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百九十九章:去旧迎新

书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十一月,陕西。

“今日把诸位交到这里来,是接到了朝廷的旨意。”朱燮元坐在大堂上,身旁是陕西一带较有权势的文官、武将。

武将之首,是掌后军都督府事的泰宁候陈延祚。

文臣之首,便是时下任陕西巡抚的李起元了。

他们两个,都是朝廷改制之后上的位,陈延祚代表着天启一朝新晋的武勋势力,李起元便是浙党中人。

要说起来,作为浙党如今的第一个巡抚大员,李起元能坐到这个位子上,还是多亏了入阁后的温体仁。

自然,在此之前,朝中少不得一阵的明争暗斗。

这些都属官员们之间的内斗了,朱由校通过较事府知道个清楚,但却并未插手,官员争斗起来,这个皇位做得才安稳不是吗。

说话的,正是山陕总督朱燮元。

他的手指敲打着座椅,良久后才向一旁打了个眼色,待着玄武铁盔的山西镇西卫指挥使猛如虎大步上前,嗓音浑厚道:

“朝廷定议,不日将起大军出关,征讨建州,此役,必使建州覆灭,以雪萨尔浒前耻”

刚听这话,许多人心里还挺高兴的。

要打仗了,这不是好事儿吗

出去建立军功,回来才好说话,尤其是现在朝廷风风火火整顿卫所,武将更应该立功,才能保住自己的官身。

随后,猛如虎道:“以下,便是此次山西、山西两地诸卫、所抽调的名单,今日确定好了,即刻便要奏报陛下”

“陕西,榆林总兵姜让、延安府甘泉总兵吴烈、西安府泾阳总兵督漕运事宋利、临洮总兵贺勇”

“山西,太原总兵高业、河曲总兵猛如虎、大宁总兵督岳阳军务栗自阳、平阳府总兵陈国威”

这次山陕两省出动的兵马规模,仅从名单上来看,规模竟比上次萨尔浒之战调派的还要多。

其中有九边总兵一,杂号总兵十二。

除此以外,还有各地的参谋将、游击将军、千总,不计其数,足以使人察觉到朝廷此次的动静之大。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出关作战,居然是以点名的方式调集兵力,朝廷没有给你反对的机会,让你去,你就得去。

如果仔细去看,就知道这次朱燮元选人并不是随手点将,这里边儿的说道可真是不少。

不过总的来说,就是奉旨行事,把内地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刺头们调出关,统一到关外收拾。

这样一来,既有了随意处置将官的口实,也避免了内地再起战火,生灵涂炭,给百姓徒增灾难。

等这批人调出去,山陕两地基本也就清净了。

但如此以来,造成的后果便是历来是军事重地的山陕两省,历经万历三大征,天启一朝辽东、西南两大征以后,兵力严重不足。

内地兵力严重空虚,若再起大乱,朝廷鞭长莫及,很容易就会演变成一场星火燎原之势。

不过,这些事朱燮元心里知道,却并不能现在就办,因为这次他也要随军出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被抽调出去那些人老实。

第二天,一匹快马疾驰进入大同镇城。

“总督檄令,大同军不得轻动,待出关大军开拔,张万邦即领本部大同军以此令,驻扎西安,招兵买马,扩充军备”

张万邦率领一众将领半跪在地,以双手结果檄令,大声道:“末将张万邦,谨遵总督军令”

起身后,大同军上下一片哗然。

这次听说要出关干建奴,大同军上下一片振奋,都打算摩拳擦掌,大干一场,可很多人来回查了好多遍山陕两地抽调出关的将领名单,却不见大同军上下一人,都是十分不满。

然而朱燮元毕竟是朱燮元,其在军中威望甚高,只要人还没走,就能镇得住场子。

即便是大同军,也都没敢有半句的微词传出。

“总督这是什么意思,就连管漕运的那帮憨批都抽调出关了,怎么独独把我们大同军落下了”

“就是,这找谁说理去”

“这次可是出关打建奴,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错过这次,都要悔恨终生了,老子不管,老子就要出关去打建奴”

张万邦坐在上面细细想着,一时也没琢磨明白。

是啊,漕运的那帮废物都能调出关,自己大同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怎么偏偏把自己给剩下了。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免有些心烦意燥起来。

传令的不是别人,正是朱燮元身旁的心腹佥书官,他传了檄令,拉着张万邦来到一侧,笑道:

“这里安静些。”

“大人要说什么”张万邦的口气显得有些不耐烦,可能是因为朱燮元的面子,这才没有直接转身走人。

佥书官脸上仍旧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张大帅,总督知道你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派下官前来告知。”

“此回抽调卫军出关,乃是奉了当今陛下的旨意,整改卫所,光清查了军屯还不够,需要去旧迎新。”

“去旧迎新”张万邦虽说政治眼光不怎么样,可听到这四个字,却还是立刻反应过来,说道:

“总督的意思是,派这些人出关送死”

“倒也不全是。”佥书官没有继续解释,只是说道:“现在张大帅总算明白总督此举的深意了吧”

“明白,全然明白了”张万邦由衷感叹,总督还是总督,姜还是老的辣。

朱燮元这意思,是想留自己在西北镇场子,他领着那票人出关之后统一处置,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要知道,到了辽东,可就由不得这些将痞们了,随行的京军、辽军和宣府军队,哪一个都不是善茬,而且都是绝对忠诚于当今陛下。

卫所军在这些边军大帅头上动土,只怕还没来得及动作,就要被当成白送的军功被平定了。

虽说结果很令他失望,但这毕竟是为了大明中秋的大业着想,张万邦心里好受了些,走回大堂,张口喝止:

“都住了”

话音落地,大同军众将领纷纷噤声,分两侧站好。

张万邦站在上首,沉声道:“这是总督的檄令,从今以后,本帅不想听见一个不字,一切按照总督的檄令行事。”

“都听明白了吗”

大同军众将领都是浑身一颤,忙同声喊道:

“谨遵大帅军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84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