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犹疑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p

汉建安三年九月初十。p

会稽郡,钱唐。p

孙策在此驻兵很久了,自从会稽太守陆康死后,他的确有趁机吞并会稽的念头。只是陆康虽死,他的一干故吏如功曹虞翻、门下督董袭等人仍抵抗不从。p

在遣派使者试图和平接收会稽的希望落空后,又打探到朝廷与二袁的战事一触即发。在这个关头,孙策颇有些投鼠忌器,不敢真的对会稽动兵,以免彻底开罪朝廷。p

“若非朝廷意向不明,我又不肯跟着袁术赴死,会稽那些人又如何会是我的对手”孙策骑马沿江而行,钱塘江上波光粼粼,映照着对岸不远处的固陵。p

会稽郡功曹虞翻与战败避难至此的吴郡太守盛宪利用各自名望、家世,集聚了数千兵马屯驻该处,领兵的将校正是原丹阳太守周昕。p

固陵曾是春秋时期大夫范蠡屯兵之处,其陵坚固可守,故有此称。周昕本不足为惧,他早前就已是孙策的手下败将,不然也不会从丹阳逃至会稽。只是除了固陵大营之外,眼前的钱塘江上搭建的水寨舟船防守严密,却是孙策最初尝试进兵的最大阻碍,而统领舟兵的,正是陆康生前为了练兵而招徕的门下督董袭。p

这样的阵营,以不知兵的盛宪为首,进取虽然不足,但防守却是差强人意,当日朱治几次渡江皆不得过。如今孙策提兵两万,虽说拿下会稽易如反掌,但局势变幻,却让他投鼠忌器了。p

被孙策表为吴郡太守的朱治年过四旬,是跟随孙坚的老将,资历不比黄盖、程普等人差。这几日他深为懊悔,当初若是早些设法用计,击溃盛宪等人乌合之众,孙策如今早该提兵长江,伺机北上了。p

“到底是我一时犹疑。”朱治面色黝黑,鼻梁高挺,颔下留有长须。常年的风霜刀剑在他的脸庞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此时他错后孙策一个马头,惭愧道:“当初我听说守丧之师,义不能讨。陆公在江东颇有德望,我怕贸然攻之,徒惹州人非议,是故犹豫了一阵,没想到会让彼等趁机团聚起来。”p

“朱公有君子之义,我岂能怪你”孙策淡淡的说道,一抹愁云在眉间怎么也化不开。p

他的叔父孙静一直在吴郡老家照看宗族子弟,此番孙策路过富春,特意回家将他带了过来。孙静生性淡泊,却富有才智,又是自家人,正好是孙策目前所急需的:“我军至此非是为了会稽,而是借由讨会稽、山越之名,隔江行观望之实。”p

孙策忽然勒住坐骑,转过半边身子,恨恨的说道:“若非是彼等颍川士人设计谋我,我岂会是这等境地”p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p

孙静定定的看了他一眼,在心里蓦然叹了口气,道:“二袁虽然势大,但到底不是一条心其兄弟之间早有龃龉,如今迫于形势互保,他日必有纷争。而反观国家睿智神武,国势如日落又升,再现光芒天下还是刘氏的。”p

他知道孙策心里已经后悔了,并且有主意了,只是不知是什么缘故迟迟不肯下决定:“且不论朝廷对孙氏有何看法,当此之时,朝廷两面作战,局势必然艰难。只要你举兵反正,响应义旗,朝廷为求千里马,难道还会丢下你这根马骨至于以前的事,那都是要在以后考虑的了。”p

这些道理孙策不是不明白,只是他心中有愧,低声说道:“我见利忘义,不识长远之计,他日若回朝廷,该何以面目见公瑾”p

孙静恍然,旋即怒其不争:“你这样就有颜面见你泉下先父了”p

跟在后头的吕范熟知孙策心意,知道他不仅是自觉愧对周瑜,更是心存侥幸,认为现在二袁合力,朝廷征讨的重点皆在于彼。他大可以躲在背后从容经营,壮大实力,等到局势明朗时,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将利益最大化。p

只是此时孙静这个长辈开口教训,让吕范一时不敢插嘴分辨。p

就在这个时候,有数名哨骑绕城而来,背后插着羽檄,显然是带着十万火急的事情。p

“江夏太守黄祖、长沙太守张羡、南郡太守蔡瑁,以及横江校尉甘宁等军攻打豫章,柴桑告急,艾县、建昌失守”p

“黄祖这老贼好胆色”孙策将战表掷在地上,勃然怒道:“前次新败于我,如今又还敢来搦战”p

说完急欲回城,想下令豫章太守孙贲、庐陵太守孙辅集兵备战,自己要亲率大军西上,与杀父仇人黄祖一决胜负。p

孙静、朱治等人见孙策冲动的样子又惊又急,无不上前拉劝。孙静更是直接怒道:“糊涂你这个样子,是果真欲与朝廷为敌么”p

吕范在一旁劝道:“是啊,黄祖、蔡瑁等人不足为道,但甘宁远从益州而来,必为朝廷所遣黄祖等人闻风响应,是借朝廷之名讨伐吾等,欲要以吾等首级为功、向朝廷献章表忠。伯符如若引兵对抗,岂不是正中彼等心意,成全他人忠义之名”p

朱治紧紧抓住孙策持缰的胳膊,趋马拦在对方身前,一字一句的说道:“黄祖于孙郎有父仇,但如今孙氏阖门荣辱皆系于一旦,孙郎要慎重”p

几人接连相劝不止,孙策仍沉着脸不说话,直到入了帐中,闻讯赶来的程普、黄盖、吴景等孙坚旧部,以及张昭、张纮、秦松等士人谋主也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不宜意气用事,尤其是不能中了黄祖等人的计。p

“自朝廷发兵以来,君侯久居江东无事,未尝附从,又不主动招惹。黄祖、蔡瑁等人若真有心报效朝廷,何不引兵进取庐江”张昭并不看好孙策执着于江东一地的计划,始终苦口婆心的劝说道:“彼等故意挑衅,万不可中其阴计。”p

孙策目光一闪,开口道:“张公不知,在彼等眼中,我已是袁术家将,特来伐我,也不是无举兵之由。”p

张昭立即回道:“是或不是,全在君侯一念之间。”p

孙策见众人的态度一致,心里顿时安慰了不少,也不再继续故作顽固,刚准备说话,却见外间又闯进一名信使,带来一封周瑜从江北辗转投递来的书信。p

“是公瑾”孙策眼前一亮,急忙站起从信使手中夺过书信。展开一读,头脑顿时一阵晕眩,仿佛被人以重锤敲击,嗡嗡有声。p

吕范等人好奇的围了上去,只见孙策手上紧捏着的白纸上清晰的写着几行字,那字迹犹如刀枪剑戟,锋利无比,字里行间流露着生疏与冷漠:p

瑜顿首孙将军足下,得闻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弃鸿鹄之高志,逐鹭鸟以低徊,是诚智者所为也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今若不降,他日决死江东,恩谊尽矣p

手机站: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