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三十五章:苏州皇家商会(中)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黄华堂虽然晚到,穿着也不十分得体,但往那一坐,便是俨然是一副主人翁的模样。

“别忘了照顾好我的小黑。”

他回头嘱咐一句,小厮赶紧点头哈腰道:“不用黄爷说,小的早就把驴子牵到马鹏去了,用的都是上好的料食。”

黄华堂点头,转身一边整理衣袖一边说道:

“诸位都到齐了,有件事我也不得不与诸位说了,这件事非同小可,我觉得还是早点定下来好。”

非同小可

fo一听这话,周围的商人们都犯嘀咕了,这姓黄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其实这些商人之所以早早聚在这里,就是知道黄华堂现在今非昔比,结交的朝廷官员更加不少,他们是来此求机遇的。

他们早就隐隐有所猜测,黄华堂必定从皇帝跟前接了什么差使,现在一听,果不其然

机会都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江南的豪商名士数不胜数,家财可与在座这些人媲美,甚至超过黄华堂的人都大有人在。

黄华堂开门见山,正好也是这些人来的目的。

洪良文看着黄华堂,笑道:

“既然黄掌柜快人快语,那我们也就直说了,朝廷既然有大事交给黄掌柜,而黄掌柜又来找到我们,想必是个大单子,怕一个人吃不下吧”

黄华堂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老洪说话还是这般犀利,确如你所说,这单子不是一般的大。”

“实际来说,莫说是我聚兴号一家,在座的诸位要是想为自己挣个前途,为本家争个荫封,这辈子也就这一个机会了。”

“机会近在眼前,把握得住把握不住,就要看诸位了。”

这时,一名布匹商起身道:

“在下董孝嗣 松江商会的掌柜 久仰黄东家了”

黄华堂坐在那里,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听说聚兴号几年前还只是偶有闻名 如今却已成为苏州城数一数二的大商号 简直厉害”董孝嗣起了一杯酒,大笑说道:

“闻名不如见面 黄东家的谈吐果然非同一般。”

黄华堂受了这般逢迎,脸色依旧平淡如水 坐在那里举起酒杯 回笑道:“是董掌柜啊,久仰久仰。”

董孝嗣见黄华堂喝了自己的酒,心中才是一松,坐下去说道:

“我等虽是商人 但也是大明朝的臣民 陛下吩咐下来的事,自然当仁不让,黄东家只说要我如何去做就是。”

他这话说完,余下的商人也都坐不住了,纷纷出言。

“是啊 黄东家,你就说说陛下是什么意思吧”

“要是朝廷有用的着我的等的地方 自当效命”

商人逐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这些人话虽说的好听 却也不都是什么好果子。

话说回来,黄华堂自己也是一样 他与朝廷合作 也不是什么精忠报国的想法 那是看见了与朝廷合作后给自己乃至整个黄家带来的好处。

他首先望向杭州商会的掌舵人,也就是他的老朋友洪良文。

“杭州商会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商会,洪东家的资产不说有我十几倍,也能顶上我三五个黄家了。”

洪良文连道不敢,连声推辞,眼中却也笑的愈发明亮起来。

黄华堂恭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洪东家的家业已经如此之多,想必也该考虑着为自己和洪家,找一个保障了吧。”

洪良文脸上的笑容一滞,问道:“老黄你这话什么意思”

黄华堂也不打算再多说什么,将自己眼前的酒杯推到他眼前,微笑说道:“朝廷与佛朗机人签订通商协议的事,想必洪东家已经知道了。”

洪良文眯着眼睛,没有说话。

“陛下叫我去的意思,就是要我在苏州建起一个皇家商会,这个皇家商会,要包含各地的其它商会。”

这句话就如同惊雷一般,在商人之间炸开。

在座的都是各行各业混起来的龙头人物,手中的资产遍布江南,绝大多数孩纸一些地方的商会掌舵者。

就是一群这样的商人,也知道黄华堂这句话代表的意思。

各地都有商会,这是一个将当地有头有脸商人圈起来的组织,就是这些商会,控制着一个地方的物价、货运出入,甚至是经济命脉。

商会的下属,还有各地的船行,船行们在运河流经之处都有码头,商船每日间往来南北,也是商会在上面指挥调度。

黄华堂一句话就说明了一件事,现在开始,朝廷将会重视商会的发展,还有各地的经济。

和佛朗机人签订通商是一个开始,组建皇家商会更是一个进阶。

皇家商会的总部设立在苏州,目的就是要将各地的商会纳入管辖范围。

朝廷当然不会直接管理商人,还是以商人管理商人,皇帝只管皇家商会的总负责人。

察觉到机遇的同时,商人们又都觉得有些悲哀,甚至是无力。

因为朝廷实在太强大了,各个地方的货源全都在朝廷手里,通商以后,来自西方佛朗机人的货物,首先也要经过朝廷的许可才能交易。

众人都有预感,商人的日子不好过了。

准确的来说,是和朝廷不对付的商人的日子,很快就要难过了。

有人愿意,就肯定有人不愿意。

不等洪良文说话,一名商人冷笑说道:“我想问问,在座的哪个不是腰缠万贯,各地的分号分行数不胜数”

“朝廷要设立皇商会统一管理各地商会,是不是管的也太宽了”

又有一名商人站起来说道:“单是我们宋家一家,在淮安和登莱的盐田就有五千亩,我们生意做的不大,只顾着盐场和盐田,不想牵涉太多。”

“我们宋家一直照着朝廷法度办事,不参与这个皇商会,感请黄东家也莫要为难我们”

说完,宋家来人转身就要走。

黄华堂本来就是商人,自然对其中的道道心知肚明。

这番话他话听到一半时就已经在笑,等这人说完,黄华堂更是一点儿面子也没给留,冷笑说道:

“别说的这么道貌岸然,你们宋家联合登莱巡检司倒卖私盐每年牟取暴利的事,早就是不公开的秘密了”

“朝廷不日就将查办登莱巡检司历年盐务,到时候有关的一个也走不了。”

“实话告诉你说了,就算这次你不进这个皇商会,朝廷早晚也是要纳管山东盐业的”

“山东盐业可牟暴利,你以为朝廷上的都是傻子,看着你们独吞无动于衷”

“到时候想进,只怕就晚了。”

黄华堂见这人脚步顿住,也就知道他明白了,换成一副劝说得样子,继续说道:

“别急着把自己屁股擦的这么干净,你自己擦了,朝廷该查还是要查你们以为朝廷这次就单单只办一个皇商会”

“错了,大错特错”

“办了皇商会以后,朝廷就要清查山东盐业,然后就是清查宁波沿海渔业,尤其是你洪东家的杭州,更是在灾荒时高价倒卖粮食的大户,也要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61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