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九章:帝不寡恩而患不安(求推荐票!)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朱由校笑笑,示意王朝辅一眼。

后者赶紧上前,俯身将刘元斌扶起,二人一左一右站在天启皇帝御前,一个心中忐忑,一个坚定无比。

“朕说怎么今日你要来面见呢”

话音刚落,御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却是听见刘元斌消息的陈策赶来,于帐外请求召见。

朱由校看了一眼帐外身影,心中自然明白,陈策这么火急火燎的从南京城里回来,是急于替刘元斌开脱。

随即,轻笑一声,问道:

“朕在你们眼中,是个刻薄寡恩的皇帝么”

陈策虽然心急如焚,但还识得大体,懂得君臣之别,天启皇帝没有发话,他也只是跪在御帐外,既没有硬闯,也没有乱喊。

帐内两人,不明白皇帝忽然问出这话是为什么,对视一眼,却是油滑些的王朝辅先说道:

“陛下是圣明之主,于朝堂上乾纲独断,力保熊廷弼,这才有了辽地二载来的稳固。”

“该杀的,陛下一个也不会放过。”

“还是你机灵懂事。”

朱由校看他一眼,王朝辅听了,先是憨厚一笑,见前者眼神凛凛,又忙垂首下去,不复再言。

“不过朕问的是你,刘元斌,你觉得呢”

刘元斌闻言浑身一震,复又行了一礼,拱手道:

“非是陛下刻薄寡恩,臣不忍数万生民受那俞任牵累,有事言事罢了。”

“嗯。”

朱由校起身,负起双手,凝眸望向帐外,眼神掠过仍在路边跪着的陈策,说道:

“你看,朕叫这些人拔营进南京城,他们却搞得手忙脚乱,连兵器都落了一地,要是没点约束,又得乱成什么样。”

刘元斌似懂非懂,神情变幻,倒是他身旁的王朝辅,一下就听出皇帝这是含沙射影之意,继而笑道:

“圣主还在,怎么敢乱。”

朱由校展颜一笑,放下帘子,缓步走回帐内。

“孝陵卫造反,归根究底,是抚宁候朱国弼意图谋反弑朕。孝陵卫指挥使俞任,世代累受皇恩,不思悔过不说,又要掘太祖陵寝地宫,渡海降金。”

朱由校端坐着,目光飘到一侧,淡淡地吩咐:

“你,替朕拟个旨意。”

“诛孝陵卫指挥使俞任九族。建阳、西江口等处守将,听奉谕旨,及时悔过,未曾造成兵祸,伤及百姓,着从轻处理,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王朝辅点点头,转身刚走了两步,却听天启皇帝玉语纶音,开口说道:

“等一等。”

王朝辅心跳滞了一拍,回头望去。

朱由校两根手指“嗒嗒”敲在御案上,垂眸看着那盏都匀毛尖,眼底隐隐流露出无奈,声色倦然:

“山水为上,江水为饮。”

“这江山,就是为朕这种杀伐加身、暴虐无度,注定游不了山,也玩不到水的皇孙准备的。”

说到此处,朱由校抬起头,眼睛里一片希冀。

“孝陵卫营地的事,朕知道了,你去宣旨的时候也转告田尔耕,与他说,旧茶不用送了,收些新茶。”

王朝辅眼中一亮,旋即垂首又是一副憨态样子。

“奴婢明白,待寻司礼监的人拟了旨,就到督办司衙门与田都督去说。”

刘元斌听得茫然,完全不懂天启皇帝为什么说着说着,就说到这盏都匀毛尖上去了。

他还在等天启皇帝大发慈悲,饶恕紫金山的那些孝陵卫军亲属。

朱由校却是忽然起身,整理一下身后红色的大髦,然后拿上马鞭,领着众亲卫鱼贯而出。

王朝辅嘿嘿笑着,跟随走到了帐外,目送天启皇帝翻身上马,扬尘而去新 ,才是返回御帐之内。

这个时候,勇卫营的军营也都被官兵们拆得差不多了,只是因皇帝还在御帐,这才没有继续。

皇帝一走,御帐的上面就被人掀开,整理到一个大箱子里,由宫里出来的内监们抬着,一道奔南京城里去了。

“哎呦我的祖宗,您怎么来了。”

王朝辅见陈策还在那跪着,赶紧跑过去将他扶了起来。

后者双腿发麻,艰难起身,坐在一个大木箱子上,第一句话就是问:“公公,陛下怎么说”

