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晓梦

作者:肥锅锅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姊妹合议嫁母

书名:红楼晓梦 作者:肥锅锅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3

却说陈斯远才走一日,邢夫人便心下惦记。生怕舟车劳顿再累着了陈斯远,又怕路遇响马,更怕遇了风浪。

心绪难平之下,邢夫人憋闷不住,这日便将孩儿交给奶嬷嬷带,自个儿往王夫人院儿寻来。

因先前往来,妯娌两个自是缓和了许多。有一搭没一搭说了半晌,宝钗便寻了过来。

王夫人当下笑着招呼:“宝钗快来。”

宝姐姐面上娴静,上前与邢夫人、王夫人见了礼,便思量道:“大太太、姨妈,方才老掌柜得了个信儿……说是明儿个那赖尚荣便要处以绞刑。”

妯娌两个顿时同仇敌忾,邢夫人不禁骂道:“这等没起子的货色合该早死,错非朝廷明察秋毫,远哥儿只怕就要被他冤枉了去!”

王夫人巴不得赖家倒霉,因是说道:“可见这嫉恨之心不可有,想那赖尚荣自小也是丫鬟、嬷嬷伺候着长起来的,谁知竟学了一身毛病来。”

宝钗娴静颔首,又道:“府中婆子说,好似那赖嬷嬷也不大好。”

赖嬷嬷伺候了贾家几辈子人,妯娌两个倒是不好置喙,只是俱都不知宝钗为何提及此事。

宝姐姐便温声细语道:“大太太、姨妈,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那赖尚荣屡次陷害远大哥,最后落得个身死,赖嬷嬷又眼看着不大好,须得防着有人铤而走险啊。”

邢夫人这才恍然而惊,紧忙扭身看向王夫人道:“弟妹,宝钗说的在理儿啊,这狗急了还要跳墙呢,说不得赖大两口子就会干出什么了不得的事儿来……是了,远哥儿这会子不在,你说会不会——”

王夫人宽慰着笑道:“远哥儿是个周全的,哪里想不到这些?临行前两日便求了我照应着。我这心下也犯了嘀咕,便打发了几个陪房四下盯着那二人。”顿了顿,又笑着看向宝钗道:“有道是心有灵犀,不想宝钗竟与远哥儿想到了一处去。”

宝姐姐顿时俏脸儿泛红,偏了螓首红着脸儿不言语。心下暗忖,自个儿也是关心则乱,远大哥本就周全,这等防范之事又哪里想不到?

当下低声道:“原来远大哥早有交代,却是我多此一举了。”

王夫人便笑着招手将宝钗搂在怀里,扭头与邢夫人道:“我这外甥女色色出众、样样周全,可巧远哥儿也是一般无二。嫂子你说,这自个儿生的不成样子,反倒是外甥、外甥女这般出彩,真真儿是艳羡死个人。”

“是极是极。”邢夫人笑着应下,旋即便觉不对。怎么听王夫人之意……好似有意撮合远哥儿与宝钗两个?

此时宝姐姐便道:“我也是方才想到,不如远大哥料事如神。既如此,大太太与姨妈且说着,我去寻云丫头了。”

王夫人自是应下,打发了金钏儿将宝钗送出。

邢夫人见其后王夫人再不曾说起两个小的,又狐疑着以为自个儿多了心。

不说妯娌两个,却说宝姐姐出了王夫人院儿,先行回了东北上小院儿。明日便是哥哥薛蟠亲迎之期,宝姐姐本待随着薛姨妈回老宅帮衬,谁知薛姨妈只道一切齐备,不用宝钗劳动,宝姐姐便只好留在荣国府。

她进得房中稍坐,身旁只莺儿一个伺候着。宝姐姐思量着此一去,陈斯远定会得了贾雨村首肯,那婚书便算是坐实了。又因着黛玉年岁尚小,总要过上五、六年才好出阁,有此五、六年,她总要先行嫁了过去才好为正室。

到时黛玉虽也为正室,却是兼祧妻,来日赏下诰命来也是落在自个儿身上。

想到此节,宝姐姐不禁噙了笑意。又暗忖,林妹妹素来身有傲骨,此时若不极力交好,来日说不得便要生分了。

她为正室,自是要相夫教子,掌家中庶务以辅弼夫君,这‘妻妾’不合难免家宅不宁。思量一番,宝姐姐拿定心思,吩咐莺儿道:“我记得家中才得了一些雪蛤?”

