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百零五章:不能就这么算了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溥天同怨,何止一人”p

朱由校阴沉着脸,将来自苏州的较事府密奏放在油灯上烧毁,然后坐了一会儿,仍觉得不解气,又将御案一脚踢翻。p

这份密奏,说的正是周顺昌在苏州某处青楼酒醉后的题诗,诗天祥,将天启皇帝比作隋炀帝一般的昏庸之君。p

隋炀帝是不是如文人们叫骂的那样昏庸暂且不提,朱由校只知道,他这样来比,就没安什么好心。p

“好个周顺昌,竟敢将朕比作隋炀帝”朱由校的胸口不断起伏,眼珠一转,心里有了想法。p

历史上的五人墓碑记,朱由校多少知道一点儿,和现在这次的缘由其实差不多。p

说白了,就是督办司的税收到扬州去,影响到了东林党背后利益集团的获利渠道。p

而东林党要为自己的主子们说话,可自己被魏忠贤杀怕了,又不敢跳出来,只能是挑唆一些无知百姓,在地方上暴力抗税p

他们蛊惑百姓,借朝廷征税引出的一些微词煽风点火,让那些无知百姓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地痞流氓做炮灰,以成全自己美名。p

就是这种事情,居然在后世被传诵成了可歌可泣、惩恶扬善的戏码,何其可悲。p

历史上,虽然这些人都被东厂抓捕,杀的杀、关的关,可是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p

东林党借助此时在地方上再次占据舆论的上风,死于苏州暴力抗税的这些人,个个都被包装成了所谓的“国士”。p

魏忠贤在历史上尚且还对这些人痛下杀手,而现在,不知怎么,他居然认怂了p

或许是因为白莲教的事,让魏忠贤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

想到这里,朱由校觉得自己要给魏忠贤一个意思下去,好让他知道该怎么做。p

p

朱由校下了御阶,径直走到刑部尚书李养正的面前,大声问道:“你说说,苏州之事,该当如何处置”p

“陛下,周顺昌在苏州颇有声名,据说闹税都是苏州乡民自发而为,朝廷不能不顺应民心啊”p

“那依你的意思,朕不仅不能处置这些暴力抗税的刁民,还要给他们立几座碑文了”p

李养正满头是汗,憋闷半晌,方才吞吞吐吐地道:“这,还请陛下明察,三思而后行。”p

看起来,是不能指望刑部来管这件事了,文人管文人,想必也管不出什么东西。p

“是得明察”朱由校呵呵冷笑几声,回到位子上,“既然刑部如此怕事,那此事便交由锦衣卫去办”p

“传旨锦衣卫千户杨寰,让他亲自去一趟苏州,彻查此事”p

“朕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抗拒收税,是什么人在煽风点火,让百姓作乱”p

消息传出西暖阁,很快来到魏忠贤的耳朵里。p

魏忠贤听了,当即便站了起来,抖着手说道:“快,快进宫面圣”p

傅应星靠在正厅的一面墙壁上,正在为皇帝将这件事交给锦衣卫而愤懑不平。p

在他看来,这毕竟是自己东厂的旗尉被打死,现在交给北镇抚司去管,这不是在打东厂的脸吗。p

看见魏忠贤行色匆匆的离开,傅应星一脸纳闷:“督公这么火急火燎的是要去哪儿”p

“去面圣”魏忠贤就猜到傅应星要问,边走边解释道:“你收拾收拾,随本督进宫面圣”p

“陛下这是明着让锦衣卫处理,却是在提醒本督办事不力呀”p

“啊,这”傅应星一脸的惊诧,连忙跟了出去。p

p

魏忠贤不愧为最能体察圣意的人,朱由校这个意思刚借着西暖阁一事传达下去,很快他就在外头求见。p

不过这个时候,朱由校正在说另外一件事,闻言只是想旁侧一瞥,静静说道:p

“让他们进来。”p

魏忠贤和傅应星蹑手蹑脚的走进来,候在一旁,等着天启皇帝把现在手头的事儿办完。p

“陛下为何忽然之间,有如此打算”工部尚书崔呈秀愣了愣神,“王恭厂内中存备的火药,何止数千万石”p

“仓促之间要搬离整个王恭厂,不甚容易啊”p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用不容置喙的口气道:p

“朕不管容不容易,现在是三月,朕只给你两个月的时间,五月以前,王恭厂所有的东西,都要搬到京郊之外。”p

“要是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那你这个工部尚书就不要干了”p

最近这段时间,朱由校绞尽脑汁的在想历史上天启大爆炸发生的范围和时间。p

天启大爆炸大概是在五月底发生的,波及范围几乎是整个北京南城。p

想要在如此匆忙的时间里疏散整个南城,这根本不可能。p

要知道,现在的北京城可比历史上这个时候的人口要多得多了,朱由校继位这六年,北京城的人口多了好几十万。p

除此以外,北京城也比历史上繁华许多,蒙古人、西方人、俄国人,各种人都有在这常住和跑商的。p

至于南城,那更是官署聚集之地,刑部大牢、顺天府、五城兵马司的衙门都在南城。p

别说一个多月,没有三五个月,南城根本搬不完。p

而且你以为南城搬空就完了p

这可是大明京师,一下子搬空一半,到时候搬回来如何安置各方人等,那也是个问题。p

这一来一去差不多天启六年就过去了,而这一整年地方上的灾害也才刚开始。p

京师如此动荡,地方上又怎么稳固p

天启大爆炸很离奇,但是有一点几乎可以确定,这件事是从王恭厂引发的。p

与其搬空南城,倒不如把王恭厂直接搬走p

这些官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朱由校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说王恭厂就要炸了。p

所以思来想去,只能故作神秘,给底下的官员直接下死命令,尽量把话说的严重些,才能让他们知道着急。p

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做两件事。p

第一,彻查王恭厂周围,清除所有会引发火药爆炸的隐患。p

第二,尽快将王恭厂搬到荒无人烟的京郊之外,至于存放的那些火药,搬的是越远越好。p

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这么多的火药,自永乐年开始,竟然一直都直接堆在京城里,也没人想过会不会出乱子。p

要是这些事都办完了,天启大爆炸还是在京城里边炸的,那朱由校没什么说的。p

那就是命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