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百零四章 揆之以日

书名:兴汉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4:45

“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韩诗外传

初升的朝阳下,穆顺端起一盘还沾着水珠的葡萄,小心的放在桌案上,皇帝手上拿着一卷书,一边看,一边随手摘下一颗葡萄放进嘴里吃着。太子刘规规矩矩的坐在对面,双手捧着书,眼睛却悄悄盯着那盘深紫如墨玉的葡萄。

“怎么停了”皇帝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刘吓了一跳,他忙不迭从头读了起来,诗经里的一首定之方中让他读得断断续续,全然无诗中所表达的宏阔气势,皇帝大皱眉头。

正好在这个时候,穆顺禀告曹操来了,皇帝的注意力这才转移过去。刘偷偷松了口气,朝穆顺感激的看了一眼。

“车骑将军臣操叩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曹操按部就班的行完礼,又朝刘一拜:“叩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皇帝轻声道,不禁往刘看了一眼,起身坐好,放下书,伸手将那盘葡萄往刘处推了推。做完这些,他再对曹操说道:“是轲比能的消息到了”

“张辽派人送来了奏疏,称轲比能近日出现在玄菟郡,苍海太守关羽本可以彻底将高句丽、沃沮之地拓为汉土,但轲比能突然率兵襄助高句丽旧王,致使关羽不得克竟全功。”曹操见皇帝没有让太子回避的意思,径自拿出一份奏疏说:“张辽据此再度请战,欲与太史慈东西出兵,合击轲比能。”

“轲比能会不顾扶罗韩这边的战局,带兵到玄菟去”皇帝皱着眉,有些不解、更多的是不信:“箕州刺史张肃有没有把军情呈过来”

“有张肃与司马懿联名的奏疏,彼等确实发现了轲比能的踪迹。”曹操低声道:“臣也以为事有蹊跷,或许是轲比能有意诱使我军出兵辽东,好解扶罗韩之急。”

“轲比能待扶罗韩一事上也太操切了些,我一直担忧他恐有其他图谋,张辽那边还是得多加防备才对。”皇帝说道,似乎还是打算让张辽在幽州勒兵不出。

曹操一直抱有向张辽示好的想法,此时见皇帝意思没有明确,便提了不同意见说:“臣以为,守不如攻,与其在长城内日夜防着、盯着,倒不如借辽东之事,纠集降服的乌桓等兵出军塞外,看轲比能如何应付,彼若是在辽东,张辽可捣其后方,或与辽东太史慈、关羽等兵讨伐他;若是彼不在辽东、只是故作声势,其计谋败露,亦将与张辽交战。如今徐晃久寻扶罗韩大军而不得,倘使张辽先挫轲比能之锋锐,局面或可迎刃而解。”

“太史慈在辽东得了寒症,这次恐怕不能带兵。”皇帝目光往手上书册看去,随口说道。

曹操仍坚持道:“箕州典农郎将司马懿颇知兵法,关羽昔年也是战将,如果只是以偏师”

“在等几日吧。”皇帝斩钉截铁的打断道,他看了曹操一眼,凝声道:“左右徐晃哪里也费了不少时日,若是还打不开局面,再议论张辽的计略不迟,如果打成两处开战,朝廷的粮草可支配的起你可别忘了,此次大战,是为了襄国公主和法正他们几个天使,是为了讨伐扶罗韩我今日还正想问你仓廪粮草是否足支的事呢。”

曹操被皇帝训了一顿,不敢再说,只得顺着往下说起了各地的仓廪存粮、以及今岁的收成。

皇帝随即处理了不少曹操带来的政务,在曹操离开前,末了又说了句:“之后的军务让赵公送来,曹公只管近来的新政就好。”话语里又称起了曹公。

曹操不知作何想,似喜似忧的退下了。

皇帝抬眼看去,发现桌上的葡萄已被刘不知不觉吃了一半,抿着嘴问道:“刚才听了这些话,你心里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刘平日就与东宫的那些侍臣们待在一起,其中不乏桓晔、娄圭这样的智谋之士,听他们常议论起北方的战事,虽不甚透彻,但也算有话可说:“儿臣以为,如今天下兴复不久,仓廪虽丰,民力有尽,当下最好是速战速胜。”

皇帝知道这些话有人在他耳边说过,遂不置一词,又问道:“要是不能速战、成持久之势呢”

刘顿了一下,想起刚才曹操说的话,下意识的说:“那或许只能另辟蹊径,从幽州处找寻战机了。”

见皇帝面色微沉,刘暗道自己说错了话,正在惴惴间,忽然急智想到了补救的话,立即拜谢道:“儿臣知道父皇想毕其功于一役,留给儿臣一个太平天下,但儿臣岂有眼见父皇劳累、坐享其成的道理一切皆可缓议从事,或留待儿臣长成,为父皇克竟此功也不迟。”

“这才是你要说的话。”皇帝终于高兴起来,将整盘葡萄推了过去,递给了他:“拿回东宫去吃吧,师傅们的话要多学、侍臣们的话要多听这自然不假,但凡事都要先坚定自己的主见,不然,人就不会成器。”

刘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开心的捧着葡萄回到了东宫,原本东宫是长乐宫的代称,西汉时常为太后所居,现在长乐宫只存遗址,皇帝也没有耗费国力修复的念头,便只在未央宫东南侧的几座殿宇圈了起来,充作太子东宫。

正在东宫值守的太子家令伏典、太子仆桓晔,太子洗马和洽等人听到太子诏对称意,皇帝赐了葡萄,俱是喜悦赞叹。刘待下也很大方,将葡萄按颗分给了众人,说要一起品尝。

“此果乃西域进贡的名种,才植于上林葡萄宫不久,今岁熟成,仅三公等老臣才有,我等皆是仰赖殿下之福。”伏典是太子的小舅舅,从太学毕业后,做了几年县令,很轻松就做到了太子家令的位置上,仕途比他那大哥伏德还要轻快,对于外甥,他自然比任何人都要尊崇、并为其树德笼络人心。

众人也都知觉的向太子道谢。

“殿下今日答的很对。”太子舍人曹冲手上捻起葡萄,轻声说道:“既表明了孝,又突出了贤,今后传出去,必将为人称道太子的声名。”

“是该如此答么我当时也未想出更好的话来了。”刘回味一番,见最聪明的曹冲都这样说,也深觉自己答的妥当:“不过这战事到底该如何是好我看父皇也在为此事烦恼。”

太子舍人周循说:“家父自从入了大漠,已经许久没有来信了。不知陛下那里可有什么消息”

刘摇了摇头,他也许久没听到姑父周瑜的消息了。

曹冲心里也想起了他长兄,不免有些担忧,但还是宽慰道:“当初孝武皇帝讨灭匈奴,也是数出征伐,这次单只对付扶罗韩一部,想必很快就能传捷报来。”说着,他看向同龄的周循、秦朗、孔舆等人:“我等俱是年轻,为君分忧、安定天下的事还在以后呢。”

太子门大夫孙礼插话说:“其实只要依曹公议,派征北将军出兵就好了,如今右将军在并州战功未立,师老兵疲,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孙礼曾出自幽州张辽麾下,不禁为张辽说起话来。

桓晔见状,立即说道:“舍人说的正是,殿下此时还是以读书为要,朝堂的事,暂还不是议论的时候。”

孙礼似乎还想说什么,但见桓晔态度,只得按下不表。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