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贵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p

“陛下说笑了。”一个稚嫩的声音从雨声中响起,在淋漓的雨声中,少年的声音犹如被雨水洗过一样清晰干净:“若无天助,何以仁人贤士、猛将忠臣,毕集于宫阙之下何以甫一东征,则曹、刘皆云集响应可见天助者,势也,实非一二星子辄能变之。”p

“孔明说到我心里去了。”皇帝看着那模样俊俏的年轻人,低头轻笑一声,忽然从榻上立起上身,身子朝后一探,腰肢也随之往后拉伸,肚腹露出一道曲线。p

众人见他仰身往后伸手探物,半个身子悬空在榻外,生怕他掉出去或是闪了腰,一时皆惊起欲往前扶。他们到底是犹疑多虑了半分,不见那被唤作孔明的年轻人一个迈步走了过去,一手扶住皇帝的肩膀,一手径直伸过去。p

诸葛亮人高手长,伸手一探,便为皇帝拿下想拿的东西。p

是那柄造型古朴的长剑。p

诸葛亮将皇帝扶好后,然后向后退了一步,双手捧着剑恭敬的举过头顶献上。p

皇帝看到他这副规矩谨慎、又照顾体贴的样子,不禁发笑,他伸手将剑取了过来。刚放在膝上,接着又一把抓住对方的衣袖,用眼神向他示意了自己对面的一个空位置。p

诸葛亮再拜了又拜,这才倒退着走到案几的另一边,与皇帝对坐。p

“为什么讲你说到我心里去了呢”皇帝一边抚摸着那柄长剑鞘上装饰的七彩珠玉以及诸色纹路,一边看向诸葛亮、裴潜等人:“我汉家自高皇帝以来,贤圣之君凡有十数,深仁厚泽,德被于人者深矣。故有大乱倾覆,亦是去而复来,再受天命。可若是自以为天命在侧,后世子孙便可有恃无恐,任意妄为,这天命还会助么”p

这话有些振聋发聩,众人稍微愣怔,细思又不是没有道理。p

“就譬如我”p

皇帝指了指自己,看着诸葛亮沉思的面容,轻声说道:“说是如有天助,我便可以懈怠不成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道理,就连高皇帝、光武皇帝得天下,也是筚路蓝缕,艰辛备尝。朝廷能有今时今日的局面,虽是冥冥中自有天定,但最紧要的,还是彼此君臣,上下一心,矢志复兴的缘故。上不负天心,下不负人望,这才是我刘氏三兴的根本。”p

原来皇帝是不愿意过分渲染天命的作用,这不仅会让后人产生懈怠的执政危机,更会让一批人的努力得不到肯定。何况,他始终坚持民本的理念,也时时刻刻的试图将其灌输给最亲近的秘书郎们,此时更应该引导他们,而不是任由他们或后世继任者整日将天助、天命挂在嘴上,将这一切视作是理所当然的。p

“臣等惭愧。”众人诚服,离席拜谢道。p

“天命归依何处,但凡仁人志士,无不明见。而彼袁氏愚妄不知,敢抗天威,是自作孽。”皇帝话锋一转,一手把住剑柄,缓缓将长剑抽出一截,只见寒光毕露,清光冽冽:“这是高皇帝斩白蛇所用剑,亦是领役徒戍卒起兵之剑。奉于高庙四百年,至今犹如新发于硎,乃我刘氏传世之宝。如今带来,正是要借其锋锐,诛斩逆臣”p

斩蛇剑经四百年被刘氏珍藏、保管,与孔子履并存一处,由于斩白蛇的神话,此剑被视为天命在刘的象征。皇帝出征前特意去高庙将其请了出来,正是要借此宣告正统与天命,可他刚才这话,似乎又与前言相悖。p

士孙萌、王粲、韦诞等人有些糊涂,彼此相望,眼神之间俱是茫然。就连年长的秘书丞扈瑁也是一头雾水,皱着眉在哪里思索着。p

天底下能懂皇帝的人并不多,一是皇帝不肯将自己的心思直截了当的暴露出来,二是上位者之威不可加,往往在于言行所塑造的神秘感与不可测。p

诸葛亮的眼睛依旧神采奕奕,他虽然不能全明白,但皇帝对人的重视很让他感到共鸣。p

皇帝看着对方亮晶晶的眼神,忍不住笑了一声,顺手将剑插了回去,道:“你叔父前日有战报来,说张辽很是得力,在黎阳打了几场胜仗。”p

在将诸葛亮几兄弟送入长安,安定下来不久后,叔父诸葛玄很快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河内太守。此时他正与护匈奴中郎将张辽袭扰魏郡,牵制了蒋奇等人大量兵力。p

诸葛亮很坦诚的说道:“叔父不懂兵事,此皆张将军之功。”p

皇帝笑道:“终有他一份军需调度的劳绩。”说完,他又看向扈瑁,道:“扈君以为呢”p

“人人竭忠效力,共扶汉室,既少不得将士用命,更少不得大臣帷幄。”扈瑁低声说道。p

他是颍川士人,早年只是一个尚书郎,其为人机警,当年关中大旱,皇帝祈雨而降,他是第一个赶来庆贺的。皇帝有鉴于他对机会的敏锐,让他补上了秘书丞的位置。p

如今秘书令荀悦、秘书丞扈瑁俱是颍川士人,皇帝此刻心思有了变化,脑中在想着给他调一调位置。p

想到这里,穆顺端着一只小炉从帐外走了进来。帐篷里一旦下雨就会阴冷潮湿,穆顺怕皇帝受凉,特意跑去别处扇燃了一小炉炭,此刻捧进来搁在皇帝脚边。p

“荀君与贾公呢”皇帝慢慢收起了思量,问道。p

穆顺留意着此事,低着头细看炭火有没有被雨水溅湿,轻声回道:“奴婢来时,恰好瞧见彼等正往这里来。”p

皇帝哦了一声,将剑抛给穆顺,让他放回原处,再不说话。p

行军途中,皇帝在无事的时候常常唤秘书郎共会,等到商议机密的时候,又会让他们避让开去,这早已是一个习惯了。p

可今天皇帝偏偏留下了诸葛亮。p

荀攸、贾诩进来的时候,诸葛亮正长身而立,垂手站在帐门边为他们揭帐。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反应过来,直到看见是诸葛亮,这才在心里恍然一声,冲其颔首。p

“接到沮隽了”p

手机站: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