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百三十一章:棋局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来自关外的一纸战报,使得朝堂上又变得风声鹤唳。

很多人之前就对孙传庭不甚了解,全因朱由校乾纲独断,执意委任其为督师,这才让他顺利出了关外。

擅杀蓟州总兵王保,虽事后查明却有其实,可这依旧令一部分人不满。

随着三日间归化城大军未曾存进的消息传出,满朝文武都是言论纷纷,尤其户部,更是一日三诉苦。

现今的户部,是原兵部尚书崔呈秀在统领。

崔呈秀是个文臣,不懂得什么兵事,却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一坐就是三年,眼下才刚到户部,自以为到了清净之处,不想却再生事端,令他目不暇接。

这是孙传庭按兵不动的第四天了,朱由校看着户部在今天上呈的第二份奏疏,心中也不是个滋味。

由于熟知历史,孙传庭肯定是要信任的。

可问题就在于,打仗实在太耗钱了,户部再三向自己诉苦,希望自己能下圣旨催促孙传庭进军,也的确是火烧眉毛了。

朱由校心里明白,孙传庭肯定对战事有自己的了解,按兵不动,肯定是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了。

此刻御案上,左手边是左翼诸部的求援,右手边则是户部、兵部针对战事后勤做出的考量,想要催促孙传庭尽快进军。

当年萨尔浒就是这样,朝廷遥控指挥,使得前线将领更加进退两难,不得不放弃优势兵力,选择多路出击,围歼赫图阿拉,以期毕其功于一役。

那个时候,就连前线的将领们也都对努尔哈赤率领下的女真太过轻视,杜松部贪功冒进,也是诱因之一。

无论如何,萨尔浒之战失败这个黑锅,当时的内阁和兵部是一定要背的。

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朱由校眼前,文臣们都希望催促孙传庭进军,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北征。

然而对于朱由校来说,这么做实在让人后脊背发凉。

历史上崇祯皇帝催促孙传庭,后者仓促进军以致的大败,更是历历在目。

说到底,大明的国库虽然这些年有所缓解,但同样的,用钱的地方更多。

在新盐法彻底落实和收到成效以前,还要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这实在是令财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朱由校也明白,将领指挥作战最忌讳受到非战争因素的干扰。

单凭萨尔浒之战来说,如果内阁和兵部没有催促,而是让杨镐详细考察制定计划步步为营,努尔哈赤现在也许还在长白山吃野菜。

而内阁和兵部的催促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因为当时的财政比现在更难过,由于时值冬日,后勤运输也根本上不去。

户部和兵部的众臣,对战争引起的财政负担,还有各地兵备情况最是了解。

对他们来说,现在的战况实在不容许他们再慢悠悠的喝茶闲谈了,他们迫切需要皇帝下旨,催促孙传庭进军。

朱由校想着,能拖一日就算一日,孙传庭的作战,他本不打算干预,现在也不会改变原有想法。

崔呈秀调任户部以后,兵部左侍郎王洽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下任兵部尚书的人选。

往外来到大明门外,正好遇见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会同几名户部臣子走出来,便拱手问道:

“李大人,陛下怎么说”

李邦华叹了口气。

“唉”

“林丹巴图尔举大兵侧击左翼,左翼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孙传庭居然还在归化城按兵不动,他在想什么”

“这是今日来的塘报,左翼的强部之一阿巴噶部已经被察哈尔打散,再不救援,恐怕就要来不及了”

等不及说完最后一个字,李邦华便拉着王洽,还有一些兵部、户部、都察院的臣子跌跌撞撞地一路向北,踉跄来到承天门外。

承天门外有两个朱红色顶盖的亭子,西边一个设着高鼓,东边另一个悬着金钟。

李邦华与王洽率领臣子们出了承天门,在勇卫营将校诧异的目光中一批往西,另一批向东。

前者抱起碗口粗的钟杵,尽全力撞响了金钟。

后者见状,也与众臣合力抓起粗入童臂的鼓槌,将两臂轮圆,向高鼓奋力砸去。

霎时间,振聋醒聩的钟鼓声在紫禁城上空嗡然而响。

钟鼓齐鸣这可不是一般的大事

在各部朝房武百官们闻声,俱都是抬起头,精神一惊,来不及多说,各部的官员亦都是整理衣冠,向乾清宫汇聚而去。

官员们如同潺潺支流,海纳百川,归于一处。

朱由校一甩手,好似要将烦恼甩出思绪一般,拿起棋谱自顾自摆了一道棋局,在心中做了为孙传庭拖延百官的打算,忽然听见承天门外响起了钟鼓声。

一时间,朱由校有了不好的预感,垂头看着棋局,对一旁说道:

“朕未曾召集群臣议事,朝会也不在今日,为何皇城钟鼓大作你出去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过不多时,那内侍太监步履如飞地赶回,奏道:

“陛下,是都左都御史大人和兵部堂官大人在承天门外击鼓撞钟”

朱由校才刚应付走了李邦华和户部、都察院的臣子,本以为今日就能蒙混过去,却没想到,他们直接出去搞了个大动静。

“胡闹”

“他二人都是朕的肱骨大臣,怎么也仿效那些顽劣书生的行径,那这击鼓撞钟当做儿戏”

“你再出去告诉他们,这次朕只当没发生过,叫他们各自回去,好生处理政务”

言罢,朱由校低下头又去看棋谱上的某著名棋局。

这副棋局,老将这方可谓占尽优势,不仅子力上比对方多了三个卒,而且车马炮位置甚佳。

双车一占中路,一封将门,二马一窥九宫,一伺卧槽,两炮一沉底线,一瞄闷宫,只要再向前挺一步卒,对方就要无计可施。

可是为什么,对方却能反败为胜

朱由校在宫里闲暇之时,常与人研究棋艺。

宫中、朝中都不乏大师级的棋手,虽然朱由校是闲暇玩乐,可久而久之,棋力自然也不是庸人可比。

对老将来说,取胜简直手拿把攥,现在朱由校需要看的是为什么对方能反败为胜,杀出一条血路。

难不成,这里面还有自己没有钻研透彻的最佳着法

朱由校正在细细思索,然而承天门外的钟鼓声却并不打算让朱由校“闲暇”下去,一阵接着一阵。

即便是平日脾气温和,朱由校也架不住外头的钟鼓声嗡嗡一直响,有些急了,转头喝道:

“怎么还在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