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百三十三章:朕很失望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朱由校想到地方卫所会抗拒,甚至是拧成一股绳的反对自己,可他们居然做的这么绝

武定候郭培民,少数想有作为的勋贵了,也是朱由校比较喜欢的一个,这才会派他下去。

却没想到,刚到山西半个月的功夫,人死了连右军都督府衙门也被乱军给烧了,灰飞烟灭了

他们在想什么,朱由校心里很清楚。

都督府衙门都没了,屯政更没法查,各地卫所的屯册估计早就都一干二净,郭培民死前在查的,应该就是镇西卫最后的屯册了。

现在连这些屯册也没了,也就是说,想好好查,是不可能了

镇西卫的屯册理不清了,中原五省,右军都督府辖山西、陕西的军屯,这两个地方,也是日后群起流贼的重地

优先整顿,势在必行。

可是这件事以后,右军都督府没了,在衙门里的众多公文,估计也一个不剩了。

现在五军都督府还只是名义上恢复了军权,实际上还是管不动各地卫所的,说白了,是只纸老虎。

如果不严加处置,只怕各地卫所都会效仿

朱由校接到较事府密报的时候,筹思终夜,再三考虑到此时西虏林丹汗,东虏建州的形势以后,决定孤注一掷。

第二天,朱由校坐在皇极殿的九龙御座上,他要轮流召见那些朝廷有话语权的大臣,把话挑明说破,逼他们就范。

现在这种时候,整个朝廷只能有一个声音,然后,朱由校就打算动手,与各地的卫所势力短兵相接

镇西卫的事是一个爆发点,决不能就此作罢,要重处

但这终究是违背有明一代近三百年祖制的大忌,是朱元璋、朱棣两朝太祖、成祖皇帝所建立、完备的制度。

朱由校知道这是必须要有的整顿、改革,但这必定会遭到整个朝廷的群起反对

以天子之尊、皇帝之威临压之,朱由校未必不能统合整个朝廷,让全部的臣子都站在自己这边

坐在九龙御座上的朱由校,心平气和,看不出丝毫急躁、暴戾,这正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心性。

在西暖阁召见的第一位,是当今的内阁首辅魏广微。

他是以谄媚魏忠贤出身,在各种纷争上,一向是站在自己这边,是最忠诚的羽翼。

朱由校首先召见魏广微,意在攻取薄弱环节。

首次召见的确很顺利,魏广微虽然没有东林党臣那样的能言善辩,但的确知道自己的作用。

刚一开口,他就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臣以为,镇西卫此事,影响恶劣,如不重处,天下卫所必争相效仿。而陛下应当知晓,清查屯政、改革卫所诸事,极其不易。”

“不但违背祖制,而且易失满朝人心,请陛下仔细谋定、参详,用最稳妥的办法,缓慢施行。”

“无论陛下作何决断,臣必遵之。”

看着魏广微,朱由校吊着的心总算落定,因为他知道,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满朝文武,现在已经不尽都是继位之初,各扫门前雪的状态了。

朱由校点头,温声说道:

“阁老的意思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魏广微也是不慌不忙,行礼三拜,才是头也不回地出了乾清宫,看着这位阁老自信的步伐,小阉、宫娥们都是议论纷纷。

即便他们都知道,今天是大明朝的大日子

不过很快,第二个进来的人,就给朱由校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第二个人也是朱由校主要拉拢的对象,军机大臣,掌管畿辅番薯、马铃薯等新作物在皇庄推广、种植的王在晋。

直到今日,朱由校总算知道,王在晋是位能臣,但他无论受过多少皇恩浩荡,其心只是忠于大明,而不忠于自己。

王在晋一开口,朱由校的心就凉了半截。

这位少言寡语的朝堂重臣,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的有主见,这样的能言善辩和令人厌烦。

“禀陛下,镇西卫之事,武定候的死,臣痛心不已。然臣以为,据此为由牵连甚广,改革卫所,此举不妥。”

“太祖皇帝圣训,子孙辈不敢忘,以卫所养全国之兵,此为大明根本之制,一旦更该,国本遭变,大明危矣”

“陛下明见万里,恕臣斗胆直言”王在晋说着,连连叩头。

朱由校坐在御座上,看着他这次劝谏自己,就像往次念叨那些作物推广成效一般倒背如流,心中也是十分好笑。

到现在,朱由校实在是对这位能臣是又爱又恨,过了好一会儿,才是皱眉问道:

“你家有几口卫所户役,分得多少军屯,得了多少好处,能让你也这样站着说话不腰疼”

王在晋一愣,不明所以,抬头嗫嚅道:“陛下”

“朕真是觉得奇了怪了。”朱由校连连摇头,阵阵冷笑:“怪就怪在,朕没想到,连你也会与朕侈谈什么祖制”

王在晋确确实实是被皇帝这忽然变得凌厉的眼神给吓得浑身一哆嗦,战战兢兢地道:

“实在是皇室宗亲、各地文武、各党各派,都害怕陛下清查屯政,大家商量叫我在今日劝谏”

“而臣也是真的认为,卫所屯政是大明的根本,不可轻动,这才会”

“呵呵,朕明白了,你是代表其他人进来当说客的。”朱由校满脸的冷笑,看着他道:

“难道你就不明白,当今的大明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看着王在晋空洞的眼睛,朱由校更是忍不住高声的教育起来:

“是,朕不去动太祖的祖制,大明现在能继续这样病下去,可十年以后呢二十年以后呢”

“王在晋,你是个能臣,朕很信你,也重用你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你知道最后是什么后果”

“大明不能有乱子,到那个时候,受苦的还是天下百姓”

“你知不知道,镇西卫这次动乱,会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于乱军之手朕不去压服这些无视朝廷法度的乱军,谁来”

说着,朱由校喝问道:

“朕说的话,你到底明不明白”

王在晋听得满头大汗,浑身发痒,只觉得自己实在是昏了头了,居然会进来说出这种话来。

他连忙跪在地上,犹豫再三,却也还是不肯说出任何支持的话来。

只不过最大的改变,是他不再劝谏什么祖宗成法不可变的蠢话来了。

朱由校知道,他不是不肯支持,而是不敢,毕竟卫所制度,没有几个人会真的敢于说出自己支持皇帝改革这种话来。

朱由校虽然理解,但心中仍止不住失望。

看着他,看着这位自己曾经倚重的社稷能臣许久,朱由校无力地摆摆手,声音中没有半点感情:

“你下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