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晓梦

作者:肥锅锅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五章 蒹霞苍苍

书名:红楼晓梦 作者:肥锅锅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3

香菱也不问为何要去苏州,心下只是欢喜不已,盖因又能早一些见到甄封氏了。

嬉闹一番,陈斯远背转过去,由着香菱为其擦洗。那香菱便笑眯眯道:“大爷,既然要往苏州去,那咱们不妨住我家老宅。”

先是女儿被拐,跟着丈夫不见所踪,随即又被亲爹苛待了十多年,母女团聚之后,甄封氏便一心想着回返姑苏,好歹瞧一眼闾门左近的老宅。

当日辞别之际,除去陈斯远塞了银钱,香菱也将自个儿的体己给了甄封氏大半。于是八月里香菱得了信儿,说是母亲甄封氏几经波折,到底将老宅买了一半下来。

香菱家住在蒹霞巷,前巷后河,早年过了火,只得将地皮典卖。那买主便在此地皮上修了两处比邻而居的二进小院儿,甄封氏只买了东面一处,可不就是一半儿?

陈斯远道:“咱们一行人不少,家中能安置得下?”

“自是能的,”香菱笑道:“苏州不比京师,说是两进小院儿,可屋舍加起来能有三四十间呢。”

是了,陈斯远招摇撞骗时自然来过苏州,此地屋舍沿河而建,四下桥梁繁多,没那么多空地造大宅院,这四下扩展不开,便只好往上想法子。于是不拘正房、厢房,俱都起了楼阁,可不就屋舍繁多?

陈斯远笑着应下:“好,那就住你家。”

香菱便抿嘴笑着不言语了。待沐浴过后,陈斯远便往隔壁去瞧晴雯。小姑娘这会子稍稍缓和了些,正一勺一勺吃着酸梅粉。

陈斯远只瞧一眼便觉牙酸,偏生晴雯一勺接一勺的吃个没完。

眼见陈斯远蹙眉,晴雯就笑道:“吃这个便不怎么晕了。”

陈斯远道:“明儿个怕是还要坐船,贾藩台升迁江苏巡抚,咱们只怕要往苏州去了。”

松江往苏州,中间有运河。比起乘车,自然是乘船方便一些。若是随大流坐那等处处停留的客船,二百余里路程,三两日也就到了;若包一艘快船,一日可达。

晴雯念着母亲,闻言顿时丢下酸梅粉,撑起身形来道:“我都好了的,再说河船又不是海船,明儿个定然不会晕了去。”

陈斯远便探手揉了揉晴雯的头,笑道:“好,那过会子我打发庆愈去定一艘船去。”

转头陈斯远果然去寻庆愈,谁知小丫鬟芸香耐不住热闹,便求肯着也要去。陈斯远便吩咐了个婆子随行,嘱咐了好一番方才将几人打发了。待日暮时分庆愈、芸香回返,芸香叽叽喳喳的道,已然定好了五舱的无锡快船,明日午时启程,翌日清早便能到苏州,船老大要价二十五两,芸香与其计较了半日方才讲到二十二两。

芸香说罢见陈斯远沉吟不语,赶忙叫屈道:“大爷,我可没贪了银子,真真儿是二十二两。不信你问庆愈!”

庆愈作证道:“大爷,外头都是这个价,听说是这半年涨起来的。”

陈斯远笑道:“这价钱大差不差,我只是思忖旁的事儿,与你们无关。且下去吧,晚上准你们自个儿点一壶酒。”

庆愈与芸香顿时欢喜不已,当下千恩万谢而去。

陈斯远来过苏州,于行船抛费自然熟稔。换做三年前,一艘五舱无锡快船,行二百里水路不过十五两银子,如今却涨到了二十二两。

这里头除了见庆愈、芸香一口北地官话欺生之外,只怕也是松江开埠,苏松之间人、物愈发密切之故。

因着十多日舟车劳顿,这一日众人各自沐浴,用罢晚饭后便回房歇息,自不多提。

待转过天来,晴雯果然缓过来几分,虽依旧闻不得鱼腥味,可好歹多用了一碗饭。这日午时,陈斯远一行包了一艘五舱无锡快船,沿运河直奔苏州而去。

说来也奇,晴雯果然不曾再晕船。非但如此,下晌时扯了香菱站在船头叽叽喳喳、指指点点,竟说个没完。

只临近入夜到得昆山时,晴雯这才安静下来,隔窗往东北观量着,蹙眉若有所思。

一灯如豆,香菱轻手轻脚铺着被褥,陈斯远见晴雯心绪不佳,便凑过来轻轻拍了下其肩头,道:“你若想瞧,不若让船找个码头停留一日?”

