税还不能缓一缓?再说了,现在江南这边的通过税、车船税、工商营业税、利息税、盐税越收越多了,还在乎几个田税?不交没关系的。”

工商税如果真的收好了, 田税的确会变成一个小头。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部分的农产品还是要用来交换的。

而一旦这些农产品进入市场,那么百分之五的通过税,百分落干的车船税,百分之落干的营业税要是都能收上来有多少?

而且陆秀才这样的大地主出售农产品换来了银子还得存进银号或钱庄......要不然你带着银子回家去埋了,过税关的时候又扣百分之五!

存进银号、钱庄之后,利息税又来了!

相比这些名目繁多,收起来一把一把的工商税,农业税才几个子儿?明朝的南直隶号称重税,平均的田税也就是一亩十几斤,南直隶的土地怎么都得收个几百斤粮食吧?

现在随着朱和墭把工商税和金融体系慢慢打理出个模样了,所以东南几个省的田税出现大量积欠根本难不倒朱和墭。

不过朱和墭的这话,还是让一旁的倪娘子听了都有点哭笑不得,这就要当皇上的人,居然一点不在乎下面的刁民抗税,这大概也是独一份了。

她刚想到这里,朱和墭又说话了,“陆秀才,不过现在不交税,回头朝廷发均田补偿金的时候,会给你扣掉的,而且还要罚金!”

“什么?均田补偿金?还有罚金?”陆秀才吓一跳,“不交税还要罚?”

“当然要罚了!”朱和墭笑道,“清妖都罚,一次就免了一万多人的功名,本朝怎么可能不罚?所以能还是把土地卖给我一点,这样你就能少均出去一些了。”

陆秀才看着朱和墭,“和大老爷,您不怕均田吗?”

“我?”朱和墭笑了笑,“我家人口多......而且我家在广东没有分到过均田庄,我家没有落籍乡村啊。

朝廷赐给的土地又都在官私田区内,所以我还可以买个几千亩土地。以后我就落籍上海,当上海人了。”

朱和墭当然在忽悠陆秀才了!

因为上海黄浦江边上的土地怎么可能划进均田区?那里铁定是官私田区......也就是可以自由买卖,自由开发的土地。也就是不在均田之列!

不过这土地升值的油水也不能让当地的地主都占了。所以朱和墭这段时间已经利用东南一带的地主们对均田的恐惧,派人下去以各种名目收购重点城市周边的土地了。

另外,现在新明朝的“均田”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无偿剥夺地主的多余土地,而是会有相应的补偿方案.......会根据地主是否参与抗清的情况,确定补偿兑价的高低。

只有碰到满清官员的田产,圈占的旗产,才会一律没收。

......

“原来均田是有补偿办法的......”

“呵呵,十补九不足......”

“说的也是......不过这个报纸好像不错啊!”

“怎么不错?”

“可以当成咱们儒宗的喉舌啊!”

“可这是朱和墭的报纸!”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咱们自己也可以办一份。”

朱和墭还在未来的上海滩各处搜罗土地的时候,周培公、李光地这两个反贼已经悄悄潜入了南京城,两人就在南京贡院附近租了个宅子,准备先安顿下来,然后再开始交游士林。

不过没等他们开始行动,周培公就买到了一份《儒门旬报》——这个儒门的机关报,十天才出一份,所以称为旬报。

这可又让两个反贼眼前一亮了!他们本来还在为不知道怎么宣传自己的主张发愁,没想到朱和墭却帮他们俩解决了难题——可以发行报纸!

“可是咱们儒宗的报纸在南京怎么发行?”李光地还是比较老实的,他想到的是以儒宗的名义发行报纸。

周培公却是哈哈一笑:“干嘛发儒宗的?咱们可以发《儒门旬报》啊,这张报纸好像很好卖......私印的肯定有不少吧?咱们买个刻书作坊,然后私印《儒门旬报》,印的时候拿掉几篇文章,换上咱们的不就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