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百九十五章:辽事三喜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第二天清晨。

“哈哈哈哈”

“怎么样了”

伴随着一阵大笑声,薛来胤带着本部的几名辽军参将姗姗来迟,他环视一眼,没发现熊廷弼在场,便放松起来,打算卖个关子。

先是坐下来,一把抢过三山堡游击将军左良玉手里的碗,将剩下的水一饮而尽。

刚才好好好端在手里的碗一下子没了,左良玉一愣,随即哎呦一声,笑了起来。

“咋着,你小子出去追击一趟,回来就渴成这样”

左良玉的顶头上司,沈阳总兵满桂抬手道:“昆山,你先别说话,我看看这家伙有什么话说。”

薛来胤嘿嘿一乐,放下水碗,却还没打算说。

给众将领都急的团团转,一旁参将曹变蛟大声嚷道:“我看一准是啥也没捞着,没什么话说吧”

“哈哈哈哈。”众人又是一阵的哄堂大笑。

薛来胤立即起身,正打算解释,却见到众人纷纷噤声,大堂上转眼间寂静一片,便知道是谁来了。

“参见台台”

“你小子,是不是又卖关子了”熊廷弼一边咧嘴笑一边走进来,当仁不让的坐于北侧,随后问道:

“追击到奴酋了吗”

薛来胤摇头,随后满脸兴奋:“虽说没追到奴酋,但这一仗,也真是扬眉吐气了”

“末将率领本部人马,从沈阳城郊追出,一路杀到抚顺城下,配合抚顺守军,狠狠割了一批鞑子们的麦子”

“割了多少首级”满桂问道。

“少说得有三五千了”薛来胤的部将之一回道,满桂闻言大笑,“好啊,打得好”

薛来胤点头,坐在下首一个位置,说道:

“还得是台台指挥有方,让大家把奴酋放进来圈着打,还给他们留出一道口子。”

“不过台台,您是不是太过谨慎了,以建奴现在的实力,就算是狗急跳墙了,又能如何”

满桂也收起笑容,道:“是啊台台,我也觉得,咱们这次就应该直接把奴酋困死在辽东,简直是便宜了他了”

曹文昭说道:“现在辽东已经被我们经营得如铁桶一般,奴酋是打不进来了,什么时候去上奏陛下,反攻建州啊”

这句话一出,简直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众将领纷纷起身,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还是手舞足蹈、比比划划,恨不能现在就杀入老寨,取了奴酋的项上人头,献与京师。

看见众人的表现,熊廷弼心下暗自点头。

人心可用,大事可期啊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待众人全都安静下去,道:“薛总兵的战功本督会如实禀明圣上,除此以外,今日有三大喜事。”

众将领闻言,纷纷对视,但却没人搭话,因为他们都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玩笑,什么时候不应该插嘴。

熊廷弼很满意,竖起一根手指,道:

“第一喜,是我军沈阳大捷,击溃奴酋五万大军,该报功的报功,该请赏的请赏”

“谢督师”众将领齐声说道。

熊廷弼又竖起第二根手指,“是于前日,本朝册立皇太子,京师举行了册立大典。”

“储君位定,皇朝稳固,这不仅是我军大喜,更是陛下、大明之喜”

众将领反而对册立太子这件事没京师文臣那么大的动静,这一帮大老粗似乎不怎么理解朱由校这一步的意义之重大。

看着这些常年跟自己打打杀杀的将领,熊廷弼对他们的表现倒也不无意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竖起了第三根手指。

“这第三喜,便是我军即将反攻,收复失地”

这话说完,场内寂静了半晌,然后猛地爆发出一阵叠浪式的欢呼声,由里到外,许多辽军将士都听了个真切。

“台台,是京师来的旨意吗”

熊廷弼点头。

“何时反攻啊”

“不必等其它部队了,我们辽军出击,就能在旦夕之间,拿下老寨,被掳走的百姓们可等不了这几天”

将领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直到熊廷弼逐渐板起脸来,一声不吭,才是安静下去。

“都不说话了”

他冷眼环视,肃声说道:“我熊廷弼镇辽二十余载,所为的,正是反攻的那一天”

“真要说起来,我比你们,要更激动。”

“但反攻谈和容易,建奴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多少,切勿不可走漏了风声,你们只需要知道,这是本朝起始以来,动兵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便行了。”

“此役,不仅有我们辽军,朝廷还要从九边、中原卫所调大军出关,少说也在三十万人”

“此役之成败,关乎我辽地之存亡,大明之盛衰,不可有一点的轻敌、大意,萨尔浒之败才多少年”

熊廷弼这一番凌厉的训斥下来,众将火热的心底都凉了半截,都是默不作声了。

散了会后,曹文诏留了下来。

熊廷弼问道:“文诏怎么还不走”

曹文诏默然许久,问道:“台台往日不是这样的,如此重大之事,朝廷刚有风声,未见圣谕,便告诉了诸将。”

“台台就不怕”

“文诏是想说本督就不怕有人走漏了风声,因而使得建奴提前准备吗”熊廷弼微微一笑,说道。

见曹文诏点头,他笑道:“我早就说过,只要安稳守过一段时日,建奴自会不战瓦解,现在正是时候了。”

曹文诏点头,继续听下去。

熊廷弼起身,来到沙盘前,看着赫图阿拉的方向。

“建州素无多少田亩,被赶出辽地后,我辽东军严防死守,没有让他们占到半点便宜。”

“今年建州一带,颗粒无收,奴酋这次来犯,为的不是沈阳,却是抢粮。我部辽军将士奋勇当先,未能让奴酋奸计得逞。”

“奴酋退回老寨后,建州必定人心惶惶,以目前辽东情势来看,只要守住边境,就算我们不去打,其灭亡也只在这十年二十年间了。”

对于这一点,曹文诏十分认同,说道:

“台台所说极是,近年来,我部频向建州散播斥候,对其内已经了若指掌,田庄,便是鞑子们打压我被掳掠汉民之处。”

随后,他叹息口气:“今岁建州无甚收成,这次又铩羽而回,只怕汉民们,又要遭受鞑子的非人虐待了。”

熊廷弼闻听此言,面上也不怎么好受。

在辽东打仗的,上到他这个督师,下到普通的将士,谁家没有被鞑子们残害过亲人,又有谁不抱着血海深仇呢。

“现在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金人,而在我军之内。”

曹文诏闻言,恍然大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09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