晴雯摇了摇头,道:“早八百辈子的景儿,我便是瞧了也不大记得起,只记得小时候爹娘划船载着我来湖里打鱼来着。”

昆山啊,十年九涝,当地百姓一年里倒有半年流落在外。

一旁的香菱就道:“你有心思胡乱思忖,莫不如快铺了被褥,明儿个一早就能到苏州了。”

“这就来。”

晴雯应了一声,凑过去与香菱一道儿将被褥铺好,三人便纷纷和衣而卧——这客船不比客栈,正值冬日,水面上满是寒雾,虽有火盆取暖也不大暖和。

三人说过一会子闲话儿,那晴雯到底年纪小,忍不住哈欠连天,须臾便睡下了。

陈斯远却逗弄着香菱无心睡眠——所谓饱暖思淫欲,一路上十多日乘坐海船,舱室间有点动静根本遮掩不住,且室内逼仄,实在不好行那床笫之欢。昨儿个又困顿着酣睡了一场,到得此时陈斯远哪里还忍得住?

香菱被逗弄得来回扭着身子,过得须臾实在忍不住,睁眼嗔道:“大爷啊……还让不让人睡?”

陈斯远笑着低声道:“十几日了……再说只怕再有两日又赶上月事。”

每每月事临近,香菱便小腹坠坠,兴致高涨。奈何此时晴雯也在,她又哪里撇得下脸面来?

“晴雯还在呢。”

“她睡了,”陈斯远道:“我轻一些,定不会吵醒了她。”

香菱便只得由他,少一时二人便痴缠起来。

晴雯原本睡在外间,正半梦半醒间,忽而便被窸窸窣窣的响动吵醒。睁开眼来略略茫然,随即便听得身后喘息之声。

晴雯去得新宅月余,又不是没听过墙角,哪里还不知身后何事?

小姑娘顿时攥着被子蹙起眉头,又生生忍着不敢动作。心下腹诽不已,自家大爷什么都好,就是不知为何对那起子事儿这般上心……好似一日不折腾一遭便浑身难受一般!

赖大娘送的册子,她私底下时而翻看,虽说大抵知晓了人事儿,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刻下身后响动好似勾心夺魄一般,勾得晴雯咬了下唇羞怯之余,不免心下好奇。

过得好半晌,晴雯终究按捺不住,缓缓翻了身子,眯眼用余光扫量,模模糊糊便见香菱正面朝着自个儿,双手抓着舱板,丹唇死死咬着被角。

只一眼,晴雯便心慌得紧!偏生此时也不知大爷说了什么,那香菱便窸窸窣窣起了身,吓得晴雯紧忙闭了眼。

少一时,晴雯正要再偷瞧一眼,谁知便有一只大手探过来作怪。晴雯强忍了一会子,却哪里忍得住?一把擒住胡乱游走的怪手,气恼之下张口便咬在了手腕上。

“嘶——”

陈斯远倒吸一口凉气,那香菱顿时扭头低声问:“大爷?”

“咳,无事,舱壁上竟有毛刺……你快些。”

晴雯本待缓缓转过身去,谁知陈斯远又探手过来,这回环了其脖颈,不待其反应,便一把将其带进了怀里。

一声惊呼,随即晴雯便与扭头查看的香菱撞了个对眼儿,霎时间两个姑娘家面上好似蒙了红布一般……

……………………………………………………

转眼到得天明,自起了身晴雯便没给陈斯远好脸色。

陈斯远大咧咧还不觉得有什么,偏香菱羞得不敢见人。待晴雯往隔壁去寻两个婆子,香菱自是将陈斯远好一番埋怨。

陈斯远笑着赔罪道恼,好歹哄好了香菱,又紧忙去寻晴雯。待将两个都哄好了,此时船行业已到了苏州城。

庆愈历练了出来,不待吩咐便跳下去寻了力夫,将各色行李搬运下来;又请了车马,于是一行人分乘三辆马车直奔蒹霞巷而去。

不过两刻,马车到得蒹霞巷,香菱挑开车帘眼巴巴瞧着,却因着被拐时年岁太小,实在记不得老宅在何处。

还是车夫停在一处宅子前,香菱瞧着不远处的桂花树这才想起了几分,不由得指着其道:“就是此处,我记得那株桂花树!”

