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百六十二章:西北宣定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安塞城外。

一番大战过后,遍地尸骸。

倒下的旗帜和刀枪交相插落在一起,正值夕阳西下,映画出一副凄凉的破败之景。

官道上满是看押着俘虏流贼的官军,狭长的队列一直从城外延续到几里远的官军大营。

张字号大旗高高飘扬在半空,张万邦放下单筒望远镜,沉吟道:“这伙流贼还挺胆大的,居然敢出城伏击我们。”

一旁渠家祯说道:“是啊镇台,这些流寇与寻常不同,竟绕过了我军的探马哨骑,这也是第一次见。”

渠家祯早年便是跟随张万邦的大同军主要将领,打林丹汗之战也有参与。这次张万邦升授山西总兵,这些旧将,自然也都高升。

张万邦点头,跳下土坡:“这也是我军侦查不力,叫侦骑营坐营官来见本镇。”

不一会,大同军侦骑营的坐营官便被叫道面前。

似乎早就知道自己犯了过错似的,这名坐营官心虚得直接跪下,大声说道:“卑职参见镇台”

张万邦板着脸:“这次剿匪,虽说对手是一群毫无素质的流寇,可你也不能如此掉以轻心。”

“若不是因为你哨探的失误,也不会让我军前锋营损伤十余人”

坐营官连忙说道:“总镇说的是,卑职治罪”

张万邦一向赏罚分明,大同军也是军纪森严,他环视周围众位将官,说道:“来人,押下去,打二十军棍,以正军法”

坐营官倒也是条硬汉子,二十棍军法,硬是没吭出一声。

张万邦看着被人搀扶回来的坐营官,冷眼道:“此类错误,在我军中绝不可再犯,张勇,你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本镇现在撤去你左营之职,袁时中”

侦骑营一名身着铁甲的魁梧将官出列,大声吼道:“卑职袁时中,参见总镇”

张万邦道:“张勇犯下大错,着令你代其为侦骑营坐营官,日后如有犯错,他便是榜样”

袁时中虎躯一震,又喜又惊,忙俯身道:“总镇放心,卑职一定克谨职守,不放过一蚊一蝇”

张万邦满意点头,袁时中这个人,是山贼出身,但自从被官军收编以后,屡立战功,尤擅侦查哨探。

上个月张万邦将他调入侦骑营,这次也只有他单独发现了流寇埋伏,却被张勇猜忌,没有上报。

直到现在,张万邦仍对那十余名死于流寇陷阱的战士痛心。

张万邦说道:“传令下去,战死者上报朝廷,入忠烈祠,本镇自会上奏陛下,抚恤他们的家庭子女。”

“陛下万岁”

闻言,其余兵士全部心中大定,高声喊道:“万岁万岁”

不远处,李鸿基和李过蹲在一个尸体旁,两人对视一眼,嗟然而叹,前者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李过也叹气,这位自称八大王的张秉忠也算是个汉子,能打能杀,是个爷们,挺让他觉得可惜。

可这张秉忠脑有反骨,山西都平定了,却还要执迷不悟的造反,拉了一大批人送死,这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话说孙传庭这头,前几天才接到圣旨,要调他去南京任江南总督。

孙传庭起先整饬真定、保定、大名三府兵备,讨灭建奴后叙功升赏为南京兵部侍郎,整顿南京军务。

去年把孙传庭安排到南京,也是朱由校着手整顿江南军务的开始,从继位到现在,因为江南的水太深,一直都没怎么插手江南的军务。

顶多,也就是放魏忠贤出去搅搅浑水。

到现在,江南军务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去着重处理了。身为后世的穿越者,朱由校深知江南“财阀”们对国家的危害程度。

皇帝由于身处“上帝视角”,所看到的东西,和常人往往是不一样的,朱由校正是如此。

所以,这次也并不是单纯的要去剿匪。

现在不是刚即位的时候,可以借魏忠贤的手去乱来,现在明眼人都知道,魏忠贤和所谓的阉党,不过是皇权之下的一颗棋子。

况且,国家走上正轨,朱由校也是不会在一些地方去亲自改变规矩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全天下的百姓,四方藩国,甚至于西方列强,也都在看着自己。

所以,现在行事,朱由校是一定要给自己戴上一个圣君、仁义的帽子,这对日后的评论也有好处。

对,现在的朱由校,由于危机渡过,也已经有些注意身后名了。

康麻子都能混成千古一帝,朕又有何不可

这次陕西民变,朱由校早有准备,实际上单靠西北大营就可以轻易平定,但是朱由校没有这样做。

他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名正言顺派兵去镇压地方,维护秩序的名义。

历史证明了,孙传庭这个白谷先生也并非是泛泛之辈,实际上,其心思缜密要比卢象升更甚。

区区民变,皇帝不只在山西新设了总督,也就是他自己,还调派了张万邦为山西总兵,协办剿匪。

就剩下这几股流寇,加在一起不过几万饥民,有什么好协办的山西地方官军不是草包,是已经整改后的正规军。

该说不说,朝廷在山西也还有几十万的可动之兵,还用得着它省协办清剿

何况,来的还是天下闻名的大同军

这其中定有猫腻,自打接到调任的圣旨,孙传庭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终日显得忧心忡忡,以至于身旁的山西官员都以为他是怕了。

这天,孙传庭正位于山西太原的督治府内,一名官员兴奋跑来。

“捷报,捷报啊”那官员一进来就喊道:“总督大人,捷报啊,张总兵在安塞城外击溃流寇两万余人,贼首张秉忠也死于乱军了”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督治府内顿时喜悦一片。

张秉忠所领的流寇,是眼下山西境内最后一支成规模的流寇军队,他的覆灭标志着,西北三省已经被朝廷彻底平定。

官员们互相道贺,互相庆祝,因为这对他们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军功呢身为督治所文官,更是功上加功。

这里边其实是有说道的,总督府文官没有地方上的,几乎全都是从京中调派下来。

也就是说,这些是朱由校的人。

这次剿匪不算什么大功,可是朱由校要把它描绘得大一些,好名正言顺的给这些自己人加官进爵。

随后,山西剿寇结束,总督府的文官,自然要留在山西。

有升官的,就有贬职、去职的,这种全省规模的造反,肯定是要拉出一批官员来问罪的。

这些人,多是地方上豪绅的代言人。

除去了他们,是地方欢腾,上天作美,朱由校这个皇帝顺应民心、文治武功,既除去了地方势力,也把忠于朝廷和皇帝的官员安插到地方。

自此以后,西北一带算是彻底平定了。

孙传庭自然明白这些,所以他的脸上看不出什么笑容,他的眼睛已经望向南方。

他知道,皇帝要对江南出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