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章国家欣欣向荣的财政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阳春二月,又是新一年春风明媚,惠风和畅之时。

哪怕朝廷肃杀的监察整顿行动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这美好时节也不禁让人心情惬意,身心放松。

道法自然,凛冽的寒冬过去,总会迎来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新春。

而在朝廷中枢,这希望的种子无疑已经孕育起来。

在大宋皇宫内行走的官员们,上至宰执卿相,下至内侍女官,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

随着士大夫们特权的被限制,从他们身上取偿的财富,让整个国家都朝气蓬勃。

二月的首次廷议,宰相、计相、枢相都精神抖擞的参与,要争取更多的话柄。

就连赵桓这位皇帝,一大清早就起床,准备全程参与廷议进程。因为这次廷议,实在是太重要,重要到所有人在开会的前几天就也不能寐,着手准备。

旭日东升,明亮的阳光照过文德殿雄伟的飞檐,使大殿内温暖而又明亮。

大宋最位高权重的宰相们皆已经到齐,安坐在属于自己的座椅上。

“官家驾临文德殿,诸卿拜迎。”内侍嘹亮的声音响起。

所有公卿同时起身,殿外屋檐下所有内侍皆恭敬地低头,仪架迈着轻快地脚步声迅速接近。

“臣等拜见官家,恭圣万福。”赵桓走进屋内,所有人同时行礼。

赵桓最近好消息听的极多,所以心情颇佳,全身轻快,坐到龙椅上,淡笑着回道:“诸位相公免礼,都且入座。”

右相梅执作为国家最高宰执,起身后开始主持会议。

原右相李纲因为识人不明,导致北伐失利,右路军全军覆没,被贬为了刑部尚书,配合督察院整顿这次变法中地吏治腐败。

而梅执礼一上任,就赶上了各种好时节,先是北伐大获全胜,大宋全歼金国东路军,斩首数以万计,是比年以来宋军最大的军事胜利。

更振奋人心地是,大宋建国垂两百年,一直心心念念地燕云地区,宋军也堂堂正正地收回了易州一带,而且守得固若金汤。金军已经没有了鏖战下去地意愿,正在筹谋两国和谈。

不过这一切,在今日地廷议内容面前,都不值一提。

梅执礼精神亢奋,对赵桓说道:“官家,今日议题是关于审计三司使的丁田核算、税赋收纳,财政度支情况。”

赵桓淡笑着放下嘴边茶杯,说道:“诸位相公既然有章程,按流程推进即可。”

“臣领命。”梅执礼拱手,然后转向列座地诸位公卿宰执,说道:“历经去年新政变法,今年肃清腐败,三司使已对大宋户籍、田藉、税赋都有详细统计,且由三司使向我等详细介绍一下国家财政详情。”

三司使,也就是计相杨时意气风发地起身,春风得意地他看起来像是年轻了十岁,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他带着一份册文,干练地展开,向众人介绍道:“历经我司长达一年的统计,确定我朝如今户籍一千八百九十二万户,户籍数量虽不及大观四年,但亦超过元丰六年的一千七百二十一万户百万有余。”

众位相公皆默默点头,大观是太上皇的年号,彼时大宋虽然军队战力孱弱,国家又相对腐败,但毕竟整体承平垂百年,所以户籍数量为本朝之最。多达两千多万户。

靖康以来,国家遭逢离乱,先有金人入寇,致使京城附近数百里恶臭可闻。又有群盗四起,乱军袭扰一方,人数不可避免地会大量下降。虽然不至于十室九空,但死伤近两百万户,也差不多是每十户人家消亡了一户。

能有略高于元丰六年的水准,至少新政算是有了强力的户籍保证。

枢相负责征兵对户籍不感兴趣,他更关心的是人口,问道:“人口统计情况如何,尤其是适龄兵员。”

杨时翻过手一页,详细介绍道:“枢相这个问题,恐怕要枢密院自行核验了。由于我朝历来不注重户口统计,只统计青壮,所以我朝户口情况远不同于历代前朝。”

“例如秦汉皆是一户五口,但我朝户口数最多的一年是天圣元年1023年,平均每户人口为二又其半257。户口数最少的一年在元丰三年,平均每户人口竟只有一个半人142。”

“但在官家要求下,此次三司严格统计大宋境内每个百姓人数,因为无需缴纳丁赋,百姓隐匿情况并不严重。所以在册人口总共一一亿九百七十三万六千人。”

“每名百姓的出生年月,户籍所在,皆已如历代前朝一般,详细登记在册。枢密院征兵,可以对照户籍逐一清点即可。”

张叔夜微微颔首,有了三司使提供的严谨数据,枢密院的征兵会比以往更加轻松容易。

大宋人口万万人。所有公卿宰相们都在这一刻有所感触。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简直令人心潮澎湃。就是大殿内这些人,掌握着这万万人的命运,所有人既有浓浓的豪情骄傲,也有沉甸甸的责任压力。

要使这万万人衣食无忧,安稳的按照朝廷规划的方向前行,极度考验着殿内这些公卿们每个人的智慧。

计相杨时继续说道:“为了给养这一亿九百万人口,我大宋共开辟有良田八亿四千万亩。”

谈到这个数字,殿内的众位公卿宰执们不禁觉得后背发寒,似乎整座大殿的温度都下降了几度。

千万亩。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多出这么庞大的数字,这都是肃清了无数士大夫家族才清理出来的财富啊。

而且三个月的时间,肃清根本无法推展到全国。这意味着这个数字还会迅速攀升。

到年底必然突破两亿,甚至有可能突破三亿。

众人既感慨于这次肃清的残酷,又痛心于士大夫们的贪欲无度,简直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他们仅是隐匿的田藉就多达三亿亩,拥有的田藉得高达多少五亿七亿甚至九亿

除了低头看着手,默不吭声的相杨时,没有任何大臣能想象的出来。

但无论是哪个数字,都足够区区几十万士大夫们锦衣玉食,醉生梦死。但他们还是贪欲无度,奢姿无厌,非要隐匿田藉,与朝廷为敌,令普通小民不堪重负,拉着整个国家走向深渊,那也就不能怪官家举起屠刀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