当下也不用别人说,香菱先行下了马车,自去叩门。

陈斯远与晴雯随后下来,香菱还不曾叫开房门,隔壁却有个男子晃晃悠悠行出来,随即指着内中骂道:“不过是些许银钱,来日我便寻了亲友讨了来,偏你恁多废话!”

说罢啐了一口,扭头瞧见陈斯远一行,那人赶忙闷头快步而去。

过得须臾,院门打开,婆子与香菱说过几句话,旋即喜滋滋往内中回话:“太太,姑娘回来了,姑娘回来了!”

香菱急切之下先行进了门儿,又想起陈斯远来,紧忙回来扯了陈斯远便往里走。晴雯心下艳羡,却也陪笑缀后行将进来。

方才到得垂花门前,便见小丫鬟扶着甄封氏踉跄而来,香菱再顾不得陈斯远,撇下他便迎了上去。

“妈妈!”

“英莲,你,你回来怎地也不提前来个信儿?”

母女二人把臂互相观量,面带笑意,须臾又眼噙泪花。

一旁的婆子看不下去,紧忙低声道:“太太,姑爷也来了——”

甄封氏紧忙擦了把眼泪,撇下香菱与陈斯远屈身一福:“哥儿一路可还安好?”

陈斯远笑着探手虚扶,道:“都好,甄大娘不必多礼。”

香菱就道:“妈妈,大爷要在家中住一些时日。”

“好好好,”甄封氏没口子道:“这宅子空旷得紧,我如今就住在后院儿,哥儿既然来了,自当是——”

陈斯远赶忙抢白道:“大娘不用劳烦,我住前头就是了。”

甄封氏推让一番,眼见说不过,便只好应下。当即一边厢打发婆子帮着安置,一边厢引了陈斯远等往后头正房而去。

进得厅堂里落座,又有丫鬟上了茶水,陈斯远观量甄封氏神色,不禁笑道:“果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娘自打回了苏州,瞧着面色比在京师强了许多。”

女儿失而复得,还寻了个妥帖的良人,虽美中不足的是丈夫依旧不知所踪,甄封氏心绪却比在封家村强了百倍!

这心绪好,又调养得当,回得此间每日有丫鬟婆子伺候,身子骨自然愈发康健。

甄封氏少不得说了一些托福的话儿。

此时隔壁隐隐传来妇人哭闹之声,香菱面上错愕,甄封氏便蹙眉道:“摊上这般邻居,也是不省心。”

当下絮絮叨叨,说起隔壁来。话说甄封氏一路走运河回了苏州,买了此处宅院,待搬进来方才知道西面邻居乃是租住此处。

这户人家倒也简单,不过是夫妇二人与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家。那妇人每日浆洗衣物,姑娘则替蟠香寺抄写经文,反倒是一家之主的男人每日游手好闲,不喝个酩酊大醉绝不回返。

甄封氏住了一阵便不胜其烦,盖因西邻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大抵都是男人拿了银钱出去吃酒,害得母女二人只能喝稀粥度日。

陈斯远笑吟吟听着,本待听甄封氏絮叨过了便先行去安置一番。谁知此时便有小丫鬟芸香一脸唏嘘着进来,她没规矩惯了,当下便吵嚷道:“大爷大爷,原是隔壁的姑娘收留了个小尼姑,她妈妈正教训她呢。”

陈斯远哭笑不得,暗忖你在荣国府包打听也就罢了,怎么来了苏州也这般?

于是唬了脸儿道:“胡闹,谁让你胡乱插话的,还不快下去!”

芸香眨眨眼,委屈巴巴道了恼,这才扭身退下。

过得一会子,陈斯远起身先去安置,便领了晴雯往前头而去,只留下香菱母女两个说些体己话儿。

谁知那芸香又鬼鬼祟祟寻了来,因着生怕惹了陈斯远不快,便隔着门与个婆子嘀嘀咕咕。

“诶唷唷,西邻那姑娘真真儿是善心人,自个儿都快过不下去了,偏生又收留了个小尼姑……是,就是小尼姑,听说是劳什子蟠香寺逃出来的……嬷嬷,抄写经文能赚多少银钱啊?”

