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九章 当务之急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日知录卷七

自从拿下安邑之后,太原与上党的消息便更为直观的呈现在众人眼前。

一路追击黑山军、打着为朝廷平定河东叛乱的冀州牧袁绍,在请求入关被张辽拒绝之后,义正言辞的n张辽收容黑山贼张燕的儿子张方、并拦截地方平叛大军,意图不轨。并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带着手下四万余人围攻驻守壶关的张辽叛贼多日。上党太守骆俊几次投书,言河东叛乱只有朝廷做主,不需要袁绍越俎代庖,言辞恳切,袁绍却对此置若罔闻,反而围攻的势头愈加急迫。

“袁本初其性最是叵测,当年孝怀皇帝在时,他就敢带兵攻入南宫,擅杀宫人,可见其目无朝廷、自立之心久矣。此儿今至壶关,打着为朝廷平乱的名头,意欲何为,真当我不知道么”在卫氏庄园里的一处高阁之上,皇帝凭栏而坐,身前各自坐着北军中候王斌、侍中荀攸、平准监贾诩、尚书郎傅巽,以及特许旁听、增广见识的秘书郎法正、司马懿二人。

在见到上党太守骆俊发来的具体文书之后,最是体悟上意的王斌此时接下话头,作色道:“朝廷这些年威权不振,对各地牧守失于管束,倒教人越发放肆了许攸虽然死了,可范先与袁绍、与各家私通的信件却还在,这就是罪证不若将此大白于天下,看彼等还有何颜面自称汉室桢干。”

王斌的态度永远代表着皇帝的态度,何况这场叛乱明显就是出于袁绍的指使,此时趁火打劫、或者说浑水摸鱼的行为在众人看来也是殊为恶劣。简直与谋反无异,不过是样子做得好,在不明真相的人眼中,还真以为袁绍有着一颗拯危济难的心呢。

有王斌为皇帝定下了这次议事的基调,荀攸与贾诩等人自然知道该如何说话,荀攸先说道:“袁绍反心昭然,天下有识之士皆共睹之。只是臣愚见,将其罪证与行迹公布天下,可则可矣,但这公布的时机,却要商榷一番。”

“臣附议。”贾诩跟着说道:“若是这个时候传知内外,朝廷必得对冀州倾力用兵,以振威势。而此时青徐混战、并州胡乱、关中才安静不久,尚未修复,若是一味与袁绍死斗,即便得胜,也恐为人渔利。”

王斌虽解其意,仍不禁皱眉问道:“那如何才是最好的时机”

荀攸淡笑不语,贾诩也抚着须不说话,反倒是侧过头看向端居末座的法正、司马懿两人。

随着皇帝与王斌等人的眼光一齐望来,法正两人如何不知这是一个特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当即跃跃欲试,准备放言高论,可法正到底有些矜持,他忍不住把目光看向司马懿,只见司马懿谦抑的一笑,微微抬起右手示意,大方的将这个机会让给了法正。

法正感激的回之一笑,在席上挺了挺脊背,略微往前倾了些许,抬声说道,既是回复王斌、又是回复皇帝:“小子以为,至少要等青徐之战有所定局、或是并州匈奴得以击溃之后,方才是最好的时机。到那时再布告袁绍之罪,命青、徐、幽等诸州方伯共讨叛逆,朝廷则可居太行之高以临冀土,拥虎狼之兵以窥时局,待众皆疲惫,朝廷再以逸待劳、一举破敌。”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而后又看向司马懿,期待这个比法正的年纪还却在声援裴茂的事件中颇有智声的秘书郎在这件事上有什么高见。

在这些权重的近侍亲贵面前,司马懿虽然毫不怯场,但说出来的话却让人有些失望:“法君所言甚善,臣附议。”

法正微微有些讶异,他刚刚特意没有把话说全,故意留了一手,就是不想欠人恩情、想以此报答司马懿谦让之举,让彼此同受众人青睐。谁知道司马懿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这让他有些捉摸不定,想报答的举动也落了空,而贾诩、荀攸的神色则更是有些意味深长。

皇帝似乎早有预见,司马懿这不仅仅是藏拙,而是故意让法正欠人情,恐怕这次议事结束后,法正会因此与司马懿好好说会话,然后司马懿就顺理成章的增进彼此情谊

他认真的看了司马懿一眼,淡淡说道:“嗯,一应人证、物证皆在我手,谅他也无从辩驳。这些天若是贸然拿出来了,公孙瓒、吕布、曹操诸人未必会因此响应朝命而休战,也不会那么快放下仇隙携手对敌,反而可能会彻底激使袁绍走投无路、做出不智之举。将其留着不发,也能起到让袁绍投鼠忌器的效用,至于其他的且待青徐等地的消息吧。”

话毕,皇帝又吩咐道:“公悌,你来拟写诫书,要严斥袁绍无故擅离辖境、攻打邻郡的举动是为越权,并言河东已定,命其速速退兵,不可稍有迟疑。”

尚书郎傅巽立即倾了倾身,答诺应下。

“陛下睿鉴,为今之计,是先制匈奴、再退袁绍。”荀攸陈计道:“一者匈奴胡人残虐百姓,攻打州郡,无论于民于国,都应先击退外贼。二者,太原、西河在河东、上党之北,若是朝廷遣军至壶关先击袁绍,而彼等皆为匈奴所据,则背后必将受敌,不利于战。三者,张郎将用兵稳健,麾下有兵马数千,凭恃壶关天险,一时也不必忧心变故。”

“上党的情势看似危急,其实甚是稳固。”皇帝点头说道:“不过壶关那里粮草、军械可还足用这次王邑从各家抄没的资财、以及这几次交战缴获的辎重颇多,可先使人押送过去,一来壮其师旅,二来也向上党郡守骆俊等人宣示朝廷在河东的胜况,激励人心。”

王斌这时忽然说道:“上党多山径,不利骑乘,可使虎贲调兵二千、再从河东降卒拣选三千青壮,凑足五千人。既是押送粮草、又是派遣援军。”

把南军调出一部分去守上党,等若是将其排除在接下来北上并州的战事之外,皇帝知道王斌这是在为北军争取出战的机会,心里也正有此意:“可,余下的南军便随我在安邑休整,北击匈奴的事,就全交由北军了。至于怎么个打法,还得要诸君群策群力了。”1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