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捐弃阶资,幸进者不以为奖励之公,而阴喜进取之独巧。”清史稿选举志五

王辅又低头闻了闻味道,这才恍然道:“这不就是荼荈么臣听说这个东西要先烤焦,然后捣成末,用热水浇烫,还要加些葱姜之类的东西。喝了之后不仅能醒酒、还能提神解困。臣以前喝醉了,常用这个来解酒。”

他不明白皇帝为何要给他这个药,只见皇帝莞尔一笑,转而说道:“我近来连夜看书,为了提神,太医令就进献了你说的这个荼荈。提神倒是有效,就是太难喝,我让太医将这个改了个法子去烹煮,功效不变,味道却比以前要好。”

王辅暗地里撇了撇嘴,心里说这个东西比以前还要难喝。不过他转念一想,皇帝对这种小道如此郑重其事,还特意为其创造了一个字,可见皇帝是真的喜欢弄些小东西的。

眼下正流传着这样一个风言风语,说皇帝从骑射而改进马镫、马蹄铁从玺印而得来启发,让工匠研制出了印刷之法又为了方便习字而督促匠人改进造纸术。

虽然每件事都有其因由,不是无中生有,而且每件技艺都于世有益,展现了皇帝对于这种旁门左道有着独特的天赋。但皇帝的这种行为,未免有些太过于注重这等奇巧末技了,甚至与他树立的明君形象有些不符。

古时明君,谁不是忧心国事、治烦理剧,就算有个人爱好,那也只是喜欢音乐、辞赋而已,有几个犹如工匠一般做这做哪的

王辅为此而感到担忧,他本来打算投其所好,将善于制作的马钧举荐给皇帝,然后顺带引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了这个流言之后,自己要做的事恐怕会很难办。

然而皇帝似乎并没有将流言放在心上,甚至还研制出了茶这种看似毫无益处的东西,可见皇帝是真的对这些小道感兴趣,就像他的生父孝灵皇帝对辞赋书法的兴趣一样。

“唯,君上新创茶字,又改进烹制之法,实乃天赐聪慧,是臣下所不能及。”王辅奉承道。

皇帝得意的一笑,复又正色说:“此小技而已,你冒雨前来,是要说昨日太学的事”

“唯。”王辅赶紧将昨天所见的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在提到太学报名的情况时,皇帝不易察觉的皱了皱眉,说道:“报明经的人还真是趋之若鹜,你可见到报名的人中,是冠姓大族的子弟多些,还是寒微单家的子弟多些”

王辅回忆道:“一听说太学录生不限家世、束脩又少,是故三辅一带有许多寒家子弟试图登门。只不过有识字句读方可入太学的条件在,最后多是冠姓子弟入学。”

在这个时代能读得起书的最差都是小地主、小豪强,这些小地主豪强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寒门,他们除了声望与经济基础比不上那些望族以外,在本质上依然是属于统治阶层的一员。

而真正贫寒的底层人民,要想接触到知识就只能靠运气,最后能出人头地的实在凤毛麟角。

皇帝迫切需要的是一批真正的底层寒门做他的基本盘,只是太学的门槛不能设得太低,总得考虑到士族的意见,所以皇帝只得用别的法子来转进。本次最终能有一批侥幸识字的寒士入学,就已经算是达成皇帝的预期了,至于数量,倒不必太过强求。

“臣在太学门前,遇到了一个人。”王辅小心看了眼皇帝,说道:“此人名唤马钧,因为口吃而被胥吏刁难,不得入学。臣见他家境寒微,品性端正,这才与他结交。没料到此人心有巧思,善于营造雕琢,臣想着君上近来颇好此道,故而”

“马钧”皇帝微微抬起眉头,有些讶然:“想不到你还能遇见这等人物。”

王辅见状,底气更足了,道:“唯,臣下不忍见此人流落在外,故而荐举于陛前,望君上睿鉴。”

皇帝突然笑了,像是第一次认识王辅似得看着对方。

他知道王辅喜欢投机钻营,只是没想到这次居然撞到了点子上,似乎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皇帝试探说道:“这人声名不显,我如何能用他你也不像是贸然引荐的样子,应是另有一番说法吧”

“君上睿鉴。”自己的想法被皇帝看穿,王辅索性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不知君上可曾还记得鸿都门学”

孝灵皇帝喜欢书法辞赋以及音乐,于是在鸿都门下设学,募学子习练,并以高第者录官。最后遭到几乎所有士人的抵制与反对,因为苦心钻研经义的人晋升艰难,而研究旁门左道的人却能以此幸进,士人心里自然会不服气。

鸿都门学的开设,除了是孝灵皇帝的个人兴趣以外,无疑也是对纯经学取士以及地主豪强对教育、舆论垄断的一个挑战。虽然他最后还是失败了,但也给了皇帝很大的启发。

皇帝在设计太学新制的时候,就曾考虑过增设工科,专门负责研究发明农用、军用以及民用技术,并借此将新技术推广开去,把生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为了营造研发技术的氛围,势必要提高工匠的地位与待遇,也要给予工科在太学与明经等科相同的地位,甚至还要在相关部门提供职位。

如此一来,就又会陷入鸿都门学遭遇的困境,有前车之鉴,皇帝自然不会重蹈覆辙,而是要选一条更为迂回的法子。比如在传授农业知识为主的经营科就夹杂了些许水利工程的内容,等到经营科未遭受多少阻力、顺利设置之后,皇帝就要准备开始下一步的动作了。

皇帝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语气有些捉摸不定:“你是说以习练书法、辞赋、琴瑟为主,并以此拜官的鸿都门学”

王辅低眸盯着碗里悬浮着的茶叶,说道:“唯,臣下的想法是效仿鸿都门学,专为君上钻研巧技。”

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露骨,就是想寻个由头招募巧匠,投其所好,制造或是改进一些小东西来讨皇帝的欢心此外,若是能真的重建鸿都门学,那这些人就将会收录为官,作为提倡者的王辅必然会瞬间拥有大批在朝的支持者,这对于他王氏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这才十五六岁、又未曾在史册留名的王辅能想到这种图谋,还真不枉他整日在秘书监跟法正、裴潜这些人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可以说是智谋渐长,皇帝在心里如是想到。

7爱看小说的你,怎能不关注这个公众号,v信搜索:rd444或热度网文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