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p

京兆尹,长门亭。p

由于本地的蝗虫所剩无几,为了保证雨后的农时,亭长与里正在商议一番后,只留下十来个村夫帮助捕蝗使苏则继续搜寻残存的蝗虫以及土里的蝗卵,剩下的都打发回家修整农田。p

由于工作量减少,他们一上午只是在各处田间、沼泽等湿地搜寻蝗卵,倒是清闲不少,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用饭的时候。p

苏则早已习惯了粗衣粗食,这些日子的相处也使周围的农夫们对这个平易近人的高门子弟心生好感,乡野村夫们吃饭没什么规矩,捧着饭碗聚在一处,一边吃一边闲聊。p

有的时候老人们会聊些几十年前的往事,说:“那时候西北处处都是羌乱,每一处地方是安生的,十年前还有几万骑兵跑到三辅,连长安的先帝陵园都有羌兵,几乎每年都是打仗、旱灾、蝗灾、地震,咱也是苦啊虽说这两年日子也没好到哪里去,但起码知道朝廷在乎咱们,年年给修水渠、发粮食、免赋税,这日子只有越见越好,过得才舒心嘛。”p

这个老人是乡里的三老,德高望重,一群人点头如捣蒜,纷纷附和道:“那是那是。”p

苏则静静地听着他们一言一语的吹捧朝廷,慢条斯理的扒着碗里的麦饭。马超说得对,这种没有油水的东西吃久了确实会反胃,但他又不肯当着这些人的面大鱼大肉,这样会让苏则觉得自己与他们的距离一下子拉开。那种感受看似高高在上,却并不是苏则喜欢的。p

“对了,张家的三郎怎么没来”一个人忽然问起道。p

另一人也想了起来:“是啊,这小子不是巴望着要来捕蝗么怎么还没来”p

“跟着捕蝗就不用照顾家里的地,他就是为了躲懒,此刻估计又跑到县邑里混粮食去了。”有个知根知底的人不屑的说道。p

众人听了,皆议论纷纷,似乎都很不喜欢这个张家三郎,苏则心里想了想,也记起了这么号人物。因为前些日子这个人抱怨旱灾、连带着埋怨了几句皇帝,所以让苏则记忆犹新。p

三老脸色顿时沉了一下,把筷子往碗上一磕:“这小子受人财货,诽谤天子,昨日已被亭长拿走了。”p

“啊这混账,什么话都敢乱说”p

“就是,这次若不是天子亲自求雨,咱们地里的谷子都要死了。他还敢诽谤天子,等他回来我非得教训他不可”p

听着众人不绝于耳的骂声,苏则目光一动,将手中的陶碗缓缓放下,目光所及之处,马超正在对面舔食着一只空碗,这么点东西,向马超这样精壮的汉子是根本不足以果腹的。p

关中的骤雨接连下了三四天,不仅极大缓解了旱情,还似乎也将百姓心头躁动不安的火气都给浇灭了,京畿三辅原来盛传的流言几乎是瞬间销声匿迹。p

苏则一直都觉得这些中伤皇帝失德的流言出现的太过蹊跷,看来背后确实有人在推波助澜,却不知对方是谁呢p

“诶你们看那边”一个人突然从原地站了起来,往西边一指:“好多的鹿”p

“好壮的鹿。”马超眼睛一亮,顿时抛去了手中的空碗,站起来摸向腰间的宝剑:“我杀一头来给你们尝尝肉。”p

苏则定睛看去,由于接连几天的雨水,就在一夜之间,本来因旱灾而荒芜的土地重新生长出嫩绿的草芽。西边的小坡上也不例外,这时除了青青的鲜草以外,还有一大群麋鹿在草坡上悠闲的漫步。p

马超兴致勃勃的带着几个精壮汉子走了过去,打算从两边包围,谁知才走了几步便忽然停了下来。p

只见在那群麋鹿中间,一匹白色的幼鹿正睁着水蒙蒙的眼睛四处张望。p

霸陵原是因为孝文皇帝的陵寝霸陵之故,而有此称,在此之前,它原有的名字叫白鹿原,相传是周平王东迁洛阳,在此原上见白鹿游弋而得名。孝武皇帝时在这附近新建白鹿观,归入上林苑的管辖范围,为皇室豢养麋鹿。p

如今此地再现白鹿,又是这个时间点,不免让人惊奇。经过查访,发现这群麋鹿来自阳平关,正是年初为司隶校尉裴茂撞破山上敌军营垒的野麋。当时裴茂使人从中挑选精壮雄美者,敬献给皇帝,打算以此化解旱灾而带来的人心隐患。哪知关中百姓都只当这个做饭后闲谈,皇帝知道后,便不闻不问,任由这些麋鹿在白鹿观的林子里自由生活,也许是白鹿观的值守人员疏于职守,倒让这些麋鹿跑到附近的霸陵原上去了。p

“平蜀一战,皆仰赖全军上下一心,将士用命,我只道麋鹿误闯敌营,并不信其有灵。”皇帝十分顾及将士们的感受,任谁也不希望自己付出性命博得的功勋被一群畜牲抢了去,在祥瑞与军心之间,皇帝选择了后者:“此番偶现白鹿,应是白鹿观原有之遗种。诏司隶校尉正清视听,民间不可胡乱宣扬,扰乱军心。”p

董承心中窃喜,连忙道:“唯唯太常陈公有奏,言王者明,惠及下,乃见白鹿,请移驾观之,不知陛下意为”p

一头白化病的鹿实在没什么好看的,皇帝心里漫无边际的想着,等到哪天闲下来把金鱼锦鲤培育出来了,放池里群游不还得吓着你们最重要的是,祈雨功成就已经是最大的神迹,这个时候再广开进献祥瑞之风,无异于锦上添花,只会得不偿失。皇帝皱了皱眉,不悦的说道:“太常这是闲下来了不是要组织祭祀、答谢山川社稷降下甘霖么一匹白鹿,何劳移驾就放在白鹿观养着吧。”p

有皇帝的这个态度,等若是同时将太常陈纪与司隶校尉裴茂这两个得力的竞争对手排除在外,这其中裴茂或许是不知情、被动的遭受算计,而陈纪却是揣摩错了上意,自动往圈套里钻了。除开这些人以后,左冯翊种拂仍在辅助车骑将军皇甫嵩进讨冯翊叛羌,一时脱不开身,剩下的人物也都没什么威胁,似乎尚书令这个空缺,董承麾下的吴硕已经是十拿九稳了。p

经历了白鹿事件之后,朝野内外都知道皇帝对祥瑞这些虚的东西不感兴趣、只在乎恢复民生之类的实务,于是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心也暂时偃旗息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皇帝喜欢脚踏实地干事的人,于是在关中兴起了一股实干简练之风,关中百姓们也很快从旱蝗的伤痛中走了出来。p

虽说人们不好再搜寻祥瑞以邀圣宠,但有些真正的、利与百姓的吉兆,却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上报给皇帝。p

此时正是九月上旬,许是皇帝吞蝗、祈雨时发下的宏愿上感于天,又或是这半月水热适宜,关中各地的那些早已过了时令的桑树忽然又生出了桑椹,百姓除了朝廷的赈济以及各家捕捉的蝗虫以外,在这灾年又多了一种充饥的辅食。p

算起来朝廷赈灾已有数月,耗费粮草无数,饶是座山也被掏空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皇帝势必要从别的地方想法子。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