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五章:毫无怨言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本来吧,革辽东巡抚这在辽东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可这两天传出来的大事太多,以至于很多人把这件事当小情况忽略了。

辽东巡抚一革,相当于变相的把整个辽东的军政大权都交到了一个人手上辽东经略。

虽说恢复了镇辽总兵官的官职,委任的还是名将麻贵之子麻承恩。

这小子将门出身,又一直镇守边关,威望本就很高,足以统率辽军。

可实际上谁都知道大明文贵武贱的情况,镇辽总兵官的品阶虽然不比辽东经略小,也属于封疆大吏,却依旧是后者的下级。

不过无论如何,镇辽总兵官的设立,依旧会对辽东经略产生掣肘和制衡的作用。

毕竟,这个职位是由朝廷直派,真要有什么大事,也有权独自行事。

革除辽东巡抚,这在以往任何一朝,都会是件能引起激烈争论的大事,却在这天启一朝,没有激起半点水花。

同时传出来的,还有天启皇帝惩戒熊廷弼,努尔哈赤死在赫图阿拉,和皇太极继位的消息。

同后面这些一比,老百姓明显对朝廷革不革辽东巡抚没有什么关心。

对他们来说,奴酋死了,这才是会影响到他们生活的真正的大事,朝廷上的政治斗争,还太远了。

当晚,朱由校回到坤宁宫,靠在卧榻上重重呼出口气,虽说眼睛是闭着的,眉头却是紧紧皱起。

张嫣自然知道,皇帝这是又遇到了烦心事。

她也十分乖巧懂事,屏退了徐氏等宫人,待四下无人才和往日一样,来为朱由校松肩捏腿。

感受到肩膀上的放松,朱由校一下子捏住了张嫣的纤手,细细抚摸,边道:

“这个熊廷弼,真是太过骄狂了”

“陛下这是要惩戒他一番吗”这样的情形,张嫣早已习惯,也就没有多作挣扎,微红着脸道:

“陛下如此做,定有自己的用意。”

“朕没什么用意,就是压一压他的气焰。”

朱由校笑了笑,放开张嫣的手,看着她来到眼前半蹲在地,为自己捏腿,仰头靠在后面说道:

“辽事能有现在的局势,的确是靠他熊廷弼,可我大明也不是无人可用,由不得他一直使性子胡来”

“今天这是什么场合大朝会”

“在这样的场合,这个熊廷弼竟然给朕上了一片急奏,他说的是什么这种事不能留到等过几日,朝野的庆祝散去后再谈吗”

“唉,说起来这都怪朕。”

朱由校摇头叹道:“这些年来,朕在辽事上倚重于他,太过偏袒,以至于他在朝中肆无忌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丝毫不顾朝廷法度”

“若不小施惩戒,压一压他这番气焰,日后他还敢做的更过分,朕总不能一直保他,他自己也要明白”

张嫣听得云里雾里,但最后似乎懂了,懵懵懂懂的点头,满了一碗贡茶。

“陛下,别想这些了,熊廷弼是个有能耐的,迟早会明白您的良苦用心的。”

“哼,朕就怕他这火爆脾气,再给朕来一个撂挑子不干”朱由校冷笑一声,接过茶碗喝了一小口。

“到了那时,朕可就骑虎难下,不罢免他也不行,难道还要朕八抬大轿请他再回来不成”

这一道圣旨,对辽东官场的震撼还是比较大。

洪承畴送走大内的宣旨公公,看着桌案上的圣旨,还有几年前刚到辽东时朱由校御赐给他的一方小印。

这一方小印,是从宫里,当今皇帝的御案上送过来的。

洪承畴当时就明白,这是皇帝督促他与熊廷弼不要再赴昔日王化贞的后尘,要做到互相帮扶。

也正是因为这一方小印,洪承畴得知了当今皇帝的心思之深。

此后,虽说看不惯熊廷弼的性格,却也能做到眼不见心不烦,将抚治从辽阳搬迁到海州,也正是如此。

五年以来,洪承畴虽说与熊廷弼一殿为臣,但却并没有碰面几次,都是相敬如宾。

眼下随着一纸圣旨,革除辽东巡抚的消息传来,他也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完成了。

辽东已经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不再需要他这个巡抚来给熊廷弼擦屁股。

至于将熊廷弼降为参议的事,他更是一眼就能看透。

这是当今皇帝的手段,既能磨砺熊廷弼的心性,又能顺从朝野的意思,收拢人心,真是好算计。

只不过当局者迷,这份磨砺到底会不会变成真正的落权打压,全要看熊廷弼能不能看得出这份意思了。

洪承畴虽然看不惯熊廷弼,却也在心底承认此人的确是个能臣,辽东长远来看,离了他不行。

要是就这么因此君臣产生隔阂,罢官不用,这对大明是个极大的损失。

想到这里,洪承畴起身,收好圣旨,将那一方小印恭恭敬敬地放在锦盒中,吩咐道:

“来人,派快马追上钦差,一定要将这个盒子完好无损的交还给他们。”

这个东西虽好,但却不是自己的,强行占有不是自己的物品,他害怕会遭到天谴。

仆人走进来,接过锦盒,这么些年了,自然也知道盒子里装着的是什么。

“是,老爷,我这就去追。”

“去吧。”洪承畴摆了摆手,“再准备一匹快马,我要去一趟辽阳,这巡抚衙门,该撤也就撤了吧。”

他觉得,应该去和熊廷弼谈谈。

洪承畴自问能力并不比熊廷弼低,也许是因为这些年主管文政的原因,辽军武将对他这个新的经略都不是很感冒。

相反,都对天启皇帝对熊廷弼的处置十分意外,一听代替的是个文官,全军上下都是不满。

这天,熊廷弼收拾了物品,将御赐重权的山文甲与尚方宝剑稳稳放在堂中,来回看了一眼,转身就走。

刚走几步,来到经略衙门前,他惊住了。

“你们这是做什么”

薛来胤、曹文诏等人带着十几个辽军武将,还有大批的校尉,正守候在衙门外,见熊廷弼出来,都是蜂拥而来。

“台台不能走”

“没有台台,我们都不干了”

“我等这就联名上疏,请求圣上下旨,让台台回来”

众武将乌央一片,全都争吵开了。

熊廷弼的确是不明白天启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他其实没有半点怨言。

他知道,要是没有皇帝的信任,这个辽东经略在五年前他就做不成,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收复全辽。

能完成这样一件大功,就算是不再做官,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只不过,他是真的舍不得这群“粗鄙”的兵将们。

自从投笔从戎,他发觉自己愈发的喜欢沙场争斗了,而非朝堂上的执笔为刀,趋炎附势。

哽咽了片刻,熊廷弼扶起薛来胤,环视众人。

“起来,都起来吧你们都要记住,日后切不可再说出这样的话来。”

“陛下是仁君,是圣主,何况此番确是我熊廷弼不顾礼节,妄言犯上,有此遭,倒也活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