莺儿就道:“是老掌柜自北地收来的,拢共得了两坛子,太太前两日才开了一坛子。”

雪蛤又名林蛙油,有滋阴养肺之效,极为珍贵。

宝姐姐便吩咐道:“我瞧着林妹妹这两日有些咳,你去取了一坛子来。”

莺儿眨眨眼心下不解,又不敢忤逆宝钗,紧忙屈身一福去了。

少一时,宝姐姐便领了莺儿往荣庆堂后楼而来。

这日李纨依旧在三间小抱厦教导三春《女四书》,湘云赖床,便吵嚷着歇息一日。贾母对孙辈最是宽宥,眼见宝玉也闹着不去私学,便留了两个小的在荣庆堂里耍顽。

于是宝姐姐方才进得穿廊里,遥遥便听见前头荣庆堂里湘云叫嚷道:“宝二哥再胡吣我可就要翻脸啦!”

跟着便有宝玉笑道:“云妹妹好没道理,我不过是实话实说,哪里就胡吣了?”

随即叽叽喳喳吵嚷嬉闹不休。

宝姐姐脚步不停,面上不禁勾出一抹讥笑来。宝兄弟又在耍弄那些精致的淘气,半点上进之意也无,便是过上几年,又哪里比得上远大哥?

若信了妈妈的话,往后跟着这等脂粉堆里打混的浪荡子,只怕每日家有操不完的心。又何如与远大哥朝夕相伴?

临近后楼,耳听得抚琴之声,宝姐姐面上复又娴静。于楼前正巧撞见雪雁,雪雁便笑着道:“宝姑娘来了?”

宝姐姐温婉笑道:“林妹妹如何了?今儿个可还咳?”

雪雁道:“今儿个好了许多,许是那日呛了冷风之故。”

宝姐姐道:“林妹妹身子骨到底单弱了些,往后再出来须得多穿些。”扭头瞧了眼莺儿手中捧着的雪蛤,宝姐姐道:“正好我得了一些雪蛤,想着有滋阴润肺之效,赶忙就给林妹妹拿了来。”

雪雁道谢不迭,紧忙将宝姐姐往里让,又快步上楼嚷道:“姑娘姑娘,宝姑娘来瞧你了!”

琴声停下,宝钗上得楼来,便见黛玉纳罕着迎在楼梯口,笑看过来道:“宝姐姐怎么想起来瞧我了?”

宝姐姐探手戳了黛玉一指头,笑着教训道:“还不是因着你?生怕你犯了宿疾,想起家中新得了雪蛤,巴巴儿的就给你送来了。”

黛玉心下纳罕不已,又有几分感念,口中却道:“诶唷,早知宝姐姐是个菩萨性子,每回发了病我就该去宝姐姐跟前儿咳嗽几声儿,说不得这几年什么灵丹妙药都寻了来,这病啊……也早就好了!”

她说完掩口而笑,紫鹃紧忙过来道:“宝姑娘,我们姑娘说笑的。”

宝姐姐存心交好,哪里会计较黛玉说话儿刻薄?只笑道:“她什么性儿我还不知?没人招惹她她还能挑出三分错儿呢。”

黛玉嬉笑道:“这却是我的不是了?”

宝姐姐道:“你伶牙俐齿,我可说不过你。那雪蛤存不久,你尽快用了,待来日再得,我也给你留着。”

黛玉自小没了母亲,一直寄居荣国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寄人篱下的滋味自是不好受。除去外祖母多有照拂,她平日里都带着小心。又何曾有旁的人真个儿念着她了?

也是因着婚书一事,才有个陈斯远处处想着她,临行前偷偷寻了雪雁,塞了好些虫草。又嘱咐雪雁每隔半月请了王太医诊脉,隔日再让王嬷嬷将脉案送去鹤年堂。

失怙失恃,原本疼惜自个儿外祖母又转而疼惜起了湘云,唯独待自个儿好的陈斯远又去了南边,黛玉心下自然免不了有些寂寥。

偏生这会子宝姐姐送了一坛子雪蛤来,黛玉便是再聪慧,也难免心下熨帖。她心下忖度到宝姐姐定有事相求,却偏生不愿去想背后的由头。

因是眼见宝钗作势要走,黛玉紧忙扯了宝钗赔笑道:“好姐姐,我不过打趣几句怎么就恼了?都是我的错儿,快坐下来咱们说一会子话儿。”

