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百一十二章:突袭蒲河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4:47

皇太极这次辽阳之行,乃是迫不得已。

自朝鲜败归,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局面被打破,代善取其而代之的呼声愈发高涨,加上代善、岳托父子掌管两红旗,他不得不重视。

这次前往辽阳,不仅未被发现,还临阵招募明军一员总兵级别的将官,消息传开,皇太极的威望大涨。

借此,他算是在开战前堪堪稳住了自己摇摇欲坠的汗权。

一时间,皇太极带领女真族再一次击败明国大军的呼声,压制住了扶立代善的声音。

回到赫图阿拉,怀抱着心爱的哲哲,皇太极望向这黄龙大帐,身处温暖的女儿香,他又忽然后悔起来。

赴辽阳侦查招揽虽至关重要,但自己若落入明军之手,今日岂不成了刀下鬼,到时还谈什么攻取辽东,与明廷分庭抗礼。

自己险些误了大事

想到此处,他更加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听从众王公大臣的劝告,为了汗位,一意孤行,将大金置于险境。

自从称汗以来,皇太极也是发觉,自己周围敢直言劝谏的人逐渐少了,长此以往,怕是要成了孤家寡人。

到那时,再高的威望,不过也只是镜花水月。

哲哲伏在他踏实的胸膛上,发觉其蹙眉沉思良久,便是问道:“大汗不必过于忧虑。”

“宋利也说了,明廷说是四十万大军出关,实际上二十万人也未必能有。我女真勇士可以一当十,这样算来,人数比明军还要多些。”

皇太极一愣,随后将她搂得紧了些,“知我者,哲哲也。不过我刚才不是在想那个。”

“我是在想,那明国的小儿皇帝,敢不敢如我一般行事。”

哲哲忽而一笑,“他哪里敢学大汗,整日坐在龙庭殿上,骑不得马,舞不起枪,这世间百态,他又知道多少。”

“哈哈哈”皇太极大笑,似有满腔的豪言壮志:“你说得真好,那明国皇帝永远不会明白,自己输在哪儿。”

“大汗有破敌良策了”哲哲喜道。

皇太极起身,跳下床,精神抖擞道:“还没有,不过,我要立即召集八旗众王公大臣,集思广益。”

“大金不会亡,该亡的是那昏庸的明朝”

当晚,汗王殿上,八旗众王公大臣齐聚。

多尔衮和多铎,也星夜从新萨尔浒堡赶来。

根据宋利给出的情报,明国所倚仗者,无非是那些边军精锐,熊廷弼既已多路进兵,定有不少路是以卫所军为主。

多尔衮的意见是,与其困守萨尔浒,不如趁明军未能全部出辽东合围赫图阿拉之前,便主动出击。

明国既然倾巢而出,重镇沈阳必定空虚。

皇太极采纳了多尔衮的意见,但是由于其心病,并没有派遣多尔衮及多铎兄弟前往,再三思虑后,决意以代善之子岳托为前锋军统帅。

岳托将领镶红旗精锐,先下抚顺,再扫清沈阳周边诸堡,伺机攻打沈阳,等到明军援兵闻风而动,便立即南下,直捣辽阳。

但是由于岳托实战经验不足,空有蛮力,皇太极不是十分信任,决定派遣五大臣之一的图尔格从旁协助。

到这里,有了一个紧要之处蒲河。

蒲河是辽东前哨重镇,位于抚顺东北侧,是辽东的北大门,一向由辽军重兵防守。

皇太极之所以打着这里的主意,正是因为只要拿下了蒲河,抚顺便危如累卵,而一旦抚顺陷落,明军便不得不回师增援沈阳。

沈阳关系重大,这足以牵制大批明军东征的主力。

不过,岳托和他的镶红旗只是棋子,主要还是皇太极率领其余六旗主力,击破卫所军,直捣辽阳。

三月的一天,赫图阿拉城中战鼓雷鸣,马蹄如同雨点一般敲打在地面上,随后,十数万金兵倾巢而出。

这些金兵各分为三路,人人志得意满,想要再打一次萨尔浒,击溃明军的东征大军。

岳托率领镶红旗一路人马,直逼蒲河城下。

其一行骑兵,迅如闪电,即将抵达蒲河城下时,忽有探马来报:“在蒲河附近发现一伙明军正在挥鞭驱赶我女真族人”

“那些明军,个个大声叫骂,鞭打我族人如牲畜”

岳托闻言大怒,十分气愤,他将马鞭子狠狠一挥道:“欺人太甚”随后,转头说道:

“图尔格,我去先把这伙明军全都砍了,回头会师”

图尔格虽说现在年事已高,但毕竟是从小跟随努尔哈赤身经百战的后金立国功臣,又是五大臣之一,临阵经验自然丰富。

他正要说出什么,可生性急躁的岳托却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

岳托言罢,便直接用脚下马刺狠狠刺激坐骑,带领一队镶红旗骑兵,向探子来的方向飞驰而去。

由于马蹄,在平原上卷起阵阵尘烟。

远远蒲河城头,旌旗密布,放眼望去,据说驻守此地的明军竟有五万余众,放眼望去,人人又都是穿戴着全套的棉甲,手持最新式的长枪和钢刀。

看起来,这是一座十足的重镇。

然而,谁也不知道,对皇太极了若指掌的熊廷弼早就猜到他们会主动出击,所以率先布置了卫所军的战策。

这份战策,一如萨尔浒,完全就是被金兵克制着来的。

原本守卫蒲河的辽军精锐,早早就被掉包,现在负责守在这里的,是四川总兵杜文焕的部将高轩,以及山西太原总兵高业的部将贺人龙。

这两个人,各自部下加在一起吃的是五万人的军饷,具体数额有多少,就连熊廷弼也是不清楚。

既然不清楚,熊廷弼也就根本懒得查,省得打草惊蛇。

虽然高轩和贺人龙两个人以前完全不认识,但他们还都是保持了出奇地一致,便是畏敌不战。

卫所军队有几斤几两,两人心里是最清楚的。

他们也都知道,熊廷弼之所以先发下檄令,让关内的卫所军守卫城镇,也根本没指望他们出去打硬仗。

所以,守好城就行了。

贺人龙站在城墙上,看见远处隐隐有马蹄扬起的尘埃,心中顿觉不好,便问道:

“姓高的呢,怎么没见人”

不多时,亲兵回道:“高将军还在熟睡”

“这个无甚用处的杀才。”贺人龙骂了一句,随后想到什么,立即派遣哨骑外出查探。

过不多时,消息传回。

一夜之间,蒲河外围沿边诸堡几乎尽皆失陷

那些地方的卫所军,一见到金兵打来,连对方有多少人都没看清楚,便是落荒而逃,扔了遍地的盔甲刀枪和辎重。

贺人龙也实在没想到,那些前些日还内斗个厉害的大将军们,一遇见建奴,就怂包成这个样子。

这样看来,这次东征怕熊廷弼以卫所军守城,怕是要坏事。

贺人龙眼眸深深回转,大声说道:“传我的军令,让我的本部人马,悄悄撤出城中,前往抚顺与高大帅会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