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晓梦

作者:肥锅锅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四十一章 邢夫人试探

书名:红楼晓梦 作者:肥锅锅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3

转眼到得这日,陈斯远拾掇齐整便要赴会。

香菱欲言又止,眼看陈斯远起了身,这才叮嘱道:“大爷……这回可莫要太过贪杯啦。”

前日夜里陈斯远醉醺醺回返,许是那烧刀子甲醇残留太高,折腾得陈斯远夜里起来吐了两回。连带香菱挂念着,一夜都不曾安睡。

陈斯远顿住身子,回头笑着观量香菱一眼。香菱便垂下螓首,低声说道:“大爷还不及弱冠,酒饮多了容易伤了身子骨。”

陈斯远回转身形,抚了抚香菱的俏脸,随即笑道:“嗯,这回不过是寻常应酬,浅饮几杯也就是了。”

香菱被撩拨得又红了脸儿,陈斯远便道:“你安心等着,我下晌就回了。”

“嗯。”

陈斯远再不耽搁,扭身大步流星而去。香菱追到房门前,暗怪自个儿一时羞怯竟将要事忘了。可眼见陈斯远已然出了门,便想着左右大爷下晌回返,到时开口也是一样。

这日陈斯远果然守信,巳时出的门,未正时分便已回返。去的时候骑了高头大马,只贾芸一个随行;回返时乘的青呢马车,贾芸还在,另有车把式、仆役前后伺候。

贾家外院众人眼见那马车虽只寻常,可拉车的骡子却神俊非常,心下极为纳罕今儿个又是哪位宴请了这位陈大爷。

那门子余六试图套话,被陈斯远三言两语揭过,只得悻悻去寻贾芸。

贾芸这会子刚还了马匹,只觉此番跟着陈斯远大涨见识。余六赔着笑拱手道:“二爷,陈大爷这回又是哪位老爷宴请啊?”

贾芸虽沉稳,可这会子喝了酒难免有几分少年人意气,闻言便道:“这回倒不是哪位老爷……而是浙江严巡抚的幕友。”

余六有些见识,眨眨眼道:“浙江……那岂不是严羹尧那——”严羹尧此人号称官屠,主政浙江数年,不知多少知府、知州锒铛入狱。事涉二品大员的外号,余六强忍着没说出来,随即纳罕道:“陈大爷……竟识得严巡抚?”

贾芸道:“这倒不是,不过远大叔与严巡抚幕友算是旧识。”

余六思忖道:“朝中有人好做官啊,陈大爷识得严巡抚幕友,一句话就能搭上严巡抚……”

贾芸面上微微一笑,心下暗忖,远大叔的能为又岂是你这门子能忖度的?当下别无二话,昂首阔步出了荣国府,自行回返家宅。

却说陈斯远一路思忖。那孙广成果然有些本事,今儿个宴请,席间非富即贵,连镇国公府的世子都请了来!

孙广成才来京师几日,怎么可能结识这般多达官显贵?细细思忖,只怕此番谋划,理应还有外援不曾露面才对!

眼看自个儿越陷越深,陈斯远心下暗忖,时不我待,说不得明日便要寻那三位好兄弟帮衬一番了。

寻思间到得自家小院,红玉去了东大院,只小丫鬟芸香与香菱迎了出来。

陈斯远暗自叹息一声,随即面带喜色昂首入内。那芸香观量其神色,禁不住笑着问道:“大爷可是遇着好事儿了?”

陈斯远笑道:“这却难说了,只是若谋划得当,说不得能发一笔小财。”

“啊?”芸香眨眨眼,咬着下唇问道:“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不知大爷遇了什么好事?”

陈斯远停步抬手戳了下芸香额头,笑着训斥道:“多嘴,外头狼多肉少,传出去哪里还有什么油水?”

“唔——”芸香顿时瘪着嘴讷讷不言。待陈斯远入得内中,转头红玉又从东大院回返,小丫鬟芸香眼珠一转,与红玉道:“红玉姐姐,院里无事,我去寻妈妈说说话儿。”

红玉蹙眉教训道:“不准惹是生非,更不准四下嚼舌!”

“知道啦。”

芸香转身吐了吐舌头,出得小院儿便欢快而去。

正房里,香菱服侍着陈斯远净了手,待其落座又奉了酽茶来。二人不过说了几句话,香菱正要说起正事儿,忽而外间红玉道:“大爷,大太太来看大爷了!”

陈斯远不敢怠慢,紧忙迎了出来。

方才到得房门前,便见邢夫人领着两个小丫鬟已然到了近前。

陈斯远躬身施礼,道:“姨妈来了,外甥有失远迎——”

话没说完,邢夫人便摆手亲热笑道:“远哥儿客套个什么劲儿,都是自家人。”

陈斯远笑道:“那姨妈请入内说话。”

二人进得房里,纷纷落座,待香茗奉上,邢夫人就笑道:“我此番来还是为着远哥儿的事儿……你姨父这几日四下走动,倒是给远哥儿寻了两个进国子监的法子。”

陈斯远顿时喜道:“什么法子,还请姨妈示下。”

邢夫人不慌不慌呷了口茶水,方才说道:“这一则……这太常寺有位王寺丞,年逾六旬也不曾有子嗣,家中更是丁口单薄,便想着过继一子。老爷与那王寺丞略略提及,其人听闻远哥儿人品才俊,便想着要见远哥儿一面。若相中了,说不得便要收养远哥儿。”

邢夫人此人心下并无半点城府,言语之间目光中审视、试探之意溢于言表。再者说,陈斯远在此世活了十来年,人情风俗自是熟稔于胸。

当下便蹙眉拒绝道:“那岂非要改名换姓?不可不可,家父虽视我为草芥,外甥却不能弃了祖宗!”

他说得决绝,邢夫人眨眨眼,假模假式的叹息一声,道:“可惜了……既然远哥儿不愿,那还有个旁的法子。”顿了顿,说道:“老爷与平安州节度使相交莫逆,哥儿也知,这地方大员每三年可保举优生一名入国子监。哥儿若是有意,那便寻了户牌,老爷运作一番,让那节度保举了哥儿。”

陈斯远故作犹豫道:“姨父先前说的可是荫监——”

监生分几类:优生、荫生、选生、例生。前二者自不必提,选生就是考进国子监的,不过此时各地书院群起,乐意来京师坐监的选生寥寥无几;

最后的例生便是常说的捐监,早年一千斤白米就能得监生,如今行情稍涨,米不收了,直接收百两左右的银钱。

邢夫人闻言便道:“老爷奔走好些时日,可是给了法子,哥儿不是不愿吗?”顿了顿,观量着陈斯远道:“是了,哥儿怕是户牌不曾带在身上吧?正好老爷要给琏儿去信,不若让老爷提一嘴,捎带手就将哥儿的户牌带了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