宝钗笑着瞥了其一眼,道:“你啊。”

黛玉便笑着抱了宝姐姐的臂膀,二人一道往绣床而来。

……………………………………………………

倏忽两日,赖尚荣果然处以绞刑。赖嬷嬷原本还吊着一口气,闻讯顿时撒手人寰。

赖家兄弟彼此大闹一场,转头又悲悲切切先后发送二人。

能仁寺左近陈家新宅。

这几日尤三姐月事临近,本就心气儿不顺,加之尤老娘腆着脸来讨奉养银子,母女两个自是大吵一场。

那尤二姐闷头学了鹌鹑,不敢作声。原先还想着用那日之事讨些好处,谁知三姐儿视属炮仗的,隔天一早儿便去宁国府闹了一回。

尤老娘虽心下没底,却不知那阴私早已为姊妹二人得知,只当是尤三姐舍不得银钱。尤三姐再如何泼辣,妈妈干出这等没起子的事儿,也羞于说出口。

于是母女两个鸡同鸭讲,吵得莫名其妙。

尤老娘扯了尤二姐来帮腔,谁知尤二姐又闷声不吭,于是愈发气闷。本待要大闹一场,谁知此时有丫鬟夏竹来回:“二姑娘、三姑娘,大姑娘来了!”

尤老娘闻言顿时心下一凛,气势不免一降,嘟囔道:“说好了每月三十两,你若不想给就明说!”

“哼!”尤三姐抱着膀子歪头不言语。

尤二姐见闹得实在不像话,便赶忙去迎尤氏。

须臾光景,那尤氏入得内中,只与尤三姐点了点头,便冷漠地瞥向尤老娘。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尤老娘哪里有底气与尤氏对视?当下避开目光,只与尤三姐道:“罢了罢了,今儿个窦寡妇设宴,我改日再来寻你!”

当下再不多言,一径灰溜溜而去。

尤三姐此时才乜斜一眼看向尤氏,道:“你又来做什么?”

尤氏面上冰霜褪去,笑着道:“我听说她来了,便赶着来解围。”

尤三姐一琢磨还真是,错非尤氏到来,自个儿与妈妈还不知鸡同鸭讲到何时呢。情知尤氏有讨好之意,面上不禁缓和了几分。

那尤氏又道:“另一则,我寻了二姐儿、三姐儿也是想着商讨出个对策来……不然咱们的脸面都要丢尽了!”

有些话不好在院儿中言说,尤三姐扭身往正房便走,走了几步才道:“那你就跟着来吧。”

“哎。”尤氏应了一声,面上不禁噙了笑意。

少一时到得内中分宾主落座,尤三姐斜倚着桌案,翘着二郎腿满面防备之色;尤二姐低眉顺眼陪坐一旁;尤氏端坐下首,面上娴静一片。

尤氏就道:“常言道纸包不住火,总是这般下去……实在不是个法子。”

尤三姐早将丫鬟婆子打发了下去,闻言不禁纳罕道:“姓贾的什么货色我还不知?素来喜新厌旧,他还没厌嫌了呢?”

尤氏苦笑道:“大爷倒是不找了……只是蓉哥儿——”

尤三姐顿时瞪圆了双眼,气得攥紧小拳头浑身打颤!

这叫什么事儿!

一旁尤二姐也是发愁,这等事儿若是传扬出去,只怕姊妹三个都坏了名声。略略思量,尤二姐就道:“我看不如将妈妈接了来?往后奉养起来,免得再惹出祸事来。”

尤三姐先是点点头,待过得须臾立马脑袋摇得好似拨浪鼓,道:“不成不成,绝不能接了来!”

尤老娘能与贾珍、贾蓉厮混在一处,焉知来日会不会对远哥哥生出旁的心思来?

若学着大姐那般……到时候尤三姐哭都没地方哭去!这哪里是奉养老娘?分明是往自个儿家里领了个炸雷来!

眼见三姐儿如此决绝,尤氏与尤二姐对视一眼,顿时猜出三姐儿心下所想,心下顿时好一阵恶寒。

不能接来此处,自然也不好接去宁国府。尤三姐蹙眉长思,一时间没了法子。

尤二姐观量到尤氏面容娴静,便道:“大姐想来是有了法子?”

待尤三姐看过来,尤氏方才缓缓颔首,道:“事关紧要,我思忖了几日才有一愚之得。”顿了顿,压低声音道:“你们说,若是安人疯了……那两个总不会再缠着不放了吧?”

