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五章:心虚的地方官们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可能是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即便是稍往南的凤阳府,天空上也灰蒙蒙一片,又冷又潮。

凤阳,这座规模宏大的都城外,迎来了许久都不曾有过的盛况。

听说天启皇帝要来凤阳,祭拜皇陵,天下间的达官贵人、人学士、市井商民,还有本地的官武将,无不是提前赶到,等待御驾。

伴随着皇帝抵达凤阳的日期日益临近,官府规划好的御驾所经路线周围地皮,也被吵得翻了几个翻。

有钱的主儿们,想要接近皇帝身边的统治集团,在他们跟前露个面,自然是有自己的好办法。

官绅地主们提前赶到凤阳,花大价钱从路边的普通百姓及小商小贩手里租赁房屋,还有更财大气粗的,直接买下一整块地皮。

由于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不少附庸风雅,打算一睹皇帝真容的外来大户们也都出手阔绰,这样以来,沿途的租金倒是水涨船高。

一天的功夫,翻了好几个翻。

朱由校没想到,自己下来一趟,居然对沿途经济起到了如此显著的带动效果,还让一批穷人富了起来。

这可真是,“无心之过”啊

有些商人更聪明,他们结交凤阳本地的权贵,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临河一面租赁地块,沿途设座,按座位数量及前后距离规定价钱。

距皇帝一行人经过时近的座儿,往往要数两银子的高价,那是专为各大户子弟准备的。

就算一些靠后的座儿,也都值两三千。

这样的形势下,不少原本的穷人,因此发了一笔小财。

小商小贩们租出了摊子,又趁着这时凤阳附近其它地方房屋远低于市场价的空当,购买其它房屋,开起了小店。

伴随着明黄色旌旗招展,远处马蹄阵阵,却是天启皇帝御前的勇卫营亲军马队先到了。

这些骑兵都是曾随皇帝亲征西南的锐士,头上清一色戴着八瓣尖帽盔,腰间悬挂的马刀,也是寒光阵阵。

最令人意外的,还是他们背上负着的精钢骑枪及三眼神铳,可谓全副武装。

这批两千数量的骑兵队,为首的一员武将,就是勇卫营大将陈策的得力左右手刘元斌。

或许是经年跑马操练的原因,刘元斌面容比起上次出现在西南战,显得更加黝黑,但神色里却添加了几分坚韧不拔的气质。

他的出现,吸引了诸多妙龄怀春少女。

看年纪,刘元斌也就是在二十几岁上下,很多这个时候的学生,都还在勤学苦读,未曾考取什么功名。

可刘元斌,已经独自统领两千骑兵,已曾在西南大战立下战功,那份昭告天下的表列之,也是榜上有名。

刘元斌年纪轻轻,就已是御前勇卫营骑兵队一员不可或缺的将领,身为皇帝嫡系出身,前途更加不可限量。

年轻有为,相貌堂堂,现在还没有成家,哪个妙龄女子能不喜欢

人群之,诸多学子,见到刘元斌年岁与他们相仿,但地位差距如此悬殊,都是捏紧双拳,暗自咒骂一声:

“武夫俗子。”

某学子出于愤慨、嫉妒,也随大流说了这一句,当时附近无人说话,恰好被路过的刘元斌听到。

刘元斌于马上看着这人,见他一身的士装束,就知道又是那些自诩清高之辈,问道:

“你说什么”

他问完话,余的几名勇卫营骑兵队将官纷纷侧目,拨马过来,看见这些浑身杀气腾腾的武将,那士子怂了。

他吭哧半晌,脸色骤白,没有再说出一个字。

刘元斌回身一看,见勇卫营后队步军已经快要赶到,便不再与他多说,冷笑一声,转身喝道:

“整队,前进”

一声令下,两千余人的骑兵队,重新排为两列,走在步军前面,扛着明黄色旌旗,缓缓进入凤阳城。

而那士子,听着耳边回荡的铮然马蹄声,再看看正经过自己的勇卫营骑兵们,双腿一软,差点没有向后栽倒倒。

脚步声,奔腾如雷,一支精锐之师,护卫着最间身着明黄甲胄那人,出现在众人眼前。

相比之前的小将刘元斌,这位天启皇帝,显然更加年轻。

朱由校一身明黄色甲胄,腰间挎着那柄从乾清宫暖阁取下来,陪伴他平定西南诸夷的宝剑。

陈策、戚金这些勇卫营大将,贴身护卫在朱由校的左右两侧,身后紧紧跟着的,则是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这些凭借西南战功脱颖而出的小将。

勇卫营的步兵们,也都是自三大营和京军挑选的老兵,很快就握着战刀,将当地的官差替换下去,沿途列队两侧,将围观百姓挡在外面。

若说面对刘元斌时,那些年轻士子还有些嫉妒之心,那么面对朱由校,他们就是彻彻底底的提不起气来。

再年轻,人家也是天子,当今的皇帝。

朱由校来凤阳,当地官员没有一个不心惊肉跳的,官越大以前越是厉害的,现在就越是怕得要死。

他们在南门等候御驾,明面上点头哈腰的,心却是翻江倒海。

皇陵守备太监刘朝,这次也来迎接。

他是魏忠贤干儿子,当年王安心腹大太监魏朝与魏忠贤斗法不过,被发配皇陵。

刘朝先是不给魏朝吃饭,想活活饿死魏朝,折磨一下他,但是几天之后,魏朝却依旧能以啃食草皮为生,顽强的活着。

刘朝则彻底失去了耐心,另一方面也觉得不能再拖延下去,日久难免生变,毕竟当时王安还没倒台,势力不小。

所以也就不玩什么花样了,直接将魏朝活活勒死在皇陵。

本来凤阳这一带,天高皇帝远,作为皇陵的守备太监,刘朝也有很高的地位,替魏忠贤处理过不少败的对头。

眼下皇帝要来凤阳祭拜皇陵,虽说刘朝提前得到消息,已经有所准备,但毕竟还是做贼心虚。

同他一样,凤阳卫的指挥使孟然,也是心虚的不行。

身为凤阳卫的指挥使,皇陵囚牢就是他在管,刘朝这些年替魏忠贤处理过的人,也都是经他手送进皇陵的。

那次勒死魏朝,就是他为了向守备太监刘朝示好,搭上魏忠贤这颗参天大树,主动提出,然后派人去干的。

除了这俩人以外,凤阳这一带的官们,除了阉党的人以外,余下一大批也都是自扫门前雪,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事。

从前没人管,现在皇帝亲自下来了,心里能不慌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39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