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百九十八章:借刀杀人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熊廷弼说什么”

乾清宫,朱由校抬起头问道:“今年内都出不了关,起码要等到明年开化,大军才能出关”

“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熊廷弼传给皇太极的消息,有真有假。

这次调兵的规模,在有明一代上属于仅次于永乐五征蒙古和万历三大征,不仅有范文程估计的陕西、山西和山东三省。

甚至于,还要囊括了江南大部分的地区,以及湖广、河南等地,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调兵行动。

朱由校原打算直接一鼓作气解决建奴,顺手,把各地的卫所都给梳理一遍,江南不需要出兵,这次调兵的主要目的就是轮防换驻。

至于说朱燮元带出去的中原卫所军,就是各地的刺头将领,朱由校打算让他们出关送了,留着也是祸害。

现在情势不比场大胜。

可熊廷弼说什么,直接上奏说建议在明年七月份大军开拔、出关

这是什么概念,朱由校立马就想做的事,要再等一年,到时候什么情势,谁知道

“爷,熊总督既然如此说,便是辽事仍有不可为,明知不可而为之,断不能如此行事啊。”

王朝辅一旁研磨,一边小心说道。

朱由校靠在九龙御座上,冷哼道:“这个熊廷弼,到底在打着什么算盘,动静闹的打雷似的大,转眼就给朕上奏,说等到明年七月份出关。”

“具体想要做什么,他这个奏疏上是只字未提,他隐瞒那些部将朕能理解,可难道他连朕都信不过吗”

“什么计划不能和朕说的,这让叫朕如何继续信他”

说着,朱由校怒从心来,将熊廷弼的奏疏直接扔到地上。

王朝辅弯腰建起来,恭恭敬敬又放了回去,“爷,话不能这么说,熊总督镇辽二十余载,辽事到了如今的情况,功不可没。”

“知道、知道,朕都知道。”朱由校回答得有些不耐烦,道理其实都懂,就是气不过,这口气缓不过去。

这个熊廷弼,情商居然这么低

自己如此信任他,八年来,几乎是从不过问辽事,遇到困难,也是第一个帮助解决。

可他呢有计划居然连自己这个皇帝都不和盘托出

难道他还怕皇宫里有皇太极的细作吗

“罢了,罢了,他想怎么做,就让他怎么做吧,留下一屁股烂摊子,还得朕替他收。”

朱由校忽然就想明白了,无奈的笑了笑。

也就是咱穿过来了,在位的要是朱由检那个小可爱,这件事熊廷弼就要被猜忌,迫死也就是早晚的事。

这种性格,也不外乎这货能有历史上那个凄惨的结局。

要不是朱由校知道他绝对忠心,且有能力,这件事还真不能轻易就这么过去,毕竟有什么计划连当今皇帝都不能告诉的

现在朱由校要想的是,熊廷弼完全不顾及其余各地兵马已经调动,上奏不能进兵给自己留下来的烂摊子。

“熊廷弼啊熊廷弼,怎么就没有半点长进呢,什么时候能让朕省省心啊”朱由校俯身下去,捡起了一堆奏疏,摇头自语:

“你看看,这些又都是弹劾你的,没有朕在,十个你都死了。”

第二天,皇极殿上。

朱由校面对几名阁臣,开口问道:“今日朕叫几位阁老前来,是有要事询问,出关讨金的事,准备得如何了”

温体仁说道:“现下已经是十月了,边关各地渐渐苦寒,若要出关,至少要准备棉衣被褥四十万套。”

“臣去问过司局了,四十万套棉衣,还是太过紧张,即便到了明年开化,也是做不完的。”

“这么难”朱由校歪着头,想想说道:

“朝廷做不完,就让民间去做,从民间找商人与朝廷司局合作,制作出关所需的棉衣和被褥,成色要新,务必保暖。”

“把这四十万套分发给四家成衣铺子,质量要好,明年五月份交货,朝廷用银子买,这事劳烦温阁老去知会户部一声。”

温体仁点头,“此事是臣分内所在,陛下的这个办法,真是极为聪明,动用民间的力量,四十万套棉衣和被褥,诚然不多。”

他说完,胡士广道:

“除却棉衣和被褥,还有大军的开销。”

“眼下福建、两广、湖广及河南地区已经开始调换,有些地方朝廷还没有补发军饷,引起诸多不满。”

“哼,不满,他们也有资格不满”朱由校翘起二郎腿,想想说道:

“抽调宣大两镇,山东兵马先行入京,至于说山陕两地兵马,让朱燮元拟个表呈上来。”

“还有江南各地出关的卫所兵马,也是一样,拟个表呈给朕。”

“几位,还有什么事需要朕决断的”

几名阁臣对视几眼,由内阁首辅魏广微说道:“陛下,何士晋已经被黄得功斩了,此事该给天下一个交代。”

“堂堂督抚大臣,封疆大吏,总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朱由校皱起眉头,许久后才说道:“既然非要个说法,那就让魏忠贤去做,编排罪名这种事,他不是最擅长吗”

“这”几名阁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犯了难。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朱由校冷冷一笑,靠在椅子上,看了一眼空荡荡的皇极大殿,说道:

“朕当初要整改卫所,你们不是都不同意吗”

“八个省的督抚大臣联名上奏,要朕取消已经定下的旨意,你们都不支持,那朕只好自己做了。”

“何士晋已经死了,你们要为了个死人与朕作对吗”

皇帝还是头一次把话说的这么直,阁老们暗暗心惊,也是给整不会了,以往他们谈话,都是晦涩难言。

现在倒好,直接被皇帝摆到台面上来了。

“臣等遵旨”

朱由校继续说道:“没有便好,调兵出关的事,一切俱照熊廷弼说的办,动静有多大闹多大,传消息出关外,但是先别调兵。”

“叫各省卫所,都给朕出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要在明年率部出关,征讨建虏。”

在场的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当朝阁辅,心底下都活络着呢,早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借着这次出兵,把反对卫所改制的刺头调出关外,直接死在关外最好,就算活着回来,也能借着叙功的名义把他们调离原来卫所。

这样一来,地方卫所势力大大削弱,改制就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了。

卫所改制,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阻挡,征讨建虏,又是天下人所共愿,被点名出关的卫所将领即便是想不去都不行。

可一旦要是出去,就到了熊廷弼的地盘,陪同的还有众多忠于王事的精锐,回得来回不来,这可就说不准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