晴雯眼见芸香说一嘴便往内中瞟一眼,便忍不住嗤的一声儿乐了,道:“大爷快去听芸香说道说道吧,不然她烦起来没个头儿!”

陈斯远哈哈一笑,探手将小丫鬟芸香招过来,便耐着性子从头到尾听了一遍。心下虽觉这小丫鬟只怕是养废了,却也勉励道:“再探再报,若果然得了有用的,下月依旧多加两串钱。”

小丫鬟芸香顿时长出了口气,随即喜滋滋应下:“大爷放心,我本就姓马,错非不是男儿身,那京营一准儿请了我去做探马!”

待其颠颠儿而去,晴雯就道:“这芸香钻钱眼儿里了,不过是两串钱,何至于这般上蹿下跳的。”

陈斯远笑道:“她家中人口多,每月放了月例,倒有大半都被娘老子要了去,自个儿留下仨瓜俩枣的都不够脂粉钱呢。”

说着大咧咧往床榻上一靠,悠悠道:“她啊,如今一则盼着每月能多两吊钱支用,二则盼着早点儿及笄,这样就不用再上缴月例了。”

晴雯怔了下,笑着说道:“是我错怪了她……一不偷二不抢,只凭听人嚼老婆舌赚赏钱,也难为她了。”

陈斯远笑而不语,芸香那小丫头鬼心思多着呢!瞒了家里不说额外的两吊钱,还跟个貔貅也似,得空便将那装得半满的钱匣子点算一遍。

晴雯铺展开包袱,又出房寻了个熨斗来,将一套澜衫仔细熨平整。少一时婆子送了热水来,陈斯远洗漱一番,换了澜衫网巾,便与晴雯交代道:“我先领着庆愈往抚台衙门递帖子,待敲定了此事,我再寻人扫听你爹妈情形。”

“嗯,我不急的。”说话间晴雯抿嘴绞着帕子,这小模样又哪里不急了?

陈斯远出得房来,领了小厮雇请了马车便往抚台衙门而去。苏州多水多桥,有时行过一条街说不得便要过两道桥,因是城内多乘轿,马车反倒是少数。

一路穿街过巷,好半晌到得衙前街,陈斯远挑开车帘观量,便见巡抚衙门左近竟满是书院。

东面为仙鹤书院,南面为紫阳书院,江南一地文风繁盛可见一斑。陈斯远心下唏嘘,若自个儿还留在江南打混,说不得连那秀才试一关都要蹉跎个十几年。

马车于抚台衙门旁停下,陈斯远留了小厮庆愈看顾,自个儿移步上前。

衙前自有皂吏迎来送往,搭眼一瞧陈斯远一身澜衫,待其到得近前不敢大意,忙赔笑拱手道:“这位相公可有事?”

陈斯远拱手还礼道:“劳驾,鄙人顺天府孝廉陈斯远,因与抚台有约,是以特来拜访。”

皂吏笑容更盛,作揖道:“原是陈老爷!可是不巧,抚台大人昨日一早便往扬州去了,只怕要十天、半月方才回转。”

陈斯远略略蹙眉,随即递上拜帖道:“烦请将拜帖送上,待抚台回转,鄙人再来拜访。”

“好说好说,陈老爷慢行!”

贾雨村去扬州了?自个儿什么底细,能瞒得了旁人,又哪里瞒得了贾雨村这等人精?且不说此人一早便有所忖度,便是心下存疑,打发人扫听也就是了,又何必亲往扬州?

陈斯远思量半晌,忽而恍然——是了!便宜丈人林如海一家子死得不明不白,此人为天子近臣,今上又怎会轻飘飘揭过?再者说了,如今的八大盐商一个个脑满肠肥,合该下刀子宰猪了。

思量分明,陈斯远心下挠头不已。若贾雨村掀起大案,只是一时半刻是回不了苏州了……人家皇命在身,自个儿又不好往扬州找寻,此番只怕要多等一些时日了。

当下一路思忖着乘车回返,半晌停在蒹霞巷里,陈斯远才下马车,便见西面宅子里行出二人。

当先一个小的,一身僧袍,头戴僧帽,身量未足,瞧年岁不过八、九之数,面容还算清秀,僧帽下的鬓角还露出两寸长的头发;

后头跟着个,一张素净的瓜子脸未施脂粉,眉色浅淡如远山轻烟,衬得眸中澄澈愈发清亮。藕荷色交领棉袄已洗得发白,袖口磨出毛边,外罩一件半旧青缎掐牙背心。下系月白棉裙,鬓角斜插一支梅花鎏金簪。

虽衣衫敝旧,但浆洗得洁净挺括,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瞥见陈斯远赶忙偏头避过,抬手抚鬓,陈斯远便瞧见那姑娘的右手上沾染了未褪的墨迹。

姑娘催着小姑娘快行,不一刻便出了巷子。陈斯远观量须臾,方才收回目光,扭头便见小厮庆愈满面揶揄。

陈斯远愠怒,冷哼一声:“扣你一吊钱!”