“疯了?”尤二姐纳罕不已。

尤氏道:“府中婆子说,马道婆有一邪法,不消两日便叫人发疯。过后待收了邪法,那人又恢复如常。咱们不若请了马道婆做法,到时安人犯了癔症,二姐儿、三姐儿自要回家照料。

如此,趁机将家中仆役尽数换过一遍,从此好吃好喝奉养着,隔绝了内外,岂不少了许多烦扰?”

那尤二姐与尤三姐对视一眼,都没言语。

尤氏又道:“我也知不大妥当,可总要暂且遮掩过去才好。说不好听的,若这事儿张扬出去,只怕什么都迟了!”

尤二姐还不言语,尤三姐却是个泼辣爽利的,一咬牙便道:“事有缓急,不如先以此法困了妈妈,免得来日大祸临头。至于往后……等寻了妥帖法子再说。”

当下尤氏与尤三姐纷纷颔首,俱都松了口气。那尤二姐却低声嘟囔道:“若是妈妈有个男人拴着就好了。”

一言既出满室皆惊!

将母亲嫁出去?乍一听觉着离谱,偏生仔细一琢磨又极为有理。若尤老娘嫁了出去,总不好再胡来了吧?

只是尤老娘舍不得安人诰命,这夫家倒是不大好找寻。

尤三姐与尤氏对视一眼,见彼此意动,尤氏就道:“我四下扫听着,宁可搭一笔嫁妆了,总要寻个穷京官方才妥帖。”

计议停当,姊妹三人分头行动自不多提。

………………………………………………………………………………

津门。

街面上人潮涌动,小厮庆愈挤将过来,遥遥瞥见陈斯远领了丫鬟婆子正与个卖糖葫芦的计较,紧忙寻了过去。

待到得近前,香菱业已给付了铜钱,与晴雯各拿了一只糖葫芦,扭头却见陈斯远蹙眉苦恼不已。

香菱就问:“大爷又想什么呢?”

陈斯远道:“这东西竟然不叫糖堆儿,还有没有天理?”

晴雯在一旁翻着白眼道:“也不知大爷打哪儿学来的怪话,人家摊主都说了,打前明就叫糖葫芦!”

“哎。”陈斯远暗自叹息。

津门人不说津门话,这上哪儿说理去?难怪如今只有说顽笑话儿的男女先儿,这没了津门话打底儿,相声就相当于少了半壁江山啊。

他认识不多,却不知前世津门方言融汇了安徽方言,盖因当日驻扎的淮军里大半都是江淮子弟,其后与本地静海方言融合,这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津门方言。

此时小厮庆愈挤过来,扶着歪了的帽子道:“大爷,扫听得了,明儿个晌午就有海船往松江、杭州去,一万五千石的大船,一间天字号、两间地字号,到松江是二十七两半,到杭州还要再加五两。

小的见舱室干净,便交了定钱。”

陈斯远回过神来颔首道:“不错,那就定下明儿个晌午动身。”眼看这条街就要走到尾,又与晴雯道:“可还要去旁处逛逛?”

晴雯抿嘴道:“瞧着也不比京师便宜几个铜板,罢了罢了,还是不逛了。”

香菱也笑道:“是极,本道津门能便宜许多,谁知竟跟京师相差不大。”

陈斯远思量道:“那就寻一间酒楼,咱们也尝尝海味。”

津门沿海,海货新鲜且便宜,听闻鱼虾螃蟹比米还要便宜几分。起初陈斯远还颇为不解,待问过了车把式方才明白了几分。

大抵是鱼虾螃蟹都是高蛋白,吃到肚子里须得消耗油水。此时百姓终日劳作能饱腹都是不易,又哪里来的多余油水去吃海货?

晴雯、香菱一道儿应下,众人便离了街面,乘坐马车往酒楼寻去。路上,陈斯远心下怅然,口中不禁胡乱哼哼:“来到了天津卫、我是嘛都没学会、学会了开汽车、压死二百多……”

怪腔怪调,惹得晴雯、香菱捧腹不禁,偏生陈斯远一直说这才是津门话,又脸红脖子粗地说着‘老郭’‘相声’之类听不懂的话,于是马车里满是欢快的气息。

待转过天来,一行人等雇了马车往码头而去,待到得码头之上,陈斯远顿时被眼前得场面惊得心潮澎湃。

岸边浓烟升腾,却是有个高大锅炉喷吐浓烟,带动飞轮缓缓旋转,又经麻绳牵引着,将一桶桶的货物运到船舷上……这是蒸汽机?

