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九章 嘉德若斯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

“臣只是一心为国家着想。”周瑜不卑不亢的说道:“如今天下初定,正是齐聚人心,共谋万年长兴之时,陛下自然要一视同仁,无有内外而已。”

不等皇帝说话,周瑜稽首道:“臣犹记得数年前与陛下微服城北,在渭水边兴谈天下,臣愿为陛下助力,而陛下所需者,又岂是臣一人”

说着便静静的抬起头,与皇帝对视着。

“也罢,就依你所议。”没多久皇帝便叹了口气,在周瑜恳切的目光下如是说道:“孙策这次虽建有功绩,但其管制亲族不严,致使孙暠等人败逃却是事实。调他去朔方吧,接替段煨,暂行度辽将军一职,以后将功扶正。这里的事情,还是有劳公瑾去宣诏,将我的意思讲明白,天下已无私兵部曲,今后在军中更不得有,别人能放下,他就放不下”

“臣谨喏。”周瑜终于明显松了口气,稽首拜倒。

度辽将军几乎可以算作是杂号将军之首,再往上就是四安四平等重号将军,孙策能得到这个位置,总算也不负周瑜的一番努力。

皇帝摆了摆手,说道:“先前所议依旧当真,吕范出任郡守,黄盖调入沮隽麾下,新辟云南便让他做太守,孙策只带陈武、朱治两校尉北上。庲降都督就让孙贲担任,孙氏这一仗在南中蛮夷之间打出了威名,留孙贲镇守南中正好合适。”

周瑜再道谢,不敢停留,很快退下了。

待过了两天,朝廷的诏书都一一下来了,自南方彻底安定后,征南将军徐晃也将放弃手中的兵权,只身前往长安担任卫将军,安南将军沮隽则被升为平南将军,将要率军南下开辟疆土。虽然朝廷对征伐不毛之地颇有微词,但皇帝如今威权正盛,一时也无人提出质疑。

周瑜看到段煨升任安西将军、孙策调任北上的正式诏书后,一颗心这才放下来,在府中催促着苍头准备行装赶快南下。

“瞧你这么急,孙伯符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万年长公主刘姜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勃然英姿,当世难匹。”周瑜简短的说道。

刘姜心里存疑,又想起日常见到的、寄居在府上的孙策长子、资质平平的孙绍,觉得周瑜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这时吕蒙、凌统等人来了,听到周瑜不日将要南下,他们也想跟着过去,一来看看军中故友,二来看看南中还有没有仗打。他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功劳,只是再将这个念头表露出来后,周瑜否定道:“哪里的军中故友你们这次侥幸在蓝田建功,得入北军,那么北军锐士就是你们的故友。今后若还抱着这样的念头,那你们往后也就仅此而已了。”

“可是”凌统往前半步,正要说话,却被吕蒙拦了一下,遂不再多说。

周瑜将两人打发了回去,复又看着命他起行的诏书,刘姜凑过来看了眼,笑道:“我就知道你此行不会那么简单。走武关道入荆州慰劳徐晃等将士,先还要去江夏问候黄公起居,然后才能去南中周郎见黄公要怎么说”

“武陵蛮安分已久,突然作乱,千余人能围住郡治,荆南诸郡震动不安、南中等地蜂起响应。”周瑜叹了口气,说道:“虽无人妄议,但架不住人皆有多事之心,谁不会私下猜议”他目光移向远处,轻声道:“这次陛下命我去见黄公,既是看望,更是告诫。”

“河北豪民造反,南方蛮夷叛乱,若不是前些年平了山越,此时恐怕更闹得难以收拾。朝廷要废坞堡、禁私兵,就有人坐不住,试图以兵势胁迫朝廷。”刘姜清冷的说道:“依我说,皇帝是该早早将彼等禁绝,不然以后但有良策将行,彼等动辄兵谏,这如何了得周郎这回去荆州,不单是与黄公一晤,更是要慑服群豪。”

周瑜自然知道皇帝是要他以一个坚定地新政支持者的形象南下,劝诫黄琬的同时也要与这些冥顽不灵的老旧豪族划清界限。只是见黄琬的分寸他如何也要把握好,不然若是黄琬会错了意,将自己与当初王允的境遇联系起来,先行自裁了可就不妙。

“还有。”刘姜拉着周瑜坐下,望了眼亭外的假山池塘,细声说道:“你看重孙策,要将其引为助力,我也不拦着你。如今既然陛下已经不再有所猜忌,要想彻底当做徐晃、张辽这般的亲信,我看周郎你还得再做一件事。”

周瑜心里隐隐有了答案,只是不说反问:“什么”

“还能是什么陛下春秋正盛,今后掖庭就只会是这些人么”刘姜看了对方一眼,紧接着说道:“府上那个桥氏,当年还是孙策送来要与你结成连襟的,如今你消受不得,何不献给陛下他日再成卫氏故事,犹未可知。”

这些年周瑜一直没有亲近过小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姜的态度,他知道小桥在府上身份尴尬、刘姜也提防着对方,如今若是送到宫里去,或还真能两全。

既可以加深自己与皇帝、孙策的联系,让孙策一跃而成皇帝亲信,又可以尽早摆脱桥氏,虽然对方有许多方面符合周瑜的喜好,但也不能因此影响到周瑜与刘姜的关系。

“这个主意好。”在刘姜的注视下,周瑜作出了明确的答复。

刘姜这才满意了,微微颔首,其实这个想法她在很久以前就做过打算,将桥氏献给皇帝,对周瑜来说是一举两得,对于刘姜自己又何尝不是

在周瑜奉着诏书启程南下以后,朝廷选定了吉日,正式册立了皇子刘为太子,借此安定人心之余,又连颁诏书,开始全面推行河东新政,在各郡县比照朝廷设置曹掾,进行中央垂直管理,限制地方察举与征辟,以科举考试录用为主流。

一连串的大事新政之下,朝野士人目不暇接,而似乎与周瑜在荆州抚慰老臣黄琬毫不相干的是,河东太守杜畿低调的升任青州刺史,原刺史蔡瑁改任东莱横海校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