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百零九章:一石千层浪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有明以来,宗室子弟一直都是历朝皇帝十分头疼而又无法解决的难题,而考成法,则是朱由校意欲攻克这一难题的第二次尝试了。

可以说,这次改革宗室子弟的承袭制度十分大胆,这种决策,不会有几个皇帝有胆量做得出来。

原因就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朱家皇帝,他们为太多的当代思想所束缚,即便偶有两个较为聪明的,如嘉靖、万历,也不过是慢慢为朝臣消磨了耐性,最终躲在深宫不出。

朱由校则完全没有这种思想上的束缚,首先在骨子里,便不是真正的朱家皇帝。

对朱由校来说,这个天下更像是为自己而再塑,而非是流传甚广的所谓天启中兴。

朱由校只会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摆平其他人的反对。

当考承法出台的时候,天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震惊了,他们聚在一起,热切的讨论这次改革的意义和可行性。

当然,对于求活小民来说,这不过是又一个饭后闲谈的谈资罢了,于他们目下的生活而言,既没有改观又没有造成恶化。

一群各色人等聚在顺天府衙门外,看着告示上的内容,都是满脸的不可置信,这次的考核之严,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告示中对各个情况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不仅各地官府告示陆续放出,连京报也为之单独做了一期宣传。

一名士子凑近了,指着告示上面的字,正一字一顿念读:

“每个科目分优、中、劣三等,三科皆优,即允许袭封爵位,赐予典制上应有的世袭爵禄。”

“两优一中者,许降一等袭爵;两优一劣、一优两中者,许降二等袭爵;三中、一优一中一劣者,赐降三等袭爵。”

“一优两劣、两中一劣、一中两劣及全劣者,削爵夺禄,终生不许袭爵。后世子嗣若想袭爵,需以嫡长子经考核,得三优则许降一等袭爵。”

很快,众人议论起来。

最开始读告示那士子心有余悸道:“如此说来,朝廷岂不是不再供养那些闲散宗亲了”

说着,他一边琢磨,一面喃喃道:

“如郡王,世子得三优方可袭郡王爵,从子得三优才能袭镇国将军爵,若有一人为庸碌无为之辈,便削夺一爵。”

“若想后世袭爵,需以一辈之嫡长,得三优才能降一等袭爵若之前为亲王,也只能复郡王爵”

“这会不会太过苛刻”

“兄台分析得在理,但是我看,这根本算不得苛刻”一名青衫生员笑道:“陛下能有此令,乃是大明有福,天下万民有福”

“朝廷宗亲,放眼天下,何止百万历岁朝廷供养宗亲子弟之禄银,又何止千万”

“考承法推出,即证明朝廷不再供养闲散宗亲,得以袭爵者,必火器、骑术、步战三科皆优,如此,也叫我等信服啊”

“诸位说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周围一众士子闻言,纷纷点头附和,连最开始读告示那士子也想过半晌,拱手笑道:

“兄台言之有理,何不寻一处详谈朝廷此政”

那青衫生员揖身大笑:“这有何妨,我看你虚岁年长于我,便以长兄相称,长兄请”

“那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名士子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在人群中边走边谈,随便寻了处酒馆,对天启皇帝考承法和开宗禁之举,大为赞叹。

考承法一出,天下间的宗亲子弟们俱都慌了。

雪片一般的奏疏飞往的不是乾清宫,却是慈宁宫了。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早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对宗亲们来说,去求太妃,显然比向皇帝哭诉更为有效。

毕竟皇帝如此尊敬太妃,世人都看在眼里。

刘太妃刚从花园散心回慈宁宫,宝丰王朱常毕便来求见,刘太妃心里也纳闷,但想想还是见了。

毕竟这宝丰王朱常毕可不是一般的郡王,乃是老潞王第二子,而潞藩又是现今大明除福藩以外,最接近皇统血脉的皇族。

真要比起来,这个宝丰王虽然只是郡王爵禄,他的本事和威望却比之前来的唐王朱硕煌还要大得多。

刘太妃虽说终日在深宫礼佛不问政事,可却也是在后宫逐渐上位的,心里还是明白这些皇家密辛。

宝丰王过来,一定是朝上出了大事,众多宗亲子弟推他出来,找自己做说客的。

想到这里,刘太妃忽然有些后悔要见他了。

不过朱常毕一听太妃回来,立马颠颠就到了慈宁宫,行礼说道:“宝丰王朱常毕,见过太妃太后。”

朱常毕不像唐王朱硕煌那样肥胖,许是由于多年未曾踏出王府,二十五岁的年纪,长得面相白皙,给人一种十分纤弱、娇嫩的感觉,看起来就和外面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士子。

“太妃太后,太妃太后”朱常毕口口声声叫着,并跪着膝行过来,直到刘太妃脚下:

“陛下不信任我们了先是限了我们的宗禄,眼下连好好儿的王爷也不让我们做了”

“太妃太后,您是我们朱家的长辈,您来给评评理我们这些宗亲子弟,总是朱家的皇子皇孙啊”

“怎么在陛下的眼里,还不如那些勋贵武夫吗”

刘太妃还不知道朝廷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竟然涉及皇室宗亲,从未听见哪一个皇帝对自家宗亲子弟如此心狠的。

她勉强笑道:“哭什么呢快起来,你们都是天家贵胄,位望崇高,自小便养尊处优,陛下不曾亏待你们。”

“陛下做这种事,必定也有苦衷,也是为了你们好,为了大明的天下好,对自家宗亲子弟,哪有不信任之理”

朱常毕怔了怔,用手抹下眼泪,道:

“太妃太后还不知道吧,陛下新订下了考承法,叫我等宗亲子弟考火器、骑术、步战三个科目,全优才能袭爵食禄”

“宗禄还是一回事,宗室限禄法我们也就忍了,可如今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了,凭什么呀”

“我等都是太祖皇帝的皇嗣,那连外人勋贵都没有的考承法,凭什么就用到了我们这些自家人的头上”

“太妃太后,您仔细想想,陛下此举,是不是有违皇明祖训之嫌”

“祖爷爷设置藩王之初衷便是以自家宗室子弟,拱卫京师,护我大明天下,我朱家的天下。”

“若因此藩王数量锐减,谈何以拱卫京师,天下重权都叫那些外人拿了去,又置我等宗室于何地,到了那时,江山还在我们朱家的手里吗”

“请太妃太后三思啊陛下已违背祖训,所谓后宫不得干政,太妃是不是是不是也可以适当违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