正巧有贩板栗的小贩经过,陈斯远探手扯了小贩,指着码头上的蒸汽机道:“小哥儿可知那是何物?”

小厮操着一口地道北地官话道:“蒸汽机啊!客官可算是问着了,六月里英吉利夷搬了个老大锅炉来京师显摆,咱们津门秀才孙静庵瞧不过眼,只道西夷之物颇为粗鄙,不可取也。

大伙儿还当孙秀才口出狂言,谁知不出月余光景,那孙秀才竟自个儿造了一台出来——”抬手一指码头处的浓烟,小贩与有荣焉道:“——瞧见没?那是孙秀才造的第三台了。这码头上东主算了算,津门离乐亭极近,船运可达,煤炭便宜。这东西只要烧开水就能一直劳作,可比请了脚夫划算多了。”

“原来如此。”

陈斯远正要别过,谁知那小贩来了瘾头,又说道:“客官怕是不知,知府老爷特意写了奏章言及此时,谁想九月里便有内府员外郎寻了孙秀才,砸下八千两银子与那孙秀才合伙办起了厂子,说是要一直造此物。

啧啧,孙秀才可谓时来运转啊,不出五年,即便考不中举人也能去内府为官。”

说罢又眼巴巴瞧着陈斯远。陈斯远一摆手,庆愈上前买了些板栗,这才将小贩打发走。

陈斯远心下激荡,原来大顺并不曾落后。他此前一直在江浙流转,当地织厂繁多,却顶多用了水力,蒸汽机是半点也不曾见过,还道是大顺故步自封之故。

如今思来,谬之大矣!江南少煤铁,自是发展不出蒸汽机,只能利用水利优势发展产业。北地又是不同,河北、辽东各地煤铁无算,且辽东人口稀少,合该这蒸汽机大用。

再往前行,又见泊位上停着大大小小不少翻船,小的不提也罢,大一些的起码四十步开外,桅杆高耸、遮天蔽日。

因着临近午时,陈斯远便不好多问,领着众人先行登船安置,待海船开动,方才寻了船老大叙话。

那船老大只说此船往来南北,可载一万五千石。陈斯远心下换算了一番,此时一石大抵是七十一公斤,

一万五千石,岂不是载重超过一千吨了?

这也就罢了,船老大竟说此船不过中等,内府船队还有三万石的大船。其船舷列三十六位火炮,用的是辽东柞木,船身坚硬无比,可使八面风,多在南洋往来。

陈斯远顿时暗自咋舌!木头船载重两千吨,无怪朝廷与英夷定下一万万斤生铁的大买卖。换算下来,一万万斤不过是六万吨罢了,只消三十艘内府大船便能从身毒运回来。

陈斯远暗自盘算,此时正值延康盛世,除去太上有些不大靠谱,大顺历代君主极为鲜明,是以大顺的底子极好。

论国力首屈一指,且海陆并举,可谓远东一霸。又因东西往来不曾断绝,大顺也不用学‘我大清’故步自封,是以西夷文艺复兴所得,不过滞后三两年便能流传到大顺。

且朝廷破天荒以国礼待英吉利使团,朝堂诸公已然睁眼看世界,说不得下一次开疆拓土就在眼前。

如此大好之机,正是陈斯远大展身手之时。他虽说不懂造枪造炮造蒸汽机,可好歹两世为人,见识还是有的。待来日若果然登阁拜相,说不得他也能青史留名呢。

心潮起伏之下,陈斯远竟一夜辗转反侧,心下只觉踌躇满志。

……………………………………………………

宁国府。

东路院正房里,银蝶将香茗奉上,邢夫人端起来呷了一口,待银蝶退下,这才低声与尤氏道:“你也宽心些,这男人都是馋嘴的猫儿,哪儿有不偷食儿的?我看珍哥儿也是一时贪图新鲜,这两日好生待在府里,不是没去寻……那人吗?”

