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八章 思精韵高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论治则曰立志,论事则曰从权。”――――――――左传襄公二十七年p

朝廷有太医署、太医院两个衙署,前者是以医为主,诊治皇帝以及公卿大臣,后者则是以分科教习医学生、诊治三辅士民为主。p

太医令脂习出身京兆大族,无论医术还是经术都有很高的造诣,为人慷慨大度,深得士人尊重,但也仅仅是尊重。可若是有什么疑难杂症、或是问朝廷哪位太医医术最高明,人们都不会第一个将脂习考虑在内,而是会在华佗与张机二人之间犹豫不决。p

华佗既善于外科,也善于汤药,张机着重于研究医理,熟悉风寒痹症,诊治脉案。他们二人在医术上不相伯仲,但论及为人处世,却并不相同。华佗或多或少有一颗功利之心,常常为达官贵人诊病,而张机却喜欢走访民间,不辞辛劳的为百姓诊治。p

当然,世人皆为名利庸庸碌碌,在皇帝看来二者的人品都没有什么好褒贬的,华佗也不是不为黎庶治病、张机也不是不登朱门,只是各自的偏好不一样罢了。p

所以在面对谁主动请命南下交州、诊治军士的问题,二者各自给了不一样的答案。p

华佗凝眉沉吟许久,最终仿佛是下定了决心,沉声答道“臣以为,军士疾疫俱是同样的症候,只要远离卑湿之地,用一味药多加诊治,痊愈倒是不难。眼下难的便是南方瘴疠,该处卑湿多蚊虫,朝暮之时、山间弥漫妖雾,蔽人耳目,害人肺腑朝廷要想大治南方,必得先治此瘴疠方可。”p

“从长远计,确是如此。”皇帝漫不经心的拨弄着案头的医书,那是他刚才让穆顺从一边的箱箧里随意翻检出来的,他点头说道“我记得太史公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不待贾而足无饥馑之患,只惜瘴疠横行,北来流民难以为生,多少良田藏于湖泽。倘若能解决此道,兴治南方,岂不比辟土千里要强”p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南方瘴疠多种多样,要想研制药方,不但要冒着生命危险,还要花费许多年的时间。华佗心里想着,自己对风寒等疫症并不擅长,若真去了交州,未必能在短期内攻成归来p

“愚臣浅见。”华佗斟酌着说道“不妨征召南方巫、医,采集众方,让太医院先有个了解,然后再组织南下。不然,太医署诸医及太医院诸生皆不熟瘴疠,贸然南行,虽不说无济于事,但也难成大用。”p

“先采集病症、偏方,征调良医共商疾症,的确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皇帝轻声说道,从而转头看向张机“张君以为呢”p

张机年岁与华佗相仿,但更为仙风道骨、出尘绝世。皇帝有时候以为,像对方这样气质的人,不适合做官,反倒适合入山修道。只听张机捋着胡须,缓缓说道“臣以为,华公所言的确妥善,只是凡事必要亲以身践,长安远离江南,中原医者不识瘴疠,谈何究其病理是以与其征辟良医入朝,倒不如从选拔良医南下,就在当地探寻究竟。”p

“这么说,张君是想毛遂自荐了”皇帝笑着说道。p

杨琦在一旁插话说道“张院副是荆州人,熟知南方水土人情,想必也曾遇到过瘴疠。若说南下诊视疾疫,确实是合适的人选。”p

张机本无入仕之心,只是禁不住故友乡人的劝说、以及自己也想来看看传闻中的太医院是何等模样,这才动身来到长安。如今蹉跎岁余,虽然太医院教习弟子,可以救治万民,满足了张机的愿望,但张机也因为繁琐的教学与出诊,耽误了他最牵挂的著书事业。p

如今正好得了个机会,能够从碌碌的长安返回乡野,张机自然当仁不让“臣不才,愿往交州诊视瘴疠。”p

“善,张君果有古良医之风。”皇帝赞许的看了张机一眼,当即说道“传诏太医署、太医院拣拔良医,随张君南下交州。再命荆、扬、益、交四州郡国察举良医一名,公车传送长安。”说完,他忽然想起一事,像是对张机的行为预先做出犒赏,又像是出于某种趣味“即日起,张君入台试守尚书郎中,随行南下诸医,皆听其令,许上奏疏。”p

