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百一十五章:全胜骑兵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朱由校的意思被一五一十报给了勇卫营的总督陈策,当夜,他手字,满脸皆是震惊。

在他看来,这种战术相当于是眼下明军中已经普及的三段击战术的升级版。

三段击确实不能继续再用了,三段击适用小规模战斗,但是就最近几年的战事来看,明军多是与伪金、蒙古进行大规模野战。

随着天启一朝大力发展火器,到如今,几乎人人都已经知道,火器相比于冷兵器的优势。

陈策作为禁军勇卫营的总督,皇帝身边的亲卫大将,自然更加明白火器时代的来临,已经无法阻止。

既然无法阻止,就要积极适应。

皇帝的这份所谓“线列战术”的构想很是给他以启发,陈策参加过的战斗不少,脑海中当即出现许多的想法。

约半个月以后,朱由校正在西暖阁批阅奏疏,一名御马监小阉兴冲冲赶来,道:

“陛下,陈总督请陛下前往演武场,说是有了新的战术奏请施行”

朱由校一听,心里很高兴,陈策到底跟了自己这么多年,还是有些本事的,立即起身前往演武场。

最近这半个月,勇卫营几乎将京郊演武场给“霸占”了。

由于在训练新式的线列战术,陈策也都是吃住在演武场,每天指挥,总算是有了些许感悟。

由于皇帝出宫的步骤太过繁琐,朱由校再次选择微服骑马前往,只带着几名身手不错的侍卫。

一路上京师人潮汹涌,各地的商人、旅客,蒙古人、朝鲜人,以及签订了贸易合约的西方各国商人和罗马传教士们汇聚在一起,喧闹不已。

没有人注意到,大明的天启皇帝正一阵风似的从他们身边疾驰而过。

刚出永定门,距演武场,还有数里,便远远能听见似乎是勇卫营正在操练的喊杀声,夹杂着枪炮的响声,使人心神激振。

不经意间,朱由校的一只手紧了紧马缰,加快了速度。

一行人很快来到演武场,陈策早得到皇帝微服前来的消息,正在等候,连忙迎上前来,行礼说道:

“臣参见陛下”

“免礼,听说爱卿知道怎么操训线列战术了”朱由校勒停马缰,翻身下马,将坐骑交给一名侍卫。

陈策跟在朱由校身后进到演武场,挥手清理空中因大军行进而荡起的灰尘,说道:

“回陛下,臣觉得既然要发展鸟铳手的线列战术,倒不如将线列战术与大明的步阵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战法”

朱由校走得很快,直奔平日里陈策点将练兵的高台,陈策则是跟在身后,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这段时间来的想法。

“往次的战斗,我军人数众多,但往往发挥不出优势,迁延日久,仅粮饷便是一笔极大的开支,臣想,能不能在日后作战尽量缩短战斗的时间。”

“一次战斗,分出胜负的时间要在一个时辰以内,在这一个时辰尽可能对敌方造成杀伤,避免徒增消耗。”

朱由校来到台子站定,扭头说道:

“你的想法很好,但不要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国,朕今日来此,就是要见见你这半月来的成果。”

陈策点头,他也就等着今天。

旋即,他跨前一步,面对正在操练的演武场内,大声喝道:“停止操训”

说完后不久,命令递次传下,偌大的演武场内,勇卫营各营纷纷停止操练,用飞快的速度排列整齐,望着上方。

“陛下今日微服出宫,要看看我们号称京师禁军的勇卫营的操练成果,鸟铳队,上前”

一声令下,作为选锋而出的三千余人的勇卫营精锐鸟铳手小跑着从各营而出,列队在所有人最前方。

他们的站队与以往三段击有些相似,但又完全不同。

朱由校看着眼前只有两线横队的鸟铳队列,点头说道:“看来你是真看了朕给你的话,减少了三段击的纵深行列,加宽了横队的宽度。”

陈策笑着点头,说道:

“陛下一席话,于臣而言,振聋发聩臣岂敢不遵,经过多日的操练,觉得此横队举堂堂大阵对敌,当有奇效”

“臣有两种作战之法,陛下请看。”

陈策说着,转头面相场内,大声道:“作战对敌,举堂堂大阵,一击而求胜,当如何”

“列阵”队列中的一名千总大声喊出。

剩下两名千总都明白陈策下达的是什么命令,于是立即统御本部行动起来,三千名鸟铳手分列为三排。

一直到现在,朱由校看到的都还是三段击的加长加宽升级版。

但是很快,这次军事改革的成果来了。

上百辆战车被勇卫营的步兵推到演武场上,号称“全胜车”,为军器司根据嘉靖年间名将戚继光所用正厢战车升级改制而成。

军器司在月初请来了天下著名的战车专家茅元仪担任高级匠师,协助其编修新版武备志,并且许诺,一旦成书,即奏请皇帝,以京报刊行天下。

在茅元仪的指导下,军器司将原本大明旧有的几十种战车重新分类,淘汰掉其中大部分,留下实战成果显著的战车种类,进行升级改制。

留下的每种战车,都有其专门配合的兵种和战术,这新式的“全胜战车”,就是专为线列战术研制,与火枪兵相配合,在作战时起到保护的作用。

全胜战车的侧面装有巨型盾牌,为辽东、朝鲜边境运送抵京的铁桦木所制,坚硬无比,经军器司实测,甚至可以近处抵御火枪的多次射击,刀砍枪刺,更不能伤及分毫。

战车的车轮,为马尼拉岛上运送而来的热带雨林中的巴沙木所制,这种木材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结构却比较坚硬,用作车轮及战车其它部位正好。

正是因为大明在马尼拉等地扩张的殖民地,使得军器司有许多原料用于选择,全胜战车不仅重量轻,铁桦制成的盾牌,更可以保障内中火枪手的安全。

全胜战车每车可装载二十名火铳手并十名步兵,最主要的是,重不过三石,遇到险阻五、六人就可抬过。

根据军器司的说法,此车造价低廉,尤其是巴沙木,马尼拉岛上就取之不尽,只有铁桦木盾牌比较稀缺。

经过实战检验,全胜战车配合火器部队作战,成效显著。

战时,可用数十辆乃至数百辆战车并肩衔接,配合大量火枪手组成车阵,步兵和火枪手相配合,这就是陈策提出的第一种战法。

这不是朱由校给他的线列阵型,是陈策结合了现有明军的作战经验,想出来的另外一种。

相比于一直以来,明军火枪手几乎完全暴露在地方骑兵和弓箭手的视野中,用胆量进行射击,这次战术的进步,是极其显著的。

陈策见到步兵与火枪手全都藏在战车中,一声令下,场中即是铳声大作,轰鸣炸耳。

随后,冲数十辆全胜车中冲出几百名配备尖长矛的勇卫营步兵,对前方假象的敌军骑兵进行挑刺攻击。

这些兵士使用的长矛,也是为车营作战而特制,只有全胜战车上的步兵才会装备,不会大规模装备于各地明军。

陈策看着眼前,转身说道:

“陛下,我军此后作战,若想无望而不利,步兵、战车和火枪手配合只是其一,还要学习戚家军的建制,让每支部队都有专门的医官和辎重队伍。”

“最重要的,还是骑兵,我们要组建一支专门配合步兵野战的骑兵,如此一来,必定战无不胜,还请陛下三思”

朱由校闻言,细细思索一阵,道:

“骑兵倒也不是不行,眼下蒙古各部尽皆臣服于朕,每年供奉的上好战马,留着也是留着,用来组建骑兵倒也不错。”

“那这支骑兵就叫全胜骑兵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779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