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百零二章:二次援朝胜利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魏希孟被封的是流爵,不会世袭,也并没有俸禄和侯府的福利,他自然知道,傅应星这是想要故意激怒自己。

他付之一笑,冷冷道:

“眼下孔府之事为大,我看,大档头还是先给弟兄们说说孔府的事儿吧,陛下近日也快回京,该是就要过问此事了。”

听见皇帝的名头,傅应星方才缄口不言。

过了一会儿,他道:“经过比对,孔氏家仪确与我大明会典有诸多相似违碍之处,可依此定罪”

魏希孟蹙眉:“单凭这本孔氏家谱与会典的重合字迹,还不足以定罪,事情牵连孔府,需得慎重行事,不找个更大的罪名,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傅应星抬眸问道:“那依你有何看法”

魏希孟从怀里取出一份地图,挂在墙上,起身指着道:

“这是我从孔府一儒生手中重金买来的府中全图,我们上次就是从这,穿过庭院,到前上房与孔氏族人对峙的。”

说话间,他的手从最南侧的大门划向二门,进入内宅,最后停在前上房所在,随后冷哼一声,继续说道:

“孔家占地之广,远超王府,其外宅住的并不是孔氏族人,有儒生子弟,那些大贤的家眷,还有相当数量的户人。”

“我们当日所见到的,不过只是孔府的冰山一角罢了。”

傅应星问:“户人”

魏希孟点头,道:“可以理解为孔府雇佣的佃户,除大量的农户以外,孔府内还住着司茶户、烧水户、值房户等许多户人。”

“这些户人,世代为孔府所圈禁,无故不得进入内宅或迈出大门一步,我们可以从这些户人下手,去查查孔府下属的祭田,是否违制”

祭田,是历朝皇帝赏赐给孔家祭祖的定额土地,是衍圣公族人子弟的最大红利,要在孔府占地面积之外另算。

有明一代以来,在朱元璋洪武初期,对孔府实行优渥拉拢政策,福利待遇丰厚,但是到洪武一朝后期,对孔府的管制开始严苛。

尤其是对孔府祭田,朱元璋曾下发明旨定制,其历来由工部屯田司专门出供文册验算,除非再有赏赐,否则一应定额。

朱元璋此举,正是为避免孔府族众以孔圣后嗣祭祖之祭田名义,侵吞山东的大批民田。

想到这些,傅应星也是变得有些兴奋,搓手道:

“祭田违制,便是侵吞民田,这可是朝廷明令禁止的重罪如果查出,孔府这次便插翅也难飞了”

“我这就派坐记潜入孔府外宅,向那些户人打探消息”

东厂子丑寅卯十二颗,以从上到下的级别排位,子颗为十二颗之首,由能力最为出众的番子组成。

兹事体大,这次东厂自然要动用全力,子颗的档头赵虎随即问道:“大档头,是不是安排我颗的听记潜藏到孔府”

傅应星点头,在他看来,这种大事,非要全国隐藏最深的子科听记们出马才行,要是办砸了,孔府就会得到消息,与各方互通有无,不再那么好查了。

机会只有一次,两人恩怨只能暂时放在一边,先集合整个东厂的力量,把孔府给办了再说。

魏希孟也不在他与傅应星的矛盾上多说,全部心思都在这次与孔府的较量上,嘱咐道:

“切记,不要打草惊蛇,一定要查到孔府侵吞民田作为祭田的铁证”

“没有铁证,即便是我们也不能对孔府轻易动手。”

“属下明白”子颗档头赵虎面色严肃,再次说道:“侯爷也请放心,小的会派得力听记前往。”

傅应星眯起眼睛,道:“不,你装成流民,带上两个机灵些的子颗听记,亲自去孔府查探”

赵虎连忙抱拳说道:“下属遵命”

魏希孟知道,子颗档头赵虎是傅应星的心腹,他深深看了后者一眼,嘴巴动了动,却是没说什么。

一到天启六年的七月,好消息便雪片一般飞往乾清宫。

先是朝鲜,后金皇太极最终没有选择与熊廷弼的主力辽军硬碰硬,自知守不住朝鲜,便放弃侵占的城池,劫掠财物、牛羊及朝鲜人口,率八旗军绕过鸭绿江返回建州。

而熊廷弼率军收复王京以后,薛来胤部自义州向北,进克朔州,全歼留守八旗兵二千。

六月下旬,明军自王京而出,兵分三路,分别由曹文昭、薛来胤、满桂统领,所到之处,朝鲜军民夹道以迎,兵锋所指,尽皆披靡。

明军一路连战连捷,在朝鲜境内未尝一败,后金主力不断退却,根本不敢接战,于七月初三,全部退出朝鲜境内。

十日后,熊廷弼亲自前往觉华岛外的莱州营水师座船上,在莱州总兵张盘的手里见到昭显世子李淏,将他接回王京汉山城即大王位,正式帮助朝鲜复国。

于是,第二次援朝之役遂以大明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科尔沁被灭,东西土默特不复存在,察哈尔被迫北迁外喀尔喀,熊廷弼打赢了援朝之役。

大捷消息传来,朝野之间似乎都忘记了近日接连发生的大案,边疆大定,举朝上下一片欢腾。

辽军将士更是一片的兴高采烈,第一批两万余名精锐已经以战胜者的姿态返回辽东,他们见到了大明最伟大的时刻

边疆大定,开疆拓土,本朝天启皇帝之功,乃永乐以后第一。

这种呼声愈发高涨,白莲教在山陕两省激起的矛盾,此时全都淹没在一朝中兴的狂欢和喜悦之中。

地方官府借此威势,甚至都没用东厂出手,便轻而易举地将白莲教及地方上的流民平定。

现在的大明,看起来有些奇怪。

国内灾荒愈演愈烈,一年比一年的规模更大,但却根本不足以动摇朝廷的统治,境内称得上是四海升平,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与日俱增。

二次援朝之役以后,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眼里,大明现在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远东第一强权。

纷至沓来的便是各国央求与大明签订商贸协议的使团,当然,对于这些人,朱由校早没了一开始对待西班牙使团的热情。

第一个来的永远会得到款待,这些现在来的都是墙头草,根本不值得朱由校亲自接见,让鸿胪寺去意思意思就行了。

现在朱由校眼前就有一个难题,让谁去朝鲜做幕后王。

这可是实打实的权柄,朝鲜新国王李淏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屁孩,文武众臣稍有些能力的,全都死在觉华岛了。

现在的朝鲜国王,就是空有名头,大明派谁过去,谁就是真正的王。

大明直接吞并朝鲜,那是傻子行为,还是派个王去帮李淏那个小屁孩理政稳妥,肉得烂在一个锅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40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