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京,朕来了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对朱由校来,南京,是此行的中心点。

这个点,关乎着在启二年以后近三十年的灾人祸,这个富庶的江南会不会为大明朝廷出力。

哪怕是每年几百万两的税银,这都足以让他挺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大户人家酒池肉林,江南一带整岁茶税三两,税银八十两,这些奇葩得让人不敢相信的情况,都出自于此。

在离开凤阳前往南京的路上,朱由校不止一次的强调,禁止铺张浪费,这都是有鉴于后世乾隆下江南的恶果。

历史上乾隆下江南,极其讲究。

陆路的御道,要求帮宽三尺,中心正路宽一丈六尺,两旁马路各七尺,路面要求坚实、平整,御道还要求笔直。

此外,凡是石桥石板,都要用黄土铺垫,经过的地方,一律清水泼街。

水路坐船时,乾隆南巡船队大船只达一千余艘,浩浩荡荡,旌旗蔽空,所用拉纤河兵就有三千人。

南巡途中,每到一地,除游山玩水外,又要建造规模庞大的行宫以供乾隆住宿。

比如宁寺行宫,建有楼廊房屋五百多间,起居、听政、游乐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还有山东盐商出资修建的扬州高旻寺行宫,有前、症后三殿,包括茶膳房、西配房、画房、西套房、桥亭、戏台、看戏厅、闸口亭、亭廊房、歇山楼、石板房、箭厅、万字亭、卧碑亭、歇山门、右朝房、垂花门、后照房等。

其中亭台楼阁几百间,内部更被布置得富丽堂皇,沿途官绅进献的珍宝、花木竹石、书籍、字画、瓷器、香炉、挂屏等,都被陈列于其郑

正是因为乾隆皇帝这种铺张浪费,滋长霖方官员的贪腐之风,原本肃清吏治的作用没有起到,反而加速霖方官僚体系的腐败。

朱由校这次下来,是要利用皇权打破地方上现有规则,将一些紧要部门撤换成自己的人。

把多年以来,毫无用处的陈年旧规,一一废除。

而且,也是要让百姓们真正见到子的容颜、相貌,让他们看见,到底是谁在为民做主,而谁,又是唯恐下不乱的宵之辈。

朱由校离开凤阳以后,一路而下,也不是走哪就走哪,要派遣专门的官员提前走一遍,规划路线,然后上报回来。

每到一地,也要招募当地向导,勘察沿途道路,制定巡幸计划。

正是因为要给地方官员准备的接驾的时间,所以朱由校也不是一条直线下来的,往往都要停留几日。

巡幸计划中所皇帝御驾要经过的地方,各级官员自然要提前准备。

虽启皇帝不允许进献礼物,但是诸如修桥铺路、治理河渠、清洁街市,这种表面功夫,都还是要做一做的。

地方上卫所军备废弛,但是这回,不免也要动一动了。

世袭的武将们,都要披挂上满是灰尘的盔甲,不情愿的从床榻上爬起来,将部下士卒尽量聚拢回来,向他们下发府库中堆积的盔甲和兵器,按照会典的模式重新开始操练。

那些豪强,听了凤阳一带的“惨案”后,都是紧张得要命,立即在各府开起会,会议的主题惊饶一致。

各大豪强家族,全都是要各家子弟,在皇帝南巡期间,尽量低调行事,当然了,能没事帮着老百姓做做事情什么的那自然最好。

地方官府方面也有准备,对于正在通缉,但是依然逃逸的盗匪,这段时期都加大了缉捕力度,力保在皇帝抵达当地前将其抓捕归案,好向上请功。

各地的官府牢狱已经开始清理刑狱中的犯人,把无罪的尽快释放,有罪的则做出相应处罚。

官府衙门也不再抠门,挨家挨户的发放慰问银两,在当地的城门处铺设粥棚,安抚、赈济穷苦百姓。

有些平常什么也不做的官员,都要各处像模像样的巡视一番,修缮破败城郭,治理农田河渠。

总的来,这次朱由校下来,地方上是个面貌一新的局面。

一个半月以后,在山西、河南等地兜兜转转的朱由校,来到了此行最为重要的第一个地方。

南京

南京,简称“宁”,为大明在江南的留都。

时人多叫它金陵,在官府的书面形式上,亦称作“南京”,是大明两京十三布政司制度的第二个政治、行政中心点。

围绕着南京周围的地区,便是南直隶。

浩浩荡荡的来到距南京城三十里左右的一处山脚下,朱由校骑在马上,一进到阴影之中,顿觉阴凉沁心,非常快意。

回首一望,发觉身后勇卫营的军队行进,正弯弯曲曲在山路之中,朱由校笑道:

“下令在此修整半个时辰,等等后面的队伍。”

“遵旨。”

黄得功抱拳应声,策马绝尘。

“陛下,此处绿树合围,溪水潺潺,十分幽静、宽敞,勇卫营在骄阳下走了一个时辰,是该让他们歇一歇。”

王朝辅从太监背着的筐里取出茶具,摆在朱由校身前的石桌上,倒满一杯清水,递了上去。

“陛下”

朱由校刚好有些口渴,接来一饮而尽,笑了一声,话中带着责备与好笑之意,道:

“朕累就朕累,就朕要歇会儿,这有什么。”

“是”王朝辅也是微微一笑。

“你们都坐,别傻站着,地方不够就坐地上,这次本来就是歇会儿然后进南京。”

朱由校招手道。

围拢在身旁的几人对视一眼,陈策率先动作,一屁股坐在了朱由校脚下的生硬石板地上。

他这一坐下,戚金也便坐在另一旁。

这两位主帅都坐下了,没的,余的勇卫营将领,如童仲揆、周敦吉、刘元斌、周遇吉等人,全都围着朱由校坐了一片。

武将们嘻嘻哈哈的,你一拳我一锤,热闹不已。

传令刚刚赶回来的黄得功忙撒欢下马,一屁股把刘元斌挤到另一边,笑骂他道:

“你子,也不知道给我留个地方”

刘元斌白了他一眼,用屁股使劲挤回去。

相比于武将的“合家欢”,文官们互相对视,却是没有什么动作,对于他们来,盘腿坐在地上,这实在太有辱斯文了。

“你们哪”

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沿途各卫所的军备你们都看了,,怎么样。”

“实话实吗”戚金显得有些犹豫。

“废话,朕是那种喜欢听人拍马屁的”朱由校又喝了一杯清水,放下茶杯的手力道稍稍显重,坚定地道:

“这次下来,就是要改变局面,有什么什么。”

这么久了,戚金也了解这位皇帝的品行,便也摇摇头,咬牙道:“不好”

“怎么个不好法”

“太乱了”

戚金叹气:“各地卫所兵,是军屯结合,可实际上早就不知战事,各卫所的军官大部分都是世袭,这次下来,臣发现他们抽取壮丁用来补充募兵不足的情况很常见。”

“虽陛下这次南下,能让情况稍稍改观,可这治标不治本,长期恶性循环下,一帮刚刚长到能拿动武器的幼丁和一群老弱残兵,又能有什么战斗力”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358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