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七章:内市将罢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王朝辅诺诺回道:“陛下说的是。”

感受到皇帝愠怒的他,乖觉地放下户部给事王贞运的奏疏,又捡起另一本,清了清嗓子,念道:

““礼部奏:三大殿重修至今,耗银百万,徒劳无功。而据祖制,圣上陵寝之地早该选址动工,臣部几次递上择地之疏,天听皆置若罔闻””

朱由校听出来了,礼部这是还对魏忠贤与阉党取走重修三大殿这块蛋糕不满,想着瓜分利益。

顺带着,尽早将皇帝陵寝的功劳抢到自己手上。

要知道,动工修建这种事情,无论现在魏忠贤主持的三大殿,还是日后自己的陵寝,都不是一时所能促成。

动工之前,要招募大批量的劳工,也要等候各地泥砖瓦匠户来京,选址时,也是一次拉锯战。

就算万事大吉即将开始动工,在修建时,又要免不得出各种叉子,到处都需要朝廷用钱,用人。

国家搞起大工程来,挣钱最少的永远是底下那帮干活的劳工,对于主持的官员来说,这种银子和功勋相较于其它事,是最好拿到手的。

“朕年方二十,正值壮年,后继少有五十年,陵寝工役,何需一时”

“何况三大殿为本朝门面,事关国体,已修一载,此时不修,前功尽弃,省下来的银钱也用不到其它地方。朕的意思是,还要继续修。”

说到这里,朱由校淡淡向下瞥了一眼,轻声道:“礼部素来不适大体,此事就此作罢,不必再提。”

天启皇帝今日难得说了一大篇话,既已定议,群臣也都不好再说什么。这时,朱由校冲王朝辅看去,示意他只可再最后选一封来读。

后者踌躇一番,拿起了内阁首辅韩爌的本章:

“大学士韩爌奏:

自神宗皇帝于三十三年辍东宫日讲以来,宫闱逐渐枯零,今皇长子既已一岁,皇储重地,自当命直殿监清扫东宫各殿廊道,除旧换新。加以维护。

内市喧闹,皇长子一岁仍未讲话,恐是先太子迁怒,当罢内市,以复大内清净,维护皇家体统。

至于特修旷典,罢撤内市之利,容臣详细禀明”

来来回回这么久,总算是到了正事,朱由校扶着脑袋,并没有打断,而是静静坐在那里听王朝辅念完。

看着皇帝对这件事如此伤心,余的群臣们都显得十分惊讶,韩爌更是眉头紧锁,似乎若有所思。

“韩先生说,朕的皇长子多大了”

“回皇爷,过了天启二年的冬月,就一年逾六个月了。”

朱由校愣了愣,忽然低头浅笑道:“这日子越发不禁过了,朕的皇长子都快一岁半了”

提起内市的事儿,朱由校就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时候的人,便是在大内设个市集都如此排斥,可见保守观念究竟有多重,想到这里,朱由校深吁口起,将头陷入累叠的软枕,道:

“大明的皇子,到六七岁的年纪,除逢三、六、九视朝外,其余日子都要待在华殿讲读,未有一日空闲。”

“如此教育之法,太过枯燥、严苛。为免适得其反,朕这才想着设上内市,也好叫皇子们足不出宫,就能窥见民间市集一斑。”

“你们说说,朕这想法,错了么”

闻言,群臣们“哄哄”地起了议论,半晌过后,却是首辅韩爌出来语重心长地说道:

“陛下幼时便就好玩,先帝去的早,还没来得及受数年皇家典教,本朝的皇长子,便是未来的太子,国之储君。”

“陛下,不可儿戏呀”

听这话,朱由校懒懒看他一眼,轻笑:

“韩先生这意思,是怪朕没有受足皇家教育,驾驭不了这个天下”

“臣岂敢怪罪陛下,臣只是希望大明朝的皇长子、未来的国之储君,能贤德有为,开创盛世。”

“嗯,如此想法倒是不错。”朱由校并没有生气,方才不过是随口一问,抬手示意他起身,道:

“可是有一点你说错了,朕的子孙日后若做了帝王,可以贤,但不可以德,说太多你们也不理解”

说着,朱由校忽然意识到自己又多说了,轻声一笑,叹道:“既如此,朕便准诸卿所奏。”

“司礼监拟旨吧”

“着直殿监负责慈庆宫廊道、各殿洒扫之事,除旧换新,三日后,罢撤大内市集。”

“陛下圣明”

韩爌心松了口气,率领群臣伏跪山呼。

出了大殿,群臣并没有很高兴,韩爌与刘宗周对视一眼,并列下阶,后者走了几步,忽然说道:

“却没有想到,今日如此顺利。”

韩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叹了口气,回到:“此番大动干戈,六部群臣一齐进言,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还好不是无功而返。”

“幸甚、幸甚”

刘宗周没听出韩爌的话外之意,大笑几声,率先下了石阶,朝身后的首辅拱了拱手,自顾自离去。

“内市真的撤了”

路上,一名宫娥有些不敢相信、

“这还有假,阁老六部一齐劝谏,陛下也挡不住啊”

“这叫什么事儿啊本来内市好好的,缺什么就能换点什么,现在可倒好,又叫朝臣们给建议撤了”

几名宫人走在一起,正对今日发生的宫廷大事评头论足。

“内市挺好,为什么要撤”

“说是有损皇家威严而且内市的地儿就在慈庆宫外,皇长子一岁了,早晚是要搬到东宫受学的呀”

“那些臣你又不是不知道,与当今陛下作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倒是内市将要罢了,下回再设上,还不定什么时候呢。”

一名宫娥越走越快,道:

“我看,借着还有最后三日开市,都从屋寻出闲置器物,一齐去内市上,与那些老公多换些炭回来留着。”

听了她的话,余的宫娥们都加快了脚步。

“是呀,内市还有三日就罢了,以后想换炭来烧,就不再那么容易了,日子愈发冷了,多储备上一些也好。”

“先把今年的冬月熬过去再说吧”

伴着紫禁城的银雪霏霏,宫人们走在一起,倒腾着小脚,慌忙回到各自的小屋,用竹筐装着平日用不到的闲置器物,喊来一些同样要去内市的太监,替她们搬着往慈庆宫去了。

在那里,天启王朝的内市,还有最后三日就要被罢撤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86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