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百一十章:如此太妃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刘太妃明白,朱常毕绝不只替他自己说话。

她对这个后辈实在太过了解,平日里朱常毕不学无术,只是贪图享乐,但这次却眼神坚定,侃侃而谈,这绝不像是朱常毕会说出来的话。

她几乎可以断定,宝丰王不过是幕后诸王推出来的棋子。

朱常毕辈分在诸王中稍小,但又长于当今皇帝,其属潞王一支,血脉纯正,不至于让皇帝以此为理由和借口。

在自己的眼里,宝丰王实则还只是个孩子罢了,诸王推他出来,更能使自己这个掌太后权事的太妃心生怜悯。

刘太妃摸了摸座位边儿的太后印玺,心中却是在为朱由校而庆幸。

好在,大明的皇帝是这个有所作为的后辈,更好在,掌太后印玺的是自己,才能帮得到皇帝。

天启皇帝继位七年内,于武功上底定西南、收服蒙古、光复辽东,又整顿卫所、提拔勋贵。

于政治上,肃清东林,先后倚重阉党、浙党。

到如今,四海可称平定,天下可谓中兴,而位高权重的诸王大部都已随着福王朱常洵而谢世、远去。

不然,今日觐见的绝不会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宝丰王了。

她仔细考虑后,认真说道:

“敬天法祖,才是皇帝的本心,哀家懂皇帝的心思。我大明至今三百年江山,宗亲子弟近百万,整日如你这般酒肉糜烂的有之,吃不上饱饭的更多。”

“如不在本朝改革整顿,日后宗亲子弟超过百万之数,年年将耗朝廷禄银多少,你算过吗”

“唉你这么哭天抹泪的,想是知道自己过不去那三科,舍不得这郡王的爵禄吧”

“那哀家倒也能做得这个主,哀家来考考你,皇明祖训你能背得上几条,只要背出五条,哀家便去劝说皇帝。”

“好不好”

朱常毕闻言,将头低垂下去,不敢回答,也实在背不出。

刘太妃低眉望着他,语重心长道:

“哀家就知道你是背不出来的。那么这样,皇帝规定的火器、骑术、步战三科,你只要有一科能达优,哀家便也去劝皇帝,行吗”

“那怎么能行啊”朱常毕立即委屈地叫道:“太妃太后,您是知道我的,我自幼便没习过骑马,更没摸过火棒子。”

“再说了,我们堂堂天潢贵胄,谁愿意去学这些凡俗武夫的东西,您可以去随便问问,看看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想法”

“那你待在郡王这个位子上,拱卫的是什么呢”刘太妃再度叹了口气,说道:

“想太祖皇帝统一天下,成祖皇帝五征蒙古,我朱家出了多少文武经纬之才”

“他们聚集在太祖、成祖皇帝周围,各镇一方,能文能武,那才真叫拱卫京师,我朱家是在叱咤风云呢。”

说到这里,刘太妃眼眸低垂,嗓音变得有些低落:“快三百年过来了,开国诸王也过去了多代,天启皇帝继位时,我大明是什么样的”

“九边军饷历年积欠,太仓无一粒存粮,内库告罄,就连皇家内帑也捉襟见肘。”

“现在呢九边连年告捷,辽东全境光复,讨灭土默特、科尔沁,北逐察哈尔,这容易吗”

“你们怎么不想想,皇帝是如何把大明中兴到如今这个地步的”

“中兴时没靠你们这些自家人,皇帝这样做,很显然是指望着你们能有所作为,替太祖爷把我们朱家的江山,一代代继承下去。”

听见这些老气横秋的话,宝丰王朱常毕眨眨眼,欲哭无泪,不再敢看向刘太妃。

刘太妃也觉得无话可说了,闭上眼睛,默默说道:“哀家要念诵佛经,为大明祈福了,宝丰王,你回去吧。”

朱常毕无奈,只好行礼告去。

他前脚刚走,内阁首辅魏广微就跟着进了慈宁宫,后者行了面见大礼后,匍匐殿中,半晌没有作声。

刘太妃拨弄着佛珠,心知他也是为这次的事而来。

魏广微一向是帝党,想来也不是反对皇帝,附和诸王的,想到这里,刘太妃温和说道:

“魏广微,你是三朝老臣,在皇帝身边做了五年的内阁首辅了,有什么话不好说出口”

“禀太妃,臣从不敢对陛下有半点二心,也从从不敢想陛下会有举措失当之处”说着,他眉毛抖索着,说不下去了。

刘太妃知道,自己替皇帝劝慰了这位内阁首辅,便也是劝慰了文臣,于是安慰道:

“你站起来慢慢讲。”

“不,不臣今日要讲的话,是为陛下着想,是为大明江山着想,可又是真正的冒犯天颜,还是跪着臣才能心安”

刘太妃决定直截了当,道:

“随你吧,太祖有训,后宫不得干政。但既然你来找哀家,哀家也要问问了,你觉得陛下设置考承法错了吗”

“陛下没错,陛下全对只是”魏广微犹豫半晌,方才继续说道:

“只是,近些年来,陛下频频压制文臣,抬高武人地位,提拔勋贵,重用武将,如今又打压宗亲,长此以往,臣担忧”

刘太妃这才是听得明白,紧接着说道:

“哀家听懂了,你是担心,陛下若是亲近武将过甚,疏远文人学士,乃至于宗亲子弟,会使武将权势过大,为本朝带来军阀灾祸。”

魏广微连连叩头,都快哭出来了,这话,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正是,正是臣最怕的就是这个,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在位时还好,一旦换了新君,能不能压制得住天启朝这些骁卒悍将”

刘太妃面色也渐渐变得沉重,许久,方才庄静地说:

“西南之役、辽东之役、朝鲜之役,这些大战,皇帝倚重的都是如朱燮元、熊廷弼、孙传庭这些文官。”

“我大明近些年来不太平,北疆刚刚安定,听说又有罗刹国联合车臣生事,朝鲜之役刚结束,建奴伪金还没有彻底平定,皇帝大力提拔武将,许也是无奈之举。”

“只要皇帝心中有数,日后有权衡、收权之法就好。魏广微,身为阁辅,你能有这样想法是非常好的。”

“来人,赐茶。”

“是,谢太妃太妃一言,如醍醐灌顶,臣告退了”魏广微无言对答,虽说心中仍有担忧,但却是决定不再逗留。

在魏广微看来,后宫有这样的太妃坐镇,大明朝无论如何也是闹不起来的,受了太妃赐茶以后,他便头也不回的出宫了。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