尚书郎往往从孝廉中选取,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满三年后方称侍郎。即便是如今尚书台经过皇帝的改制,以尚书、侍郎为重,其下的官职却是没有变。p

张机曾经被举为孝廉,皇帝这一任命也是恰到好处,华佗在一旁看得眼热,却是无话可说。p

在皇帝另外赏下安车、衣物,摆驾离开后,华佗悄悄将张机拉到一边,说道“仲景南行,是为拯百万生民,佗不得随之,心中实在愧甚。”p

“元化。”两人都是医术高超之辈,平常有许多谈得来的地方,早已视为医术上彼此竞争的对手、同时又是伙伴。张机说完叹了口气,他知道对方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顾忌的地方比他多“你知道我为什么想要南下治瘴疠么”p

“是为了南方百姓”华佗应声说道。p

“我是南阳人,孝灵皇帝的时候天下多次大疫,南阳当时也是瘟疫流行,多少人因此丧生。我南阳张氏也因此人口凋零”张机淡淡的说起往年故事,在他那清澈的双眼中饱含着回忆与哀伤。p

“那时天下何处不是如此呢”华佗叹了一声,复又说道“我那时便已开始行医救人,料想仲景亦如是吧”p

孰料张机自嘲的一笑,也不避短“当时我熟读医书,自诩精通,便出手为乡人诊治。结果十个人里有八个药石无医,最后我眼看着亲戚故友因伤寒疾疫而亡,自己却束手无力”他长长的叹了口气,眼睛不知在何时已经红了“元化,你有过治不好人、反倒把人治死的么”p

“我”华佗早已陷入震惊当中,他不肯相信当今医术与他并肩的张机张仲景,在年轻的时候居然是个治死过人的庸医华佗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心情,缓缓说道“伤寒之症本就难寻病理,不易救治,即便是良医也难保自身仲景当时还年轻,此事也不能全怪你。”p

“所以我从那时丢掉了家传的经书,一心穷究医理,发誓要除绝天下伤寒,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那些死在我眼前的亲友。”p

张机是何等风度翩翩的人,一旦谈及过往,便难免情感流露。华佗是第一次看到张机失态的样子,一时之间他也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次张机请命南下,未尝没有他的私心,可他的私心又是为了谁呢p

华佗再一次为自己感到惭愧了,他拍了拍张机的肩,神情凝重的说道“我有几个劣徒,在沛国时便跟随在我身边,药理也算知道大略。如今到了长安以后,见不到那些繁多的病症,我常担心他们会因此少了见识、沦为庸才。如今正好仲景不日南下,倘若不嫌,就把吴普、樊阿几人带走吧。”p

张机南行要遇到许多艰难险阻,自然不会拒绝华佗的高徒,他感激的连连道谢,华佗却是心中有愧般不愿接受。p

“我还有几个病人未能得到治愈,离开前恐怕无暇诊治,彼等的病症、药方我会留下,还劳元化为我看顾一二。”在回自己居处之前,张机有些不放心的托付道“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医学生”p

“这些我都省得。”华佗摆摆手让对方放心,他忽然想起一事,问道“王粲现在凉州,仲景可有给他药”p

“给了,服不服用,便是他的事了。”张机叹息一声。p

“此人年纪轻轻,你却说他活不过四十,任谁都会生气的。”华佗摇了摇头,在张机回去收拾东西之后,他又向徒弟交代了出行的事宜。末了,华佗忽然想到,自己或许也不能长久沉迷于俗事,最起码――自己要将那份青囊里的东西写完。p

在长长的御道上,皇帝的大驾正从原路往北宫门回去,今日视察了格物、太医两院,收获确实不少。以马钧的聪明才智,不难发现从石灰到水泥之间的联系,从而延伸出钢筋水泥、或是三合土,对于道路、堤坝、城墙等建筑都有大用。p