“哎?不是,大爷!我可什么都没说啊!”

“等你说了就是扣两吊了!”

小厮庆愈顿时欲哭无泪,只得臊眉耷眼随着陈斯远进了门。

此时临近午时,甄封氏张罗着酒宴,非但打发婆子去沽酒,还自个儿下厨要露一手。

少一时酒菜齐全,众人正吃得热闹,便有婆子快步而来,凑在甄封氏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半晌。

甄封氏略略蹙眉,起身道:“邻居有事儿,哥儿先吃用着,我去瞧瞧。”

说罢甄封氏离席而去,过了足足一刻方才回转。

重新落座后,香菱便催问道:“妈妈,是西面的邻居?”

“可不是?”甄封氏蹙眉忧心道:“又来借银钱,总这般下去也不是个法子。”

晴雯闻言便道:“都说帮急不帮穷,大娘也是太过心善,若换了我,一准儿是不管的。”

甄封氏就道:“那妇人也姓甄,算算还是英莲爹爹的族妹,这打断骨头连着筋,我哪里好不管?再说那姑娘瞧着就是个好的,不过是二两银钱,过上十天半个月那姑娘就会还了的。”

“原来如此,”晴雯笑着赞道:“也是大娘仁义。”

当下喝酒吃菜,陈斯远待酒足饭饱便领了晴雯而去,只留香菱母女两个在房里说话。

谁知香菱竟追了出来,扯着陈斯远到得一旁欲言又止道:“大爷,今儿个我想留妈妈房里。”

陈斯远笑着道:“合该如此,这几日你只管与大娘团聚,旁的不用多管。”

香菱笑着应下,又意味深长地瞥了晴雯一眼,晴雯顿时炸毛道:“姐姐好生古怪,平白无故的瞧我做什么?”

香菱掩口吃吃笑道:“我瞧妹妹愈发出息了,说不得再过二年便要迷得人神魂颠倒了呢!”

晴雯羞恼着红了脸儿,撸了衣袖便来追打香菱,香菱便嬉笑着绕陈斯远而走,偷空一溜烟儿往后头去了。

晴雯待要再追,却被陈斯远扯住,道:“罢了罢了,你且拾掇拾掇,我带你去寻你爹娘……哦,你可还记着二老先前住在何处?”

“记得的,”晴雯难掩心下激动,道:“便在天后宫左近,离着大教场不远。”

苏州富庶之地,驻有一营京营。

陈斯远笑道:“好,那咱们这就走。”

晴雯捏着衣角,忽而道:“我,我去换一身衣裳。”当下快步进得房里,折腾了好一会子才换了一身衣裳。

过得半晌晴雯方才出来,外罩浅金纹样缎面镶领缘袖口玫瑰红暗纹绸交领长夹袄,内衬白色交领袄子,下着白色棉裙。这一身衣裳乃是春天时才做的,才过了一回水,瞧着簇新簇新的。

非但如此,晴雯头上还插了累丝嵌珍珠兰花金钗,这一身便是寻常人家的姑娘也比不得。

晴雯抿嘴略略张开双臂,扭动身形道:“大爷瞧着如何?”