纸里包不住火,贾珍、贾蓉两个与尤老娘关起门来厮混,这等逆天之事又哪里禁得住悠悠之口?不过几日光景,邢夫人便得了信儿。

心下暗啐一口,自觉小贼是冒充的,与自个儿可没什么干系,自是与东府那起子事儿不一样。

因产育后尤氏多有往来,邢夫人便寻了个由头来宽慰尤氏。

尤氏心下哭笑不得,暗忖一年前她好似比邢夫人境遇还强一些?都是没子嗣傍身,又不得爷们待见,可好歹尤氏头上没个不待见自个儿的婆婆。如今倒好,邢夫人生了四哥儿,反倒可怜起自个儿来了。

尤氏能如何说?只道:“婶子说的在理,我这心下再堵得慌又如何?昨儿个不过略略提及,他就变了脸色,我怕再多说两嘴,他便要提了棍子来打!”

“哎,都不好过。”邢夫人感念道:“都说高门大户里过得是富贵日子,谁想内中龃龉不断,真真儿是家家都有本儿难念的经。”

眼看临近午时,二人略略说了几句闲话,尤氏便道:“婶子不若留下来一道儿用饭?”

邢夫人赶忙起身道:“唷,都快午时了。不了不了,四哥儿这会子一准闹腾开了,这孩子一刻瞧不见我便要闹,真是让人心烦。”

尤氏面上强笑着,便起身将其送出了仪门。目视邢夫人乘轿而去,尤氏攥着帕子蹙眉不已。

邢夫人产育后换了个人儿也似,整日介面上乐呵呵,半点愁绪也无。尤氏想起自家事,只道贾珍、贾蓉两个不能指望,便尤为期盼着自个儿也能生下一儿半女来。

奈何前一回只与远兄弟春风两度,那远兄弟也不知哪儿来的本事,折腾那般久竟也不曾泄了,她又如何怀得了孩儿?另一则,她那宫寒的毛病可还不曾治好呢。

思量着方才返身,行不几步便有婆子追来:“奶奶,三姨奶来了。”尤氏停步,那婆子又低声道:“瞧着倒是比上回强了许多。”

尤氏干脆停步在仪门前,须臾便见尤三姐面沉如水进得内中。

二人招呼一声,一并回了东路院正房里。尤氏屏退左右,赶忙问道:“三妹妹,事儿办得如何了?”

尤三姐点点头,道:“那马道婆是个贪财的,得了银子自是好说话。马道婆说斋戒三日,十二日便做了法事,包管妈妈遭受不住。”

尤氏顿时松了口气,紧忙翻出荷包来道:“此番开销多少?总要算我一份儿。”

尤三姐搭眼扫量一眼,见那荷包里银票、银稞子、金瓜子等什么都有,顿时心下熨帖了几分。暗忖,当了十来年宁国府当家奶奶,到头来不过存下几百两,只怕都比不得自个儿银钱多呢。

因是尤三姐豪气道:“你自个儿留着吧,我如今手头宽裕。”

尤氏叹了口气,捏着荷包思量着该如何与尤三姐说……总不能说待远兄弟回来,再允她与其厮混一回吧?

谁知尤三姐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抄起茶盏来咕咚咚一饮而尽,起身便道:“便是如此,我先回了,若有变故我再来寻你!”

说罢快步而去,尤氏紧忙打发丫鬟金娥去送,自个儿停在门前惆怅不已。一边厢想着陈斯远,一边厢又想着马道婆此番可能竟全功?

三日一晃而过,尤氏这日坐卧不宁,一径到得下晌,忽有婆子慌慌张张闯进来道:“奶奶,可不好啦!小蓉大爷伤了!”

尤氏纳罕道:“伤了?怎么伤的?”

婆子摇头道:“这倒不知,只瞧着小蓉大爷让人抓了个满脸花,还……还不良于行,方才回来,就紧忙打发人去请太医了。”

尤氏蹙眉思量,吩咐道:“去将蓉哥儿身边的小厮提一个来问话!”

婆子赶忙应下,少一时便将个小厮领进了正房里。

尤氏发问,那小厮眼珠乱转,胡诌道:“今儿个蓉大爷得了些燕窝,就想着孝敬老安人。老安人感念蓉大爷孝顺,便张罗酒宴款待……谁,谁料酒宴才吃过,老安人就发了癔症!

扯着蓉大爷胡乱抓挠,只说……只说……”

“只说什么?”

小厮咽了口口水道:“只说是尤老爷来了。”顿了顿,抬眼见尤氏思量着不曾发问,小厮又道:“闹腾了好些时候,刚巧二姨娘、三姨娘来了,招呼婆子一拥而上,这才将小蓉大爷救下。”

尤氏闻声顿时松了口气,起身道:“备车,我去家中瞧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