至于南方的瘴气,眼下没机会得到金鸡纳霜,但好歹有遍布天下的青蒿,张机有治理伤寒的丰富经验与高超医术,要攻破这道关卡其实不难――西汉时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过青蒿入药的记载。p

因为皇帝没有在太医院等地耽误太长时间,见天色还早,皇帝拉了拉车厢内的绳索,摇响了外间的铃铛,穆顺立时敲开车门朝内探了探首。p

“到长公主府上去。”皇帝朝穆顺吩咐完,这才又向骖乘的荀攸、杨琦二人解释道“说起来,长公主自从建府以后,我还未去过一次呢。”说完不待两人回复,顾自说道“刚才说到哪里了”p

“说到了南中诸事。”荀攸轻声道。p

皇帝要到长公主的私府去,他与杨琦这些外人不便跟随,用不了多久是要半途下车的,所以有什么政务要长话短说,尽快决断。p

“是了,南中。”皇帝正色道“前几天傅干特意奉诏入长安,向承明殿详细叙述了一通,自赵公点出南中异样之后,益州刺史邯郸商也接连上疏自陈依我之见,南中就如病情,越早根治越好。”p

“陛下睿鉴。”杨琦微微闭着眼睛,他近来总感到头晕,不知是坐久了还是因为在车中受到摇晃的缘故“只是眼下南中蛮夷畏惧天威,不敢起事,又凭恃朝廷距此偏远,发兵不易,故有恃无恐。然朝廷素以仁义治天下,岂能生事于人,失理于先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p

“如今不能动兵,但也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不加以防范。假若以后突然生事,益州无将,邯郸商又不知兵事,届时应付得了么”皇帝看着眼前茶碗里的水随着车身的摇晃不断出现细微的涟漪,却无一滴溅出来。p

“太尉与骠骑将军正在议论裁兵,朝廷不能在这个时候于益州新添一军,那样既与陛下裁兵休息之意相悖,又会使蛮夷有所惊动。”荀攸看了眼杨琦,旋即低下了目光,淡淡说道“臣以为,不妨设置一职专管南中诸事,其职权可比照护匈奴中郎将、护羌校尉等。”p

“护蛮校尉”皇帝应声说道,又立即否定了这个称呼“还是叫降都督吧,南抚夷越,以定纲纪,此职在战时可领南中五郡郡兵,平时兼管夷务。”p

“陛下。”穆顺敲了敲车门,提醒快要到长公主府了。p

皇帝这便命车速放缓,好让荀攸、杨琦等人换车各自回去,临去前,皇帝已想好了一系列的任命“交州现今兵力微弱,命沮隽自行募本地土人参军的同时,再命捕虏将军吴景,即日携所部兵马三千人南下接应,震慑不服。”p

吴景是孙策的舅舅,现今仍跟随着孙策驻兵汝南,皇帝不但再一次调走了孙策仅剩的部下,更是连他自己也被调派他处“孙策麾下兵马不俗,就地裁撤为郡兵倒是埋没了,索性就去南中降蛮夷吧。”p

降就是降服的意思,孙策的兵马在经过徐晃几次三番的裁撤过后,只剩下六千人,此次吴景带走一半入交州,剩下的也将要伴随他到荒僻的南中去。也不知那不毛之地的南中最后是被孙策降服,还是降服孙策。p

皇帝驾临长公主府并没有提前多久传报,万年长公主刘姜仓促之间在阶下相迎,姐弟见面,又是私邸,没有多少繁文缛节,两人便一前一后往里面走去。p

在途径一行跪伏稽首的家臣、奴仆时,皇帝忽然站定,视线从人群中看到一个为首的身材短小、相貌并不出众士人。p

在看了一眼这个士人后,皇帝继续抬步往里走去,一边随口问道“张松此人如何”p

那士人正是益州人张松,朝廷收复益州的时候,他与其兄积极的与来敏接洽,密谋献州归复,事后又积极配合大军维持益州治安、稳定民心。在当时的入蜀主将裴茂的举荐下,大批益州士人被征辟入朝,张松也是其中之一。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