陈斯远自是颔首连连。二人出得门来,打发小厮庆愈雇请了马车,便往城北而去。

马车辘辘而行,晴雯歪坐车里,一直挑开窗帘往外观量。她素来口齿伶俐,偏生这会子没了话儿,只抿嘴怔怔往外瞧着,也不知心下想着什么。

陈斯远知其惴惴,便牵了柔荑,低声道:“莫怕,有我呢。”

“嗯。”晴雯应了一声,撂下窗帘,蹙着眉头靠在陈斯远肩头。

一路穿街过巷,也不知过了多少道桥,忽而庆愈在外头道:“大爷,到地方了。”

马车停下,陈斯远挑开帘栊下得车来,遥遥看见一高塔,又有梵唱、木鱼敲击之声隐隐传来。远处是北塔寺,又名报恩寺,身后为天后宫,有一窄街通往大教场。

奈何窄街两侧满是摊贩,等闲马车是过不得了。

晴雯随行下来,遥遥一指道:“大爷,须得往里走,过了这段有一条巷子,我爹妈先前就住在此处。”

当下晴雯领路,穿行过街市,西北方便是大教场,东北方则有成片的逼仄民居。

晴雯便引着陈斯远往那一片民居而去,七扭八拐走了半晌,晴雯便停在一处三间民居前。

许是近乡情怯之故,她竟踯躅着不敢上前。

陈斯远问道:“就是这儿?”

“嗯。”晴雯点头。

陈斯远便看了眼小厮庆愈,庆愈心领神会,赶忙上前拍门。

啪啪啪——

“家中可有人在?”

须臾,内中有清脆女声回道:“来了来了,谁啊!”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内中行出来个三十许的妇人,纳罕瞧了眼庆愈,又扫量了眼陈斯远与晴雯,蹙眉道:“你们找哪个?”

陈斯远扭头观量,便见晴雯面无人色,不住的摇头道:“不是,不是——”

陈斯远眼见那女子面上不耐,赶忙上前拱手道:“劳驾,敢问此前可有白姓人家住在此处?”

那女子见陈斯远姿容甚伟,又身着澜衫,面上不耐顿时褪去,笑着道:“回这位相公话儿,我家是去年腊月里才搬来的,倒不知道此前住了什么人。”顿了顿又道:“左数第三家住了小二十年,有什么人住过,那蒋婆婆一准儿记得。”

不待陈斯远说话儿,那女子又道:“罢了罢了,我领你去一趟就是了。那蒋婆婆耳聋眼花,说话可要费劲呢!”

说罢回首关了房门,扭身往东而去。陈斯远便牵了晴雯随在其后,须臾到得一户人家。

女子敲开房门,入得内中须臾,便返身请陈斯远等入内。

陈斯远入得内中,便见一干瘦老太太正坐在屋里择菜。

陈斯远上前问道:“婆婆,可还记得巷子里住着一个白姓人家?”

晴雯紧忙道:“那家妇人擅织造,此前一直在织场做工。还,还有个女儿,后来卖了。”她颠三倒四说了一通。

那老太太观量几眼,忽而笑道:“白家啊……记得记得,早两年还住在巷子里呢。那家男人伤了腰,做不得苦活累活,全靠女人织造养家。

后来不知怎么把白家小姑娘发卖了,女人知道后闹了好些时候。后来啊,那白家男人好似出了事儿,家里办了丧事,没多久女人就搬走了。”

晴雯急切道:“婆婆可知搬去了哪里?”

那老太太道:“这却不知道了,白家女人拉扯个孩子,悄没声儿的就搬走了,听说……听说好似去城外织场做工去了?”

晴雯大失所望。

陈斯远谢过那老太太,转头出来安抚晴雯道:“回头儿咱们勤打听着,你妈妈若还在苏州,迟早能寻见。”

“嗯。”晴雯蹙眉应下,闷着头不言语了。

当下陈斯远又吩咐庆愈四下扫听,倒是得了不少信儿,不过说法各异,又说往南城外去的,又说往西去蟠香寺左近的,不一而足。

陈斯远一琢磨这般找寻有如大海捞针,哪里寻得见人?于是干脆乘车往吴县衙门走了一遭,他也不曾寻县太爷,只寻了个班头,塞了些银钱,烦请其打发帮闲四下扫听。

那衙役班头平白得了外捞,自是道谢不迭,当下便吩咐了四个帮下四散扫听,只道来日得了信儿定会登门告知。

这日陈斯远与晴雯无功而返,晴雯心下郁郁自不多提。

待转天一早,陈斯远正在天井中活动身形,忽而便听得隔壁传来声音:“阿弥陀佛,姑娘,这佛经污了一页,须得扣钱,不然实在不好与善信交代。”

随即便有小姑娘声音吵嚷道:“呸,当我不知你这贼秃的心思?昨儿个送去时还好好儿的,怎么今儿个要结算银钱就污了去?”

感谢盟主沫沫白是我的。求几张月票,马上满两千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