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百二十五章:降山陕屯税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到什么地步

除去每年年,全国矿脉,都监府的矿监收入就高达一千四百余万两。

什么概念

矿税一项收入,就足以大明给全天下的军队发饷。

登莱两府新盐法推行以后,盐税也在天启四年从历年亏损转为收益,只不过还不高。

去年登莱两府、两淮之地及福建沿海各省,盐税收入不过三百八十余万两。

不过任是谁都看得出来,这个数字,在天启五年至少会翻几番这也是朱由校大力推行新盐法的原因

日后每年赈灾的开销只会越来越多,说实话,单凭每年两千多万两的矿税和关税,几乎做不了什么。

就和后世还花呗一样,拿到钱,手里还没捂热乎,转眼就交给了别人。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财富自由”

除矿税、关税及愈发成熟的盐税以外,还有一向不算在内的隐形收入,即朱由校与西班牙皇帝腓力四世签订的通商条约。

该通商条约签订于天启二年,签订以后,沿海地区的两国商船源源不绝,极大促进了海上商贸的发展。

大明的瓷器、丝绸、衣饰等各种商品紧销海外,尤其是名贵丝绸极细工瓷器,连西班牙皇室也争相购买。

而西班牙人的一些特有商品也流传到国内,例如更为精准,可以用于火炮制导及将领观察战场的单筒望远镜的镜片。

以及较为全面,大明以南及北的其余国家全图,欧洲各国王室、皇室中流行的收藏品,等等。

无论是什么,东方、西方之间贸易的和平往来,都有助于将来大明向全球的发展和扩张。

当然,现在朱由校还只是有心无力。

正是因为通商条约的签订,使得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在近几年发展出了几个较为繁荣的港口城镇。

这些港口城镇,商船终日间的往来络绎不绝。

各国商队经大明,前往日本、回到香料群岛等地,形成了一个互惠互赢的健康贸易局面。

而随着海上商业的发展,其余各国也都纷纷来找大明签订贸易协定,朱由校自然来者不拒。

皇商会及苏州织造局,负责管理眼下大明与各国的贸易往来,而督办司收取夹税。

皇商会和苏州织造局,针对各国之间往来的商品,分别收入商品成交量一定额的银两,谓之“夹税”。

所谓夹税,实际上就是商税的一种,因贸易协定的签订应运而生,只不过还没有正式成为合法的税种。

朱由校也正打算一步步收取商税,温水煮青蛙。

关税增税,是缓慢征收商税的开端,而夹税的产生,也是朱由校默许的结果。

夹税目前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京杭关税,因而不可避免地被有些商人抬到台面上来。

正是因为夹税目前的不合法性,成为商人们闹事及拒不缴税的口实,内阁的诸位阁老们,近期正在商量此事。

内阁的初步议题,就是将夹税合并到关税之中,顺手再将关税的征收范围及力度扩大。

海上商贸的蓬勃发展,商人们飞速壮大,现有的海上贸易税收,根本不足以让大明尝到贸易带来的好处。

而京杭运河的关税收入,自天启元年增收至今已有五年,现在完全无法满足朝廷税收的需求。

所以,增加关税的征收范围及力度,势在必行。

“去岁军屯粮食七百七十九万石”朱由校重复一句,呵呵笑了出来,似乎不敢相信会是这个结果。

随即,将手中奏疏狠狠摔在地上,道:

“看看,给朕一个字、一个字的看”

赵秉忠此时心中大抵已经猜到皇帝此回召自己来的用意,去捡奏疏的时候,顺手擦了擦额头上扰得他直发痒的汗珠。

越看,越是心惊胆颤。

这时候,上头的朱由校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似的咳了一声,惊得赵秉忠连忙双手抵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

虽说方才看得很快,可他确确实实看出来了,这次朱燮元奏上来的话,没有一句是好话

当然,这是对他们这些官员讲的。

对大明、对皇帝,这些话却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是可以帮大明药到病除的

“十万军户,一千一百顷军屯”朱由校的眼神之凌厉,足可以杀人,“如此稀少的田地,怎么叫军户去耕种”

“既然军屯稀少,为何不上奏于朕,降低军屯税”

“镇西卫的指挥使世代都是于家在做,征收的军屯税甚至超过了洪武皇爷的祖制,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这一句句喝问,直击心灵,没有一句是赵秉忠这个户部尚书敢回的。

“降低军屯税”

朱由校瞥了一眼,说道。

直到听见这话,赵秉忠才是知道,自己不得不说话了,皇帝这是逼着自己站队。

站在哪队,他自然明白,不然也不会在户部尚书这样紧要的职位上了。

可是这次不同,这次皇帝要动的是卫所

傻子都看得出来,明着皇帝是在针对镇西卫于家,实际上,就是在拿山西、陕西两省的卫所开刀

如果这次降低军屯税在地方上没有激起多少反对,赵秉忠敢说,后续皇帝就敢查账

查什么账

查谁的账

当然是和整个山陕所有的卫所文武官员算账,查他们的陈年老账

至于目的,不言而喻,赵秉忠连想都不敢想。

“赵爱卿,你以为这次的军屯税该不该降低啊”朱由校斜眼过来,悠悠问道。

轻飘飘的话音,好似幽灵一般,着附在赵秉忠的身上、魂里。

赵秉忠心神皆是一震,他从皇帝这般淡然的眼神中,察觉出了一丝杀意

其实他也能明白,皇帝早晚都会有这步棋。

叫朱燮元去山陕蹲了三年,是去干什么了,当年圣旨上就说的很明白了,整顿卫所军屯。

无论你信不信,朱燮元真就是为了整顿卫所而去。

如果是之前那些都是准备,那么这次降低军屯税,才算是皇帝真正的去动卫所,这个庞然大物。

“臣以为,该”赵秉忠好似魂魄丢了一半儿,目光涣散,嘴唇也在上下打颤,恍惚间,好似下了甚么决定一般,道:

“兵部领全国屯卫,出了这样的事情,罪责难逃,王洽自当负荆请罪,领兵部清查镇西卫军屯。”

“臣部也有罪责,该当全力配合。”

朱由校一愣,却也没想到赵秉忠这么会来事,想想说道:“如此也好,王朝辅”

听见传唤,后者才是侧身闪出,恭敬道:

“陛下。”

“就依赵爱卿所言,去兵部一趟吧。”

“遵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