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十九章帝国统治的明珠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赵桓是有意要将腐儒打包送到罗斯地区的。

甚至为此不惜牺牲一位大宋的太子

太子啊,这可是大宋的国本,是普天之下,除了赵桓地位最尊贵的人。

可以说,为了防止腐儒们复辟,赵桓以及整个大宋,都付出了极为昂贵的代价。

赵桓倒不是对儒家有多大意见,相反,赵桓坚定的认为,儒家陶冶精神,道德导向等方面都十分先进。

中原能够屹立于东方,维持大一统帝国的特殊地位,儒家都是功勋彪炳。

可以说,没有儒家,就没有诸夏这傲视群雄五千年的孤高气傲。

哪怕是在工业社会之后,最适合发展工业的,也是泛儒家文化圈里这些文明。

因为儒家的道德导向,整个社会稳定而团结。百姓勤劳而善良。

这一切儒家都功不可没。

诸夏如果是一杯水,那么儒家就构成了这杯水的三分之二。是诸夏身体里流的血,是所有人精神的底层构造。

可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就没有缺点。

腐儒们两千年以降,孜孜不倦的研究着一本论语,对诸夏开放进取精神的压迫,可以说是比孙悟空头上的那个紧箍咒还要恶劣的存在。

这一点,这些腐儒们就像清教徒中的狂信者,一切只相信古圣经。古圣经里有的,其他书籍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古圣经里没有的,那都是错的。

寻常人怎么看待愚昧、狂热的清教徒,怎么看待古圣经对其影响。

赵桓就是怎么看待腐儒的。

研究论语没有问题,但一研究就是两千年,就是千古罪人

所以赵桓必须要把这些腐儒全部打包扔出去,然后在中原留下那些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新生代儒家学者。

但一下子带过去四千户儒家学者,这个秦王国还能建的起来吗

两千士兵当牛做马,供应着这四千大爷

张浚立即解释道:“官家误会了,这些腐儒,平时都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哪有那么大的毅力跟随秦王跨越万里,前往统治罗斯。”

“跟随秦王前去罗斯的儒家学者大概有一千余人。剩下的都是秦王招募的农学学者、工程学者、地理学者、技术工匠、武器工匠、熟练工人等。”

“皇后赐给了秦王两亿贯钱,秦王豪掷千金,网罗了大量能工巧匠与资深学者。”

闻言,赵桓欣慰的大笑,说道:“善善善朕这个皇子,临到头了,终于是皤然醒悟”

“果然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一个国家交到了他的肩头,让他去筚路蓝缕,他终于是认清了这个现实。真正要治理一个国家,那些腐儒根本靠不上,还是要靠这些学识丰富的学者,这些技艺精湛的工人。”

这个真是一个讽刺的事实。

被儒家洗脑最成功的一位皇子,马上就要启程前往冰天雪地了,最终也认为,要去发展藩国,不能靠这些只会座谈的腐儒。

毕竟总不能靠这些袖手谈心性的腐儒,去冰天雪地谈出一片土地,建起一座城池。

论语教得了他们心性,可没教他们怎么对抗严寒,怎么发展文明。

这对儒家传统学术的推广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连最信任他们的皇子,都不倚靠他们治国,他们又怎么自证有治国与发展的实力

张浚很认真的说道:“秦王如今以务实之姿,率众进入罗斯,必能有所建树,在当地建立社稷,建起宗庙,开设祭祀。”

赵桓对此毫不怀疑,毕竟皇后可是赐给了他两亿贯钱

真是大方的让人心颤啊。

就算在太上时期的大宋盛世,这两亿钱也要整个国家一亿两千万人口纳税三年。

要皇宫所有人,全国官员,数百万军队都不吃不喝,才能攒下来这笔财富。

秦王带着这么多财富,如果还不能在当地立足,真的可以自绝于天下了。

所以赵桓说道:“秦王的事,事关战场北面。这里安稳了,战事就更有把握。枢相继续说一下后面的部署。”

岳飞立即向所有人继续讲解道:“等蒙古铁骑进入波斯,这一带拥有的军队就包括了王师六万人,蒙古铁骑两万人。再征召清教徒两万人,规模就可超过十万。”

张浚立即提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部队规模诚然已经十分可观,但这些人的后勤补给从何而来”

“不要指望波斯都护府下面的藩国。按照我朝大军的补给标准,榨干波斯诸国,他们也无法提供。”

岳飞十分从容,显然对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他手中长杆在地图上划过了一个漫长的距离,从地图最北端,指到了最南端,说道:“这里就是此次大军远征最重要的一环堪称我朝统治王冠上的明珠。”

所有人看向地图的最南边,齐声问道:“印地”

岳飞重重点头,说道:“没错,印地诸国。”

他长杆在高原南部划了一圈,说道:“印地尚未向我朝彻底臣服,但在印地的北部,最大的王朝,加色尼王朝在此前就已经率先臣服。”

“突厥人的入侵,又使得其附近一片邦国主动称臣纳贡,请我朝予以册封,纳入朝贡体系。”

关于有那些国家已经臣服,岳飞没有跟大臣们详说。

毕竟他总不能直言,突厥人兵锋到了哪里,哪里的藩国就称臣纳贡了。

张浚问道:“岳相公,为什么目光千里迢迢的聚集到这里这里有何不同”

岳飞郑重地说道:“这里最大地不同便在于其地之富庶,每个藩国都拥有大量人口,以及非常丰盛地物资。”

“诸位公卿都是学贯古今,才高八斗。必定听过前唐王玄策典故,其带兵平灭印地,五百国国王馈军便送牛马三万,以及弓、刀、宝缨络无数。”

所有人都瞬间眼神一亮,纷纷猜到了岳飞地规划部署,张浚关切地问道:“枢相,难道是”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