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六章:您老当益壮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洪承畴知道,和这太监多说无益,遂决定去找袁崇焕,亲自劝说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听见这位巡抚亲自登门,袁崇焕惊讶之余,自诩并非不识时务之人,想了一会,还是命人放他进门。

“袁兵备,皇上已三次催你出兵,怎么还没动静”洪承畴实在没什么心思叙旧。

为袁崇焕面子着想,说话也没有很重。

其实整个宁远城的人都知道,朝廷信使已连续三次传达天启皇帝的谕令,叫袁崇焕从速出兵,援助东江。

距现在最近的一回信使,就在昨日下午抵达宁远。

然而这三次催促,都被袁崇焕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名拒绝。

面对洪承畴的质问,袁崇焕心知道,再不给个说法,这事儿也就过不去了。

他微微一笑,道:

“等来年盛夏到了,酷暑之下,夷兵自退。彼时则为大明之福,皇上之圣明矣。”

“抚台莫慌,本兵备这就上疏一封,告知圣上缘由。”

“你”

洪承畴的手停在半空,重重叹息一声,转身离去,方才一席话,袁崇焕全是推脱之词。

他已听出,这是个油盐不进之人,既然待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自己提早准备。

自兵备府而出,洪承畴径直去了草料场等处,动用自己巡抚的权利,开始巡查宁远城物资的储备状况。

半日巡查过后,洪承畴发现,宁远城粮草尚且充足,甲仗也称完备,可火药库的火药却捉襟见肘,城头还摆着几门万历年自京师运来的红夷重炮。

走在街上,忽闻东郊方向蹄声阵阵。

恰好这时满桂闻讯赶来,两人立即登上东城门楼,正望见数千蒙古骑兵于城下奔驰,他们挥舞着亮色弯刀,激起烟尘滚滚,声势绵绵不绝。

令人意外的是,这批蒙古骑兵并没有对四处逃难的汉人百姓屠刀相向,他们只抢夺物资,阻拦自己部的牧民逃入城内。

正在洪承畴纳闷之时,却见东郊蒙古营地奔出三骑,说是向宁远兵备佥事袁崇焕,讨要朝廷的抚银。

那位雄才大略的袁兵备,在上月初,以拱兔、炒花、宰赛等部掠夺百姓为由,克扣了他们的几十万两抚银。

其实袁崇焕此举也无可厚非,朝廷每年赏赐给蒙古各部及林丹汗的抚银,不可谓不丰厚。

可即便是这样,这些蒙古部依旧阳奉阴违,与后金女真互通有无,常常南下打草谷,大部分是为争夺物资。

有时候掠夺得兴起了,他们也会做出屠戮汉人百姓的事来。

老奴回巢穴后,据说正在整顿兵马,意图再犯,沈阳还未建成,肯定抵挡不住,怕是又要放弃。

沈阳以后,下一个就又到了熊廷弼亲自镇守的辽阳。

辽、沈要是倾覆,怕朝廷真的就要实行袁崇焕这所谓的宁锦防线之策来抵挡后金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忽然打了个寒颤,望着远处喃喃自语:

“皇上、社稷危矣”

他这一声呼唤化作北风,吹过了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门,又吹入紫禁城,绕过层层朱红殿宇,终是潜入乾清宫西暖阁。

这时,看奏疏刚刚睡着的朱由校感觉浑身悬空,猝然苏醒,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朱由校倒吸口凉气,腾地从靠椅上坐起,捡起御案上那份奏报,旋即又掷于地上。

这已是袁崇焕第三回扛命不遵了。

现在他还只是个小小的兵备,要真如历史上那般,让他做了蓟辽督师,只怕下圣旨都没用了。

朱由校冷笑几声,道:

“魏忠贤”

话音地,殿外传来一道应承,却见一个小老头颠颠进来,恭敬道:

“皇爷醒了,奴婢在呢。”

“洪承畴到宁远了吗,可有消息传回”

魏忠贤闻言,先是招手,从小太监手接来一份地图,道:“几刻钟前的消息,洪承畴送来一份地图。”

“奴婢见皇爷熟睡,不忍搅了皇爷的清梦,就没有”

“拿来给朕看”不待他说完,朱由校道:

“下回洪承畴的消息传来,无论朕在干什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报朕知道”

“奴婢遵旨。”

朱由校铺开地图,洪承畴于其上标注的四十七所堡垒地点,一目了然。

随即,冷笑一声。

不用想就知道,这就是袁崇焕那鼎鼎大名的关、宁、锦防线,正是这个防线,拖垮了崇祯一朝的财政。

扩军数十万,累年增饷数千万两白银,好吃好喝养着,最后却养出了一群只会守城的关宁兵。

朱由校的目的,是在广柔、富庶的辽沈平原上,和后金进行拉锯,用大明的底蕴拖垮他们。

而不是固步自封,放弃主动权。

相比宁锦一带,辽沈虽然难守,但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朱由校和熊廷弼的观点一样,只要辽沈不丢,后金就永远是偏居一隅,每次大战,无论辽沈损失多少军民,大明都是稳赚不赔。

只要辽沈还在大明手里,后金就不会和蒙古、朝鲜连成一片,再加上东江与登莱隔海相望,大明妥妥的能把后金拖死

洪承畴将这份地图传回来,显然是警告自己袁崇焕真正的目的,倒不是说他不忠。

只是这所谓的宁锦防线,根本不可行。

这个时候,朝廷百官也在为是否放弃辽沈争论,就需要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表露态度,一语决断了。

自己只要表露态度,袁崇焕胆子再大,也不敢肆意妄为,擅自筑城这种事,估计他还做不出来

“召内阁首辅叶向高来暖阁见朕。”

眼睛一转,朱由校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人选,正是东林魁首叶向高,通过他把这个态度传出去,效果更佳。

“是,皇爷。”

魏忠贤也知道他和叶向高互相不对付,见了面就要掐,说完行了一礼,躬身先行退去。

不多时,叶向高颤颤巍巍地来了。

朱由校自然知道他这副样子是装的,不过还是微微一笑,命人赐坐,待他座后才道:

“数月不见,阁老老当益壮啊”

自己都这样了,这还老当益壮

叶向高心叫苦,只好顺坡下驴,道:

“陛下厚爱,老臣这副身子,还禁得住折腾。”

“禁得住,您要是禁不住这点折腾,哪有资格做我大明朝的内阁首辅”

朱由校反唇相讥,面上却展颜微笑。

叶向高听出话之意,没有作声。

这时,朱由校咳咳两声,道:“将这份地图交给阁老看看。”

拿到地图,叶向高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眼珠乱转,少倾,猛然叩拜,道:

“恭喜皇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