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五章:江户幕府(第三更,求订阅!)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赵南星去职,魏大调任西南。

朝东林势力遭受重创,魏忠贤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为天启王朝的后事考虑。

如今皇帝正当年轻,但难保不会和武宗、光宗皇帝一样,无子而逝。

刘瑾、汪直当年权势不比如今的魏忠贤小,可官还是在他们手上,说把皇帝水就把皇帝水,说让皇帝暴病而亡,皇帝就会猝然驾崩。

魏忠贤自然在全力防备,自己手上不要再出这种事。

可作为太监,所谓的阉党之首,皇帝是谁,关系着他的生死存亡,倒不是说魏忠贤太过杞人忧天,他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

如果再发生武宗、光宗那种事,而这次皇后生产又恰好是个龙女,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是谁

没别人,就是刚册封为信王不足一年的朱由检

朱由检,那是让东林党自幼就给忽悠瘸了,要是让他做了皇帝,没说的,魏党都要被一打尽。

到时候东林再起,把持朝政,让一些没能力只会嘴炮的人到险要位置上去,大明朝就要完了

西暖阁寂静许久,朱由校竟然大喜,回身笑问:

“有这等好事”

魏忠贤先是一愣,顿时语塞,信王朱由检有做皇帝的吉兆,这是好事儿

还没来得及说话,朱由校却和没事人一样,大笑道:

“信王与朕,本是一家,朕还以为厂臣要说什么坏事,方才还在担心。”

魏忠贤傻站片刻,再无话可说。

本想要告诉天启皇帝关于信王府上的“黑龙盘柱”、“五色祥云”异象,也全被他咽进肚,只字不提。

朱由校若无其事地又看了几份奏本,喝了一杯宫娥敬上的江南贡茶,便开始闭目冥神。

再过小会儿,复一抬眼,魏忠贤果然无声无息地退了出去。

“你们都下去吧,朕乏了。”

“是。”

宫娥、都人们纷纷应声,即在女官的带领下,收拾了西暖阁,一个接一个的退去。

待最后一人脚步声远去,朱由校当即换了副神色,强行制止住波涛汹涌的内心。

魏忠贤说的,不知是真是假,但同样的密奏,许显纯早就奏过,而且朱由校下朝时,也曾听见一声白日惊雷。

第一次看见许显纯密奏时,朱由校没当回事,但已心生疑虑,今日听见那道惊雷,更是一笑置之。

可方才魏忠贤这一番言辞,却恰好将这些事联系到了一起,这一回想起来,就实在有点让人毛骨悚然了。

朱由检,位面之子

朕是穿越者,那么王莽会不会也是穿越的,然后没干过刘秀那个位面之子。

其实,朱由校在后世看过某些调查,在真正的刘秀崛起之前,王莽的确弄死过几个叫刘秀的,这个巧合实在有些惊人。

这样一看,倒是真有可能

天启七年,是历史上朱由校水驾崩的时候,崇祯也是那时候登基为帝的。

这样看来,自己恰好还有五年时间。

想到这里,朱由校的脑袋里,其实已经是一团浆糊了,若只是传言的异象,这不足为信。

可这些巧合,发生的几率实在太小,让人不得不害怕

静静想了半晌,朱由校方才下定决心,找到当时许显纯的那份密奏,亲自批复:

“自今日起,北镇抚司严密关注信王府及吾弟朱由检动向,三日一报,不得有误。”

写完这些,朱由校凝眸沉思,负手前往坤宁宫。

到了正旦节,朝臣们总算松了口气。

朱由校也松了口气,这样的大日子里,总不会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了吧。

前一日,内外的武有司们,就全都忙活起来。

内廷尚宝监在懋勤殿摆好了御座、宝案、香案,外廷的钦天监,也在昭阁设下了定时鼓。

教坊司设礼乐于殿内东西两侧,鸿胪寺在承天门内设立表案,礼部主客司则于承天门至大殿的道路左右,陈列藩国进贡之物,彰显天朝之威。

到了大朝仪当日,天还未透亮,朱由校正在坤宁宫,搂着张嫣睡得正香。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大朝仪要开始了”门外的宫娥语气焦急,但又不敢大声说话,就显得颇为尴尬。

朱由校还是被惊醒,望了望枕着自己胳膊的女人。

这一看,眼睛便就挪不开了,直勾勾盯着,好像要把她吃进肚,方才解馋。

须臾,张嫣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悠悠展开双眸,眼睛猛然瞪大,片刻间又松了口气。

“哎呦,好麻”

张嫣坐了起来,朱由校也一声惊呼,却是那只胳膊被枕了不知多久,有些麻了。

张嫣羞得红着脸笑,伸手为天启皇帝揉着胳膊。

这俩人还在宫里玩闹,外头的部院有司可是忙的不可开交,当然,这一切全有老魏打点,根本不用天启皇帝费事。

朱由校自然对这大朝仪不当什么事,可毕竟是藩国来使朝见,于国体上是大事。

为了大明朝的体面,朱由校不得不耐着性子被张嫣从床榻上拉起来,穿戴整齐,去见一见这群小国使臣。

待出了坤宁宫,朱由校就见锦衣卫及御马监众人早就已经列好依仗,在宫门处等着自己了。

一路而去,又见沿途被许显纯安排了锦衣卫、旗手卫亲军持着龙纹旗帜列队,朱由校每至一处,即响起激振人心的鼓响,十分盛大。

待朱由校来到懋勤殿,武官员们俱也穿戴一新,按品级列班而立,山呼万岁:

“臣等参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群臣话音地,内阁首辅韩爌领衔而出,躬身道:

“请陛下驾临正殿,以正朝仪”

他话说完,群臣跟随山呼:“请陛下驾临正殿,以正朝仪”

穿戴衮冕的朱由校进入懋勤殿内,坐在御座上以后,殿外随即响起一通鼓,标志着大朝仪式正式开始。

这大朝仪乃皇朝大事,每三年要举行一次,其繁缛节,比登基大典更甚。

朱由校与懋勤殿内坐好后,在赞礼官的高唱声,殿外响起“噼里啪啦”地炮竹声。

在承天门处等待多时的阿瑜陀耶、安南、朝鲜、高棉、叶尔羌等国使臣行自道上前,先鞠躬,再又是跪拜、叩首,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山呼:

“见过天朝大皇帝陛下”

这些藩国使臣的礼节与朝臣相比虽略显滑稽,却正是大明仍位于东方心的象征。

朱由校将眼微眯,并未直接让他们平身。

众使臣伏跪半晌,听殿内寂静如斯,纷纷抬头,一脸茫然,却见那位大明的天启皇帝,正一脸戏谑盯着他们的一个人。

此人,留着双木屐,却面露精光,低头行礼时刻意混在诸国使臣间,很难引人注意。

此刻,见大明皇帝正望向自己,这位来自对马国大名宗室的使臣并未惧怕,反而直接直视顶撞回来。

这一举动,即在殿内引起满朝武的震惊、声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