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七章:三省大地震(第五更三千字,求月票!)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4:47

“山东巡抚赵彦奏:

初六日夜,郓城地裂泉涌,有声如雷,鸡犬鸣吠,墙屋倒塌。

臣与登莱巡抚袁可立等有司察,曹州、城武、曹县、濮州、朝城、金乡、鱼台,皆大震有声。

地裂波及处,有兖州府东阿,平阴,东平州、汶上、定陶;济南府历城、济阳、齐东、邹平、阳信、淄川、新泰。

东昌府聊城、莘县、馆陶;广平府清河、鸡泽、肥乡、成安;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偃师;开封府杞县、尉氏。

归德府商丘、睢州、鹿邑、阳武及徐州、肖县、沛县、丰县等三省三十余府、州、县。

仅山东六府,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倒塌一万一千万六千余只,压死男女一万二千余口。

其余各省,其房屋毁坏、城桓断裂,百姓伤亡,更不可计数也。

经此一震,山东六府城备大减,又增数十万流民,嗷嗷待哺。然各仓早罄,臣敢情陛下立发粮银,赈灾安民”

朱由校合上奏本,面色有些凝重。

仅从奏本看,这次大地震的震是山东郓城,但余震却也波及到了河南、湖广两省。

从后世经验来看,震级不会少于六级。

这样严重的大地震发生在明末,显然会令捉襟见肘的财政更加雪上加霜,各地本就废弛的军备,也将更加疲弱。

一旦兴起什么叛乱,山东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每次记错的话,徐鸿儒再有几个月就要在山东造反,要提前做好准备,防患未然。

这样的大灾,在这时候的影响几乎不亚于后世汶川大地震。

作为皇帝,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朱由校必须率领朝廷立刻做出反应,尽一切可能救到更多的百姓,使他们免受苦难。

首先,要安顿好受灾百姓,用最快的速度确定各地真实的受灾情况。

其次,就是将历史上的“徐鸿儒起义”,消灭于萌芽

想到这里,朱由校于脑海整理思路,扔下山东巡抚赵彦的奏本,道:

“传谕,令杨肇基率部自苏州移镇郓城,张榜安民,若有人趁机作乱,杀无赦”

言罢,目视小太监跑到司礼监宣旨,朱由校将目光转向西暖阁两名值臣,淡淡问:

“王在晋,你有什么话说”

实际上,王在晋在听说了山东、河南、湖广三省大震的消息后,就在想着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

此刻皇帝果有此问,他也从容应对,起身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仅凭赵彦一纸奏疏,尚不能断定山东、河南、湖广三省受灾情况。”

“朝廷需立即派出大批官员,去各地摸清真实情况,责令他们一到地方,随时上疏言事,直达西暖阁。”

“摸清各地受灾情况后,即可在内阁部议,商讨如何于各地划分物资、人力,有效赈灾。”

“你说的不错,朕亦做此想。”朱由校颔首,道:

“只不过,等摸清各地情况,再举行部议商讨,少则一月,多则半载,朝廷等得起,受灾百姓等得起吗”

王在晋也道:“陛下仁圣爱民之心,臣所不及。”

现在的朱由校,实在没有心思去听什么马屁,一想到后世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电视剧画面,更恨不得立即派军队去救灾。

“王在晋,即日起,朕便以你为钦差大臣,赶往山东郓城,主持救灾事宜。”

“有什么难处,可但讲无妨”

王在晋显然被如此之快的决定吓了一跳。

古往今来,这等绵连数省的大震,朝廷赈灾无不是久经商榷,再周密安排。

在接到奏疏的当日,朝廷就任命钦差大臣赶赴灾区,这还是首例

“事发突然,以臣一人之力,实难办成此事,请陛下派两人为臂膀相助”王在晋思虑片刻,随即说道。

朱由校静静坐着,手指敲打在御案上,沉吟片刻,道:

“讲”

