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暂寝之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p

未央宫,宣室殿。p

暂佩令印的平准丞鲍出正满脸惭愧的向皇帝禀告首级事件:“臣等奋力搜捕,终在里巷发现贼子踪迹,经过验看,死者多为羌胡,至于为首者,却是不曾得见。”p

“话要说清楚,是始终未曾出现,还是让他事前逃脱了”皇帝的语气里似乎带有些许不满。p

鲍出把头低了下去,赶紧补充道:“禀陛下,是始终未见贼首,许是早已逃离,不在城中。”p

漫长的寂静后,只听皇帝轻声说道:“罢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不用再大张旗鼓的去查,尽管让坊间说他是游侠仇杀,也不得有任何其他的说辞。”p

“臣谨诺。”鲍出心里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张超虽然早已因罪罢黜,但好歹也是士人中的一员,贸然被人杀死,还是以这种羞辱的方式丢弃在闹市街头。幸好张超在此之前就死了,首级虽然得到保存未有腐烂,但仍出现一定程度的脱水、再加上从高空摔落造成的损坏,很少有人能认出这颗首级的身份。p

只要将这颗首级处理掉,再按皇帝所说的去引导坊间舆论,将它大事化小,事情也就好办了:“臣回去后,必将监视流言,也要在暗处密查贼子。彼等混迹京城,是臣失职,还望陛下允臣戴罪立事。”p

“长安城关乎紧要,的确要逐一排查细作,以防生乱。”皇帝面色稍霁,鲍出为人正直果敢,不通经济、又不同算计,对于平准监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领头人。这也是为何贾诩升任直指绣衣使者后,皇帝迟迟不让平准丞鲍出继任的缘故。p

如今见鲍出思路还算敏捷,皇帝也抛开一时的不悦,索性给他一次机会:“但这样的担子也不能全靠你一人来扛,之后会有诏旨颁给执金吾、城门校尉、京兆尹、长安令等人,要严守门户、闾里,遇见可疑者,皆要严加盘问。尤其是河北口音与凉州口音,定要细细追究,若是东征之时,长安出了丝毫乱子,尔等皆要治罪”p

“唯唯”鲍出战兢的稽首应下。p

“此话我自会在诏书示下,司马防、伏完皆当知之。”皇帝微微颔首,说道:“你退下吧。”p

鲍出缓步倒退出殿,才松了口气,才陡然发觉背后早已被汗水浸湿了。p

为官不易,为官不易。p

鲍出喃喃自语着,回首看向宣室高高的飞檐,几乎遮蔽了半个天空。p

“陛下。”鲍出走好,陪坐的侍中荀攸开口进言道:“如今不但是袁绍已遣人与韩遂交通,更是朝廷游说河北诸豪强也败露于袁绍眼中。”p

“张超被杀,那张郃的态度”皇帝记得历史上张郃是投降曹操的袁氏故将之一,本以为凭借张超与张郃同乡同宗的情谊,与朝廷今时今地的威信,说降张郃几乎手到擒来,可谁知道途中会出这种岔子。p

袁绍此举看似泄愤、示威,给了皇帝一点颜色,但其实已经在无意中透露出袁绍已经开始对身边人有所怀疑。朝廷联系河北豪强的人员也不只张超一个,只要在袁绍已有的疑心上添一把火,就足以使其内部瓦解。p

“古来天子出师,没有不讲究堂堂正正的,用间、劝降,臣以为皆是微末小计,成与不成,无关大局。”相比起来,荀攸并不在意张郃究竟是什么态度,无论在什么时候,人心都是靠不住了,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实力,于是他认真的说道:“陛下既要以正得天下,就要以正败袁氏诸逆贼,让天下人心服。”p

皇帝正色道:“荀君说的极是,袁绍越是向我露出爪牙,就说明他越是心虚,此时东征的战机也正是时候想借此机会挑起朝议,将祸水东引至韩遂头上,我偏不能让他如愿。”p

荀攸从席上站了起来,对皇帝拱手说道:“今三军齐备,将士奋发,只待诏旨一下,指日可抵关东。四五年休养生息,汉室兴复,全在此一役”p

皇帝也是很高兴,这么多年的筹备,终于能有天让他一击破敌,统一天下,再续盛世,这是何等的伟业。当初高皇帝得天下用了七年,光武皇帝得天下用了十二年,自己用的时间或许会更短。p

二十岁不到就将手握天下权柄,尽管皇帝的心理年龄够大,也足以让他欣喜。p

朝廷出征关东几乎已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了,差的只是一份诏书与檄文,所有人都在为此忙碌着,甚至没有功夫去关心东西市丢的是谁的首级。p

在掖庭之中,伏寿近来也忙个不停,她听人说战事一开,少则三五月,多则三四年。为了让皇帝穿得好,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事做,伏寿亲手拿起针线,为皇帝赶制衣裳。人手不够,她便叫上左右赵氏、邹氏等宫人采女一起,有时宋都百无聊赖过来,也会被伏寿拉上。p

“是这么缝的”宋都拿起一块半成品给伏寿看。p

邹氏等人见了,皆嗤嗤的笑了起来。p

伏寿也颇无奈的接过,熟练的拆了针线动手去改,一边细心的教着。宋都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时不时地点个头,打个哈欠。她对女工实在不感兴趣,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去荡秋千,早知道就不来这里邀伏寿一起了,不然也就不会被她拉着做女工。p

伏寿看她心不在焉的样子,也不生气,只停下了手头上的活计,笑着说道:“你现在不学,等以后有了孩子,难道贴身衣物要让旁人给织就不成”p

“为何不能呢”宋都随口说道,紧接着反应过来,脸色通红:“你笑话我”p

伏寿笑着否认道:“我可没有笑你。”p

皇帝近来对后妃时有招幸,其中最频繁的还是董皇后与宋都,听说皇后已经被临幸过了,伏寿想着,以宋都的宠遇,临幸早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p

她几次见宋都都想开口去问,可这房中之事每到了嘴边,却又总是说不出口,如今旁敲侧击,伏寿见宋都的神色,自谓是发现了端倪,证实了猜测,心里头却不见喜悦,反倒有些失落。p

有些事情,或许等到最后才是好的。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