天启皇帝走了,王朝辅渐渐放松了紧张的神经,然后啧啧称奇,看着一脸木然走来的刘元斌,赞道:

“这小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今日之事,连咱家都有些佩服他了。”

“陛下准了”

陈策也没想到,瞪圆了眼睛。

“那倒没有。”

王朝辅重复了一边朱由校的最后一句,连陈策也是秒懂,旋即哈哈大笑,望向刘元斌时,眼中也满是惊喜。

他实在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看重这家伙。

这话要是别人去问,只怕尸体都已经凉了,刘元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居然保住了那些孝陵卫和亲属。

杀叶向高全族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在劝,皇帝不一样说杀就杀。

“什么意思,陛下最后在说那什么茶,我一点儿也没懂。”刘元斌见这两个人笑着,更是蹙起眉,差点发火。

“公公,你与他解释吧。”

陈策拍拍屁股,叮嘱叫刘元斌以后行事不要这样冲动后,便就站起来,说道:

“陛下怕是在南直隶一带还要有大动作,我还要调度兵马,这就先走了。”

“军中事务重要,陈帅先去吧。”

王朝辅一拱手,同样是目送了陈策离开,才是冲着刘元斌道:

“小子,你知道陛下方才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旧茶不要,要新茶,难道是”

过了这么久,刘元斌才姗姗反应过来,张大了嘴:“陛下是在说,可以不杀那些孝陵卫军,但是要找个替死的,把罪名全推上去”

“是极”

王朝辅得意洋洋道:“陛下是谁,那可是大明朝的皇上,谕旨下了怎可收回,但要是想不杀,那也有迹可循。”

“不杀这种字眼,陛下不能直截了当的讲出来,却是可以从田尔耕或者咱家的嘴里代为说出来。”

刘元斌点点头,心中第一次知道了帝王心术的厉害,这要是没有高人指点,自己只怕还不知道得了圣恩眷顾。

随即,他脸上笑容一滞,又张口问道:

“那这个替死鬼会是谁”

“还能有谁,负荆请罪的那个孝陵卫指挥使吴烨”

王朝辅没管刘元斌听见这个名字神情的变化,只管拉着他来到一处偏僻地方,正色道:“将军要记住方才大帅的叮嘱,这次能成,那是上天护佑,陛下圣明。”

“有一次就行了,以后切莫再犯。”

“你是领兵打仗的,咱家呢,是在陛下身边献谗言的,本本分分干好自己的事儿就得。”

“将军在朝堂上,除了报捷以外,别的事儿就算陛下问你,也不要轻易吐露真实想法。”

“人言可畏,流言可杀人啊”

“战策也不行说”

刘元斌哑然,第一次接触这些的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觉得不可思议。

“将军,您见陈帅、戚帅他们,在朝堂上说过什么”

王朝辅目光飘到一侧的山水之间,淡淡说道:

“领兵出去了,两军阵前,怎么打仗那是你的事儿,可在朝堂上,战策是陛下和那些大臣们决定的。”

“文武殊途”

刘元斌一想,这倒也是,陈策在西南战时,两军阵前,说起战策来那是滔滔不绝,调度大军,也是有条不紊。

可是在朝堂上,他一个堂堂的勇卫营大将,却没见发过几次言。

还有英国公张维贤,也都是按照天启皇帝吩咐办事,除了卖傻以外,从没主动提出过什么策略。

这都是老奸巨猾啊

想到这里,他连忙回去,夺过还没来得及端走的那盏都匀毛尖,回来恭恭敬敬给王朝辅端上,拜道:

“公公的教诲,元斌一字不落都记住了。”

尽管茶早已凉了,王朝辅还是哈哈大笑,受到这位武将的尊敬,心中委实好受不少,便接到手上一饮而尽,将他挽起,颇有苦涩地道:

“外人在时,将军切莫和我拘泥礼数,叫一些人看了,怕是要斥将军做阉党,一些无知百姓听了,总会喊骂。”

“传到亲族之间,名声不好。”

说完,径自离开。

刘元斌端着茶杯,愣愣看他离去,不忍之时也在心中暗下决心,穷极此生,定要出人头地,封候拜将,光宗耀祖

要叫那西虏蒙古,饿死不敢南犯,要叫那塞外建夷,见了自己的刘字将旗,就吓得魂飞丧胆,高呼爷爷莫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