“淮北饷司杨嗣昌,南京詹事府少詹事温体仁,天启元年淮北各府大饥,他们都帮臣出了大力”

王在晋这话点到即止,言罢即垂眸望地,心忐忑。

他心胆虚,此番举荐这两人,一是他们名声虽然不济,但是在地方赈灾上,的确比那些夸夸其谈之辈用力甚多。

二则是,王在晋也有关于自己的私心。

皇帝心,海底针。

如果想用这两人,自然会用,可若不想用他们,他介绍再多,也是于事无补。

朱由校眉头轻佻,静静注视着他。

数息之后,方才淡淡说道:

“传谕,命王在晋为钦差大臣,发内帑银一百五十万两,赶赴山东,主持赈灾事宜。

另谕,淮北饷司杨嗣昌,以淮北大饥事有功,升任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南京詹事府少詹事温体仁亦同,升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辅助钦差大臣,赈灾济民,不得有误”

待王在晋离开,朱由校叫来许显纯,静静说道:

“近日朕得到密报,说山东闻香教蠢蠢欲动,有个叫徐鸿儒的,正密谋造反。”

“你亲自去一趟山东督办司,王在晋赈灾期间,将他赈灾之事每三日一报,奏与朕知道。”

“还有,闻香教的事要暗查访,探听清楚,莫要提前打草惊蛇”

“如有危急时候,来不及向朕请示,也可以去找杨肇基,就说是朕的意思。”

说起闻香教,许显纯再熟悉不过,那是老对头了。

世人都知道,闻香教在万历朝时的河北滦州石佛口,由一个叫王森的创立。

当时许显纯才十几岁,是北镇抚司一名小旗官,就曾看押过这位大名鼎鼎的王森。

这家伙经受严刑拷打,刚开始嘴还挺硬,最后方才从实招来。

他自称曾救一狐,狐自断其尾赠之,有异香,以此号召徒众,人多归附,故称闻香教,自号闻香教主,教徒遍及冀、鲁、赣、晋、豫、秦、川等地。

又说闻香教信奉燃灯佛、释迦佛、未来佛,在北镇抚司宣扬什么三期末劫、返本归源,各种歪理邪说,说的煞有其事。

让人意外的是,当时还真有个镇抚司校尉信了,趁着月黑风高,不惜舍弃身家性命,也要将王森从大狱救出去。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王森逃逸了几年后又被抓回狱,那次北镇抚司也下了狠手,直接把他活活拷死。

其实不想问什么,就是想把他整死。

王森说的那些东西,许显纯听不懂,也没什么兴趣,他一门心思都在往上爬。

反正在当时的许显纯看来,闻香教和白莲教根出同源,都是意图动摇大明社稷的邪教。

既然是邪教,那就要彻底消灭,消灭了邪教,自己能得到皇帝重用,又可以为社稷立功,何乐而不为。

这回接了这个差事,许显纯心底也在冷笑,道是冤家路窄,老相识又碰头了。

他即抱拳道:

“陛下放心,臣早年曾看押过王森,那徐鸿儒也曾在臣手逃脱一回,对闻香教那一套,甚为熟悉。此番前往山东,定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为陛下将闻香教连根拔除”

“有你这话,朕就放心多了,下去安排吧。”

朱由校说完,侧头望向身后悬挂的传国玉玺,近日朝总在议论,说这玩意到底是真是假。

可朱由校不在乎。

朕要这玉玺是真的,大明需要这玉玺是真的,那它就得是真的

至于上回魏忠贤提起关于信王朱由检的府异像,朱由校也上了心,如果这货真的是像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位面之子,到了天启七年这个节点,就要下手把他除掉了。

王莽是刘秀堆儿里找刘秀,杀错了,朕就不一样,大明朝就这一个朱由检,把他宰了,难不成还能再冒出一个朱由检

所以现在还不着急,继续看看,要是这小子真有野心,除掉他也不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