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九章:新盐法落实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从新盐法的消息从乾清宫发出去到现在,不过也才一个多月的时间。

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山东官场却是已经重新洗牌一遍,朱由校也没什么办法。

官员贪腐成风,世家豪族做大,在地方上同气连枝的反对新盐法,自己就只能被迫还击,将他们一网打尽。

新盐法闹出的乱子已经够多了,是时候干脆的做个了结了。

第二天,朝会。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环视阶下群臣,命王承恩将温体仁及魏忠贤的奏疏分别传阅下去。

王承恩本为大太监王安门生,王安倒台后因惧怕遭受牵连,加入了魏忠贤的阵营。

因为魏忠贤的运作,王承恩成功进入司礼监当值,来到朱由校的身边。

如今他还远没做到秉笔太监的地步,却也因为人机警善事做了一个小总管,手下管着三五个小阉。

今儿,正是他在皇极殿当值,陪伴朝会。

内阁首辅魏广微为文臣第一位,自然是头一个拿到温体仁奏疏的。

他从中看到,温体仁到山东主理盐政以后还是颇具成效,很快查清了青州民变的源头,即地方州府隐瞒新盐法内容,搅乱视听。

这的确是一件从未发生过的大事,就连魏广微也没料到,这些地方豪强和官员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他看过这份以后,又接来东厂关于审问唐万丰的密奏。

后者不知道在山东督办司总署大牢里经历了什么,居然对所有罪行供认不讳,顺带着还牵出了一个大人物,山东巡抚王惟俭。

看到这里,魏广微双眼才是微微一愣。

王惟俭被牵扯出来,也就说明这件事虽然看似地方上的乱子已经基本结束,可是在整体朝局上,却是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王惟俭如果真是个硬骨头还好,他要是再承受不住招出来什么,山东官场都要遭受动荡。

到那个时候,受到影响的可就不知是沿海一带的地方官府了。

魏广微看过后心中虽然震惊,但没有先说出什么,转身就将两份本子交到身后的吏部尚书周嘉谟手上。

看着群臣翻看,朱由校也没什么耐性一直等他们看完,在上面缓缓说道:

“山东盐政已经查清楚了,青州府的乐安盐场唐家,登州府海阳盐场的李家,这些在地方上世代为朝廷管理官盐的世家,如今已经尾大不掉。”

“至于青州府民变,更是那唐万丰鼓动所为,也有地方文武官员惩办不力,纵容民乱”

说到这里,朱由校的语气渐渐加重:

“祖宗治理盐法遗留下来的祸患,如今到了朕的手上,必须要解决,沿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朱由校说完,坐在那里静静等着下面群臣的反应。

不出意料,群臣们议论纷纷,何种表情都有,但是山东抓了这么多人,已经没有人再敢出来公然反对了。

朱由校随即望向一人,问道:

“李养正,你是刑部尚书,大明律法你最熟悉。”

“来与朕和诸卿都说说,李家、唐家这帮世家,该当如何处置”

李养正本以为老老实实一声不吭就不会有事,没成想还是被点名,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是祸躲不过,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就算得罪山东官场的官员,还有自己那群东林旧识,也不得不说了。

看着李养正磨磨蹭蹭的样子,朱由校心底冷笑一声。

这次喊他出来是故意的,早在半年前东林大案朱由校就在观察着这个东林出身的刑部尚书。

之所以留着他,是因为此人有真才实学,而且在东林大案期间会审十分努力,不像那些东林党一样,极力的包庇同党。

可半年过去了,李养正依然是这个样子。

李养正的心思,朱由校多少猜得到一点。

他如今是既不敢包庇东林党,也不敢和魏党走的太近,他这是想置身于事外,两边都不得罪。

可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李养正自己不动弹,朱由校就得使劲儿推他一把,帮他彻底和从前的东林旧友脱离关系。

如果李养正被这么问了,在朝堂上还是模棱两可的回话,朱由校可就是真的对他很失望了。

虽然不会当朝说什么,日后踢他出局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说严重点,在这个当口看不明白事情还在犹豫的,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日后万一有事,这都是不定性因素。

有了东厂,刑部尚书虽然不是个特别重要的职位,可好歹也是一部长官。

说白了,朱由校腾出手来收拾朝堂和地方上,已经看不下去这个刑部尚书继续当烂好人,做两面派了。

李养正是明白人,自然知道皇帝的意思。

数息之间,他心中已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抉择。

不一会儿,李养正站出来说道:

“回陛下,依新盐法,替朝廷管理盐场之人私囤官盐、勾结地方官员,当诛九族”

“至于登州知府吕大器,贪赃枉法,已经罪不可恕。”

“其后更是擅改官府告文,影响恶劣,间接促成了青州府民变,依大明律,该当籍没全部家产,满门抄斩,以儆效尤”

听了这些,朱由校很满意。

李养正依大明律治理地方贪官,可以说是处置公允,没有什么包庇之心了。

更主要的是,这次对于李鳝、唐万丰这些地方豪强的处置,李养正所言是依朝廷新盐法,而非是旧有沿袭下来的天中法。

这个实施措施一旦下去,属于是借机巩固了新盐法的地位,给了其余的地方官府、有司一个明确信号。

即新盐法不是所谓的试推行阶段,而是在地方上真实有效的新律法,地方官府、有司,可以依照此法惩办罪行。

朱由校想了想,犹豫道:

“诛杀九族,会不会处置过重了”

李养正一愣,马上就明白了什么,当即叩拜:

“启奏陛下,新盐法为朝廷整顿盐政之根本,既然已经落实,地方官府就要遵行其中的每一条。”

“如果连朝廷都不依新盐法办理盐政,地方官府又如何敢遵行”

朱由校若有所思,笑道:

“刑部尚书此言有理,不愧是国之栋梁,诸卿可还有什么建议,首辅”

李养正连忙站了回去,似乎这大殿上的金色砖石十分烫脚。

魏广微也慢吞吞站了出来,说道:“回陛下,老臣以为刑部尚书此言确是忠贞之言,新盐法既已推行,朝廷就该照此办理。”

朱由校微微一笑,起身道:

“既然如此,诸卿回去各自行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03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