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二十三章:内廷五老阉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声音一出,消息越传越快,数万名看热闹的人,一会儿伸长了脖子向北张望,一会儿又互相大声传告着。

“来了,来了”

监斩官站起来,望向北方。

街道上渐渐被清开一条通路,后方人群一阵骚乱,但很快就安静下来,只见一队手持砍刀的刽子手自街上而来,很快站在高台上每个人犯的背后。

然后,便是众多衙役护送的囚车,前前后后,足有几十辆。

观看的人群一时拥挤,有对人犯们破口大骂,扔烂菜叶、臭鸡蛋的,也有指手画脚,乱嚷乱叫的。

很多人都在讨论,这里边哪一个是那位东林名士,此回会试的主考官顾大章,谁又是该死的李之令。

“这里头有论罪死几遍也不够的,也有几个倒霉的。”

听百姓谈论,以儿邓笑问:“这群人不是贪赃枉法的人吗,为什么又说他们倒霉”

闻言,永谢布和宰赛也都转头看过去。

宰赛冷笑一声,道:“没想到你还会对大明的家事感兴趣,在泰宁的时候,要不是没有那三十万赏银,你还会出兵”

以儿邓也回以冷笑,无所谓道:

“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结果就是我还是出兵了。宰赛,你未免管的有些太宽了吧,真把你当明国皇帝的心腹了”

宰赛呵呵一声,没有作声。

那百姓显然注意力不在这边,就算听见了,怕也听不明白这三位说的出兵不出兵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踮起脚尖,边看边道: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吧,我听传闻说,有几个官儿只是跟着附和一番,没有检举揭发而已,本身没落几个钱,只当个顺水人情。”

“没想到这次事情闹得太大,惊动了陛下,最后都以知情不报一同正法,你说倒霉不倒霉。”

“搁在往日,这个罪名顶了天也就是个罚俸的罪过。”

这时候,一名担夫问道:“我数了数,怎么囚车比告示上说的少了一辆,那个人呢,放了,还是逃了”

有那嘴快又想表现的,直接张嘴解释出来。

“没来的是个新科进士,他聪明,不必挨这一刀,落个身首异处,听说关押在刑部大牢的时候撞墙自尽了。”

正这时候,宰塞对接下来砍头的环节失去了兴趣,而且也不愿意在这继续挤,问了永谢布和以儿邓的意见,打算直接去面圣。

据他们估计,这次明国皇帝召见三人觐见,有很大情况是要宣布大事。

好不容易钻出人群,稍微松快一些,还没来得及歇歇脚,就听见后面又是一阵骚动。

宰塞没有去看,永谢布转身看了,然后转过头来大声笑道:

“砍头了,那个东林名士的脑袋已经落地了,连同几个同考官也都是一刀,这明国皇帝年龄虽然不大,行事竟然如此狠辣。”

“了不得,了不得呀”

听他这话说完,以儿邓还是禁不住转头抬起脚望了一眼,正看见第二批士子的人头落地,鲜血淋漓。

他也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帮行人百姓见了这等场景不仅不害怕,反而显得如此兴奋。

现在,他更加坚定靠在树下好乘凉的心了。

晚膳之后,按照惯例,朱由校去向刘太妃请安。

这天朱由校心情很好,请安后也就多在慈宁宫里多待了一会儿,刘太妃正好也和皇帝说一说今日后宫发生的事儿。

大明朝的后宫,虽然也有争斗,但远不如后世的清宫剧,女人间的争斗达不到那样残忍,而且也实在没什么好争的。

天启一朝的后宫,除了太妃、皇后,也就只有三个妃子和不足十个嫔妾而已,况且朱由校对太妃刘氏极为尊重,对皇后张氏也极为宠爱,这两人的权柄根本无法动摇。

自驱逐客氏,万历皇帝的郑贵妃也被打入冷宫后,这天启一朝的后宫,就更加平静了。

说起来,这还要和张嫣有关。

张嫣小民出身,但非常文静,除非大事,平日也是平易近人,与宫人及妃嫔都关系较好。

再加上刘太妃生性恬淡,不怎么过问后宫,现在这后宫更像是一个大的皇室家庭,众妃嫔每日间做的除了吃就是睡,再不就是闲聊。

明初定制从平民中遴选秀女入宫,为的就是避免后宫争斗殃及朝廷,甚至于出现外戚篡权,这种事倒真的几乎没发生。

慈宁宫里灯烛辉煌,朱由校正陪刘太妃说话。

热腾腾的茶水使得两人都是谈兴倍增,谈起这段时间后宫里的闲谈趣事,刘太妃如数家珍,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这时,乾清宫的管事牌子不声不响地来到慈宁宫外,见到值守的宫娥,问了一声:

“陛下从没有品笛的习惯,还在不在里面”

宫娥笑了,“瞧公公说的,这次还是陛下主动说要听笛的,刘太妃拦都拦不住呢”

王朝辅因为是乾清宫的管事牌子,在内廷中的地位很高,俨然成了所谓的内廷“五老”之一。

这内廷五老,是盛传如今执掌内廷,最得天启皇帝恩宠的五名有权有势的大太监。

第一名自然是东厂厂公,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

第二名是天启二年开始掌印御马监,提督南海子,兼领都监府左兵监的王体乾。

由于朱由校刻意的扶持,以致王体乾虽不如魏忠贤,但是在内廷的权势依旧不容小觑。

第三名就是乾清宫的管事牌子王朝辅了,王朝辅能上来的原因,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内廷所有太监之中,只有王朝辅是几乎整日都陪在朱由校身边。

南巡时朱由校带着他,就连西南之役亲征,也是王朝辅鞍前马后两头跑,这样的人耳边风也是最有威力,没有人不会怕。

其余两人,其一是南京改制以后的原南京留守太监杜升了。

杜升原是南京留守监的守备太监,改制时被东林党拼命拉下水,最后居然还成功留任,眼下在参赞机务院担任内监之首,权势可谓显赫一时。

所谓内廷“五老”,除了魏忠贤外,其余四人有三人都和他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王体乾是魏忠贤的干儿子,这谁都知道,王朝辅也是当年魏忠贤举荐,才得以进位,杜升更不用提了,是再忠诚不过的阉党要员。

最后一人,起先没有人能想到他能成为五老之一,这个人就是与魏忠贤毫无干系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实。

这李实的渊源,还要从万历四十七年说起。

那时朱由校还没有选妃,已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李实主动请缨,出宫前往民间遴选秀女。

后来回宫,李实自然立了大功,直接被朱由校钦点为苏杭制造局的提督太监,主管桑蚕与洋商人的交接。

值得一提的是,最先开始办理皇商事务的不是黄华堂,而是近两年将根本没参与任何争斗,毫不起眼的李实。

魏忠贤着眼于朝堂,起先连他都忽略了这个小透明。

直到通商条约签订,朝廷要在苏州建立皇商会,苏杭制造局成了重中之重,李实才被搬到台面上来。

等魏忠贤发现李实占据了这样重要的一个位置时,这家伙的权势已经不小了。

而且对朱由校来说,李实为自己办事多年,已经是心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