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1章 造反必须有理!(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周培公和李光地对大清那都是真爱,当然是一心希望大清能一点点好起来的,现在瞧见大明这边有收盐税的好法子,自然希望大清也能跟着学习,于是两人都点了点头。

“伪明虽然是逆贼,但是好办法的确不少,官吏似乎也比较廉洁,和前明真的没得可比......咱的确得把他们的好办法告诉皇上。”

“有道理!这叫师明长计以制明,不丢人的。”

张英点点头,又道:“现在盐引已经到手了,只要去场商那里买进食盐就可以出发了。对了,我刚才去官银号办事儿的时候发现许多扬州乡下来的士子正在换银票。”

“他们换银票干什么?”周培公问。

张英笑道:“当然是想带着银票去赶考了......培公、晋卿,你们俩也去考个举人,下个月扬州府这里就有举行一次乡试,只要通过就能去南京考会试了,以二位的学问,通过这场乡试应该不难吧?”

根据这几个“造反儒”制定的计划,他们下一步要兵分三路,一路去南京讲道理......也就搞公车上书反对均田,并且煽动罢考。

秀才造反嘛!当然不能不讲道理蛮干硬上了,所以周培公、李光地就去南京负责讲理。

一路则去桐城策划起义!之前他们制定的计划是桐城、常州、绍兴一起搞。

但是在扬州这里研究了一段时间的反书之后,他们才发现不能这么搞。。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力量有限,一分为三之后就太弱了。另一方面则是在绍兴、常州造反失败后几乎无路可逃。

考虑到大明的强大武力,造反是肯定会失败的!

如果造反失败后无路可逃,那去常州、绍兴搞事儿不就成了送人头?

这送人头的事情,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万一有人承受不住出卖了组织,那就糟糕了!

所以再三考虑之后,大家就决定将造反的力量集中到桐城,由张英、高士奇两人一起去桐城领导造反。桐城距离大别山很近,造反失败后往山里一钻,很快就能逃到吴周境内。

另外,赵申乔单独算一路,留在扬州负责他们几个人张罗起来的运盐商号。

准备和周培公一起去南京搞公车上书的李光地打小就是神童, 最喜欢考试了,一听说扬州这边有乡试可以考, 马上就手痒了, 笑着道:“行啊, 那就考一个吧!”

张英点点头:“就知道你李晋卿技痒了......乡试补习班都给你和培公报好了!”

李光地一愣,“什么?补习......班?”

张英笑着从袖兜里面摸出了三本线装本, 递给了李光地,“晋卿兄,我打听过了, 这三本是此次乡试和会试必考的《均田论》、《算学初解》、《形学初解》......这本《均田论》据说是解释为什么要均田的,《算学初解》和《形学初解》加在一起,则是用来测量田亩大小的。看来朱和墭均田的决心很大,说什么都要干到底了!”

“那咱们可得好好看看!”周培公已经抢着把《均田论》拿到手里了,咱们得先知道姓朱的有什么道理, 然后才能在公车上书中把他驳个哑口无言......然后桐城那边再打着儒宗圣公的旗号起兵, 即便败了也能打响咱们儒宗的名号, 以后伪明国内可就有的好乱了!”

李光地点点头, “也对, 咱们得好好看看......敦复, 还有吗?”

“有, 有......我一共买了三本《均田论》, 咱们一人一本,好好看看。”

《均田论》这本书就是薄薄的一本, 拢共不过一两万字, 内容并不复杂, 只说了三个问题,一是公平;二是厘清产权;三是抑兼并。

按照朱和墭的说法, 因为明朝中后期以来的吏治败坏、士大夫无德和大明朝廷自己的种种不当,使得天下土地占有情况出现了极大的混乱。官田、卫所土地被大量侵占,民间粮户又将土地进寄到藩王、士大夫名下以求避税。还有大量的土地被隐没, 没有被记录在案。

而满清入关之后,又对敢于反抗其暴政的士大夫和豪杰之士大肆屠戮, 使得抗清壮士们的土地被剃发降清的顺民和无耻士大夫所瓜分。

鉴于以上原因, 监国明王认为现在的土地占有情况是不公正和不公平的, 因此必须推翻重分!

其次,由于明末以来的动乱和满清治下实行的更名田、沿海迁界和圈占旗地等政策,使得如今新大明境内的土地所有情况非常混乱。许多人占有着不属于他们的土地,时刻担心被原主夺走, 因此不能安心生产。所以也有必要进行重新分配, 以彻底厘清产权。

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均田制可以极大的抑制兼并!

新大明其实也允许兼并,但不能允许广泛的和不受限制的兼并!

所以在均田完成后,新大明国内的土地会分成“均田区”和“公私田区”,前者由宗族或是村庄集体持有,不得转让!

均田区内的土地将会占到整个新大明耕地总数的大半,这部分土地会用来保障国家基础的税收、兵役,还有中下层人民有田可种,有房可住,有饭可吃,以及他们的孩子有书可读。

公私田区的面积并不小,只是其中的可耕地占比不高,这些土地可以是官有的,也可以是私有的,允许转让。

但是其中的私有土地,包括皇家、儒门、佛门和道门拥有的土地,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免除税收。当然了,由国家拥有,但是给皇家或儒门使用的土地除外。

另外,大明朝廷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开征针对这些土地及其附属建筑物的遗产税!

而在这本《均田论》的最后,还相当语重心长地告诉读者,土地和财富的过度集中,必然会造成底层的绝望和上层的腐朽。而且垄断了大量土地和财富的上层多半也会垄断权力,这不仅会封杀底层的上升通道,而且还会把税收负担都转移给下层。

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大乱的时候可就要到来了!所以现在新大明推行的均田一旦成功,就能极大的推迟下一场大乱到来的时间......

书房之中,一片寂静。

看完了《均田论》的三人,都坐在那里愣愣地发呆。

过了不知道多久,才听见周培公嗯咳一声,开口道:“朱逆既然敢妄称圣人,而且还有那么多人被他蛊惑,说明的他的道理还是......还是挺能迷惑人的!”

张英点点头:“对,对,对......这是迷惑人的假道理!”

李光地则很肯定地说:“没错,这是,这个和王莽搞得那个王田制差不多,是书生之论,是要乱天下的,绝不可实行之!看来乱天下者,必朱和墭也!”

还别说,真给李光地找到了反对《均田制》的道理。

周培公也点点头,说:“均田制的确是王莽之政......而圣公所提出的乡贤之制,才是真正的儒家大道!咱们这次可以用圣公的乡贤制去攻朱和墭的均田制!”

这下终于找到道理了!

所谓的乡贤制其实就是包税制......包税制是康熙和人议政的时候说的,真的要写成大诏,当然得起个好听的名字了。

这个名字就是乡贤之制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