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七章目标,捕鱼儿海!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后世有个著名的疑问,为什么蒙古到了明清,战斗力就不行了。

不是说,随着游牧民族接触中原之后会越来越强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蒙古骑兵不行了,而是中原火器方阵的威力实在太大了。

蒙古骑兵还是那支骑兵,八里桥之战,蒙古骑兵的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表现让英法联军赞叹不已。

但结局是法军阵亡三人,英军阵亡两人。

要知道这一战蒙古骑兵,勇猛非常、反覆冲杀,他们顶住了使他惨遭伤亡的强压火力,最后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这种水准的蒙古骑兵,就算是巅峰时期的蒙古也不敢说更强了。

这时候的英法联军,可没有什么马克沁机枪,有的只是火枪、大炮。差距就已经这般如同鸿沟了。

而清朝为什么能征服蒙古,明朝不能

也没有其他原因,清朝有钱,舍得给军队发工资。所以清军比明军更能打。

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清庭砸进去两亿两白银。

这要是明军有这么多军饷,明军能把蒙古、瓦剌、鞑靼、女真、倭寇一起吊起来抽。

在火器化的文明军队面前,什么游牧骑兵都要跪下。

而这两点,恰恰是大宋都将具备的优势。

所以赵桓只要求北疆守住十年。十年内不要出现大规模的崩溃。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各位将领就轻松了许多。

静塞军都指挥使韩世忠站出来,主动说道:“臣以为若是十年不见兵戈,其实不难。只要重创一次蒙古人,就足以使其十余年不敢犯边。”

“蒙古人口有限,只要当前这批青壮战死。草原至少要花十几年的时间培育下一代,然后才能威胁中原边境。”

“所以臣以为先战后和,破其主力,树我朝威信是明智之法。”

“以臣最近以来长期与蒙古交战的经验而看,蒙古诸部也是逐水而居。如果我朝大军主力后撤,蒙古铁骑南下,我军可以提前集结精锐,攻其不备。”

韩世忠的才干,赵桓是相信的。只要他不吃空饷,军队就非常能打。

他的方案与王伯龙差不多,也是外松内紧。

只要大宋不愿意驻兵四十万在塞外,跟蒙古这一仗就不可避免。

但区别是韩世忠要主动进攻,带着两支精锐野战军主动去塞外,进攻南下途中的蒙古人。

赵桓不得不问道:“那卿以为蒙古人会在何地”

韩世忠立即手指沙盘上一片塞外疆土,斩钉截铁的说道:“必定在捕鱼儿海子这一带。”

“他们绝不会去其他地方。因为捕鱼儿海子北面还有一座姊妹湖,栲栳泺。这两座湖几乎维持了东部蒙古南下劫掠时的一切所需。”

“尤其时值冬季,湖里的水藻、芦苇和浮萍能够补充战马、牲畜为数不多的草料。湖里的河蚌、水獭、鱼鹰、水鸭、天鹅、鲤、鲫、鱼虾则支撑着蒙古人的体魄。”

“蒙古人在等待我朝退兵期间,一定是在这附近游荡。”

捕鱼儿海子和栲栳泺即后世鼎鼎有名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这是中原排名前五的淡水湖系了,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明珠。

说到底,这块地也还是没出中原势力范围。

宋军到这里作战,真不算是外线作战,劳师远征。

宋军如果掩旗息鼓,兼程而进,打完仗,然后再撤军溜溜达达的回来,军中携带的粮草可能都没耗完。

赵桓看向沙盘上的塞外山河。

捕鱼儿海子沿着合勒河连接大宋如今的疆土。

蒙军驻扎在这里实在是太容易被中原探查到了。

尤其蒙古在一旁虎视眈眈勒太久,静塞军跟他们持续作战大半年。

从兵法上讲,蒙古已经天然处于下风当中。

他们的进攻意图太明显,失去了蒙古铁骑进攻的突然性。

他们最佳的选择其实是退兵,等来年再来。宋军不可能长期严阵以待。

可是他们又不得不如此僵持下去,这个冬天他们南下,本来就消耗了太多的财富。

如果不能大肆劫掠一笔,他们的食物根本无法撑过来年,必然会有一批牧民死亡。

赵桓语气肃杀,说道:“蒙古不事生产,就指望以劫掠支撑,其天性残虐卑劣之所以敢犯我朝,归根到底,还是不识我朝军威,无敬畏之心。朕同意韩相公所言,统合精锐,重创其军,为我朝打出十年边疆和平。”

既然要打一场对蒙古的反击战,赵桓看向枢密院,问道:“枢相以为,在新拓之地应该驻兵多少”

张叔夜认真的回道:“官家既然打算留下两个精锐军团,那卫军就不能再多了。而且需要分散驻扎,以减轻后勤压力。”

“以辽国、金国的旧制,一般都只能维持十几万的部队。所以枢密院认为,北方卫军应该止于十万。与两个精锐军团合计共二十万人。”

“后勤补给不足的部分,由中原供应。”

“北伐的另外二十余万大军则向燕云十六州以南梯次部署,以降低河北、河东一带的补给压力。”

边疆空虚的问题,在针对陇右牧场征收租税时,国家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勒。

赵桓说道:“朕可是牢牢记得,政事堂当初提出纲领,帝国强盛,从租赋开始。这帝国边疆驻军的后勤补给问题,政事堂应该有所对策吧”

张浚立即出列,说道:“禀官家,政事堂已经做出一份详细规划。按臣预期,这片新拓土地,不仅仅能满足驻军所需,更能成为我朝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

“这倒是一件好事。”赵桓欣慰的点头,中原王朝怕的其实不是战争。天下怕的是没有意义的战争。

如果对外开疆拓土,无法转化成财富,那只是劳民伤财。

而反之,那叫铸剑为犁

用宋军将士手中的剑,为大宋百姓夺取耕种的土地。

赵桓轻松的舒了口气,靠在软榻上,对张浚说道:“那就由左相详细说一说政事堂对北疆的政务规划吧。如何保证巩固这片新拓疆土”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