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零二章:擒斩奴酋者封侯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朱由校今日穿了一身红色衮服,由南京尚衣局匠人连月赶制。

这身衮服,本打算去年凤阳祭祖时穿的,可惜江南制造贡御的丝缎在路上耽搁了日程,还未送到,祭祖大典就已经完成。

不过朱由校到没有古人那许多的规矩,偶闻衣服好看,就命人取出来穿了,反正是给自己做的,总好过把它放在那落尘。

这一日,俊朗少年穿着一袭新衣,翩翩华服,面如朗月,身似青松,汉家之美尽显。

朱由校踏上辂车,仅仅侧首回顾,便是一名仪态翩翩的风流公子,引得路边怀春少女娇羞对望。

望着远处行宫,朱由校思量过后,干脆命人寻一处小馆落脚用饭。

他要暂时逃离裁撤南京各部院带来的庙堂风雨,好好体验一下民间疾苦,遥想自己在这时代丢失的少年时光。

辂车起驾,尚未驶出这条街,忽闻一声尖厉的呼喊。

朱由校寻声望去,发现一名较事手里捧着奏报,不顾随行侍从的训阻,匍匐在地,语音急促道:

“皇爷,兵部急报”

朱由校心跳一滞,叹了口气,镇定如常说道:“急报就急报,喊什么,站起来好好说话。”

较事深吸口气,抚平心绪,膝行几步,在众百姓惶然四顾的目光中,将塘报递给乾清宫的管事牌子,扯着脖子喊:

“兵部部堂崔呈秀,擅自下发檄文,在京郊大营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还还给察哈尔部发了国书”

朱由校眯起眼睛,接来急报看了一眼,伸手盖上帘子。

“摆驾,回行宫。”

约半个时辰后,朱由校回到行宫安定殿,坐在椅子上,将急报扔在御案上,望着正为此严厉斥责的随行文官们,淡淡说道:

“崔呈秀做的,是朕的意思。”

朱由校之前采纳了熊廷弼的意见,也就是福余部求援,大明要应援参战,还说过要打到底的意思。

朱由校向来都对阉党的体察圣意的功夫甚为放心,崔呈秀搬出谕旨,如此果断的下了兵部檄文,让大明在战事的起跑线上没有落后。

在朱由校看来,此举虽然有些许僭越,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要是崔呈秀被惩处,只怕以后再有人接到自己的谕旨时,也只会谨言慎行,照章办事了。

一语落地,殿内寂静无闻,本欲弹劾崔呈秀的文官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却是勇卫营的主将陈策忽然匍匐在地,山呼叩拜道:

“陛下圣明”

“福余部向来忠于朝廷,宰赛先被努尔哈赤捉去,其部众赎牛羊万头买回,仍继续与建奴作战,其心堪比日月。”

“诚如辽东经略所说,奴酋围攻沈阳,实则狼子野心,福余部不可不救,沈阳亦不可不管。”

“请陛下即刻下旨,命勇卫营北上随征”

“勇卫营不可北上,留镇金陵。”

朱由校一句话拒绝了陈策的请战请求,在官面上,也第一次用了金陵这种民间对南京的称谓。

其实陈策能有这样的请求,朱由校很是理解。

勇卫营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日后从勇卫营走出去,到各地任职的军将会有一大批。

嫡系部队参战锻炼,建立军功,这是提升自己这个皇帝的威望,本是一件好事。九四好书

可这次,真的不能让勇卫营北上。

南京改革才刚开始,地方的卫所官军无论战斗力还是忠心都不足以令朱由校放心。

留下勇卫营,才有铁腕改革的资本。

至于这次非打不可的北征之战,朱由校决定放手,相信这个时代真正有本事的将领和帅才,让他们去和后金交锋。

裁革南京各部院以后,每年将会为大明节省一大笔薪俸开支,这就等同于多了一大笔进账。

这些钱,可以用来改革,也可以用来赈灾,为军队更新装备,做什么都比在南京养一大批闲人,让他们内斗消耗强。

陈策闻言,道了声遵旨,退了下去。

朱由校也看得见,戚金听见这话后,脸上的兴奋之色显然少了许多,确实,对他们来说,生来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的。

如今这种规模的大战却不能去,简直如坐针毡。

想到这里,朱由校微瞥一眼,冲两人说道:“不必心急,朕对勇卫营,另有大用。”

陈策闻言,与戚金对视一眼,一同说道:

“臣等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死而后已”

朱由校点点头,聊慰了二人及勇卫营诸将校的敢战之心,转头望向王朝辅,道:

“传谕回京,四川巡抚朱燮元平定西南有功,加兵部尚书衔,总督九边军镇及畿辅兵,于京郊大营典阅大军,择期出关。”

“叫王承恩去四川宣旨,赐朱燮元尚方宝剑,督抚重甲,旨到之日,即刻赴京,不得有误”

话音落地,尚有皇帝决绝的吐息尚存,诸臣踌躇,然皆知此事已成定局,便都不再劝谏,齐奏遵旨。

少倾,王朝辅递上一份奏表,轻声道:

“皇爷,兵部定的赏格。”

朱由校接来阅览半晌,目光熠熠,以掌击案,高声说道:

“朕定此战赏格:擒斩努尔哈赤者赏银十万,封侯;擒斩建奴贝勒者,赏银两万,封伯;诸叛将,若能俘献建奴,反正归朝,本人及子嗣亲族,皆可免死。”

“诏令科尔沁、内喀尔喀五部领主,若能弃暗投明,南击建奴,即给与建州敕书,五部领主并封龙虎将军、散阶正二品,永于建州之地牧马。”

“余部出关兵马,无论官阶、将阶,若能擒斩其余努尔哈赤的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等,一律战后重赏,封授世职。”

朱由校站起身来,勉强平复心中激昂的情绪,说道:

“命京中备好凯旋大典,此战中有突出军功者,无论官阶大小,将校还是兵士,朕都将在紫禁城武英殿,为他们亲授甲刀。”

“战后封赏,俱同西南之役式同,每一名参战的将校、兵士,都有名列华榜,得此殊勋的机会。”

说着,朱由校眼中已腾起熊熊烈火,再也不能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将手狠狠按在椅子上,道:

“此役,朕虽不能亲征,亦当于誓师当日在金陵为众将校践行,朕静待大军凯旋归来,献俘阙下”

陈策等勇卫营将领,虽然心中觉得错过一次名扬天下的大好机会,但也被天启皇帝的精神所感染,同声喊道:

“大明必胜”

“陛下万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