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九章美人长腿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赵桓不徐不缓的品啜着杯中甘甜清凉的凉茶,凉茶入腹,只感觉全身清爽,惬意而舒适。

然后抬头看向一旁倩影窈窕的唐怡。

这位女官不仅容颜秀丽,更令赵桓喜欢的是她亭亭玉立的身材,窈窕有致,曲线优美,纤细的腰肢盈盈一握,但在这曲线优美的腰肢上下都有动人心魄的雄伟形状。

而赵桓最喜欢把玩的则是她白皙如凝脂般的双腿,这么漂亮的大长腿,即便赵桓前世在网上都不曾见过。

为此,赵桓不止一次想给她穿上短裙、丝袜。

短裙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东西,穿越者先驱王莽早就把这东西发明出来了,名叫合欢襕裙。

合欢襕裙前世赵桓就见过出土的文物,那玩意跟百褶裙几乎找不出任何区别。

既然王莽能发明短裙,赵桓寻思自己把丝袜弄出来也不是太离经叛道的事情。

但尚宫毕竟要接触外臣,接收宰相、枢相、计相等人汇报的文书。

为免士大夫们拿出“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之类的典故来怼自己,赵桓还是没去惹这个麻烦。

他这个人生性惫懒,连奏折都是捡着看,麻烦是能省就省。

反正唐怡穿着对襟褙子,轻纱旋裙也挺好看,素雅的衣裙随风飘飘也是如仙子临尘。

看见她,赵桓也就清楚为什么陆游对唐琬爱的死去活来了,这种仿佛随时可能羽化登仙的秀雅女子,哪个男人不想把他揉进胸膛

当然气质如此出尘的仙子,一身素雅衣裙在闺中反差的表现,更让人欲罢不能。一旦拥有过,那更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皇后清灵端庄的声音不同,唐怡的声音更似江南女子的软糯轻柔。

听这种悦耳的声音,汇报坏消息,心情都能平复三分,听好消息,那更是格外愉悦。

赵桓闭着眼睛,轻松的问道:“跟朕说说什么好消息”

唐怡见势立即站到赵桓椅背之后,微凉的手指帮赵桓揉按着太阳穴,轻柔说道:“计相在札子上说,今年田亩又统计出一亿四千多万亩。如今在册田藉合计已经有九亿八千万亩,马上就要突破十亿亩大关。”

“善”赵桓仰着脖子,惬意的说道。大宋田亩的数量终于要突破十亿亩了,还差一亿三千万亩就追上了明代万历朝的数量。

后世对中原历史的所有改革进行深刻总结,归纳起来就四个字核田归税。

凡是能臣改革,基本上都是朝这个方向来的。

万历朝能有十一亿六千多万亩的良田,也是归功于大明奇才张居正在万历九年拉开的轰轰烈烈的“万历清丈”。

大宋士大夫跟大明士大夫们相比,那战斗力还是要差不少的。这田亩统计的进程要比大明顺利许多,比之大明三四年的清丈时间,大宋可能最快两年,最慢三年就能清丈完成了。

赵桓笑着说道:“虽然今年河北遭灾,但有计相这个好消息,可以确定年末税收将会进一步提升,马上就要达到四亿贯了。”

唐怡贴心的贺喜道:“都是赖官家恩德,所以江南风调雨顺,从七月九陆续传来各地丰收。”

赵桓淡笑一声,虽然知道她这是讨喜之言,但男人嘛,就喜好美女的恭维。便吩咐道:“你稍后递个旨意给政事堂,让宰相们预防谷贱伤农。毕竟改革了税收,每亩都征以四百文的钱财,百姓要将粮食成钱财,才能交税。别让那些奸商、豪强趁机压低谷价。”

“官家仁厚,实乃天下百姓之福。这方面宰相们已经通过了常平仓之议,前些日子予抄过一份票拟。朝廷将在各地增设常平仓,设置最低粮价,一旦粮价低于官府设置最低价格,常平仓将立即以所设价格收购民间粮食。”

赵桓睁开眼,望向唐怡,问道:“设置常平仓保护粮价,似乎是祖制。朝廷各位相公怎么又郑重其事地又提出常平仓之议”

唐怡见赵桓眼中精光闪过,只感觉心头一颤,全身僵硬,连忙解释道:“是计相上的札子,右相审阅贴的票拟。如今朝廷计亩征银,朝中掌握大量财政,正适合维持粮价稳定。所以计相提议各路、各州都增设大量常平仓以取代此前官仓。其一能预防谷贱伤农,其二也能为朝廷储存大量粮食,以备战事、赈灾等用。”

赵桓这才露出一抹淡笑,对大宋如今地国家制度愈发满意。

这套制度最大地好处就是能极大减少君权对国家是限制,无限接近于君主立宪制度。

将国家交给专业地大臣去管理,而皇帝不用操心太多政务,只要抓紧军权就可以了。

如今的大宋跟后世大清可谓走上了两个极端,倒是与大明有些相似。

后世总是说大明多昏君,大清皇帝多勤政。

这其实跟皇帝本人没多大关系,主要是两个朝代的国家制度不同。

大清他就是靠皇帝治国,皇帝要是不管事,整个国家就无法运转了。

可是大明他是靠制度治国,无论皇帝是在后宫斗蛐蛐,当木匠,修仙炼丹,甚至开个小号跑到数千里外的前线去当威武大将军,领兵打仗。

朝廷依旧能流畅的运行,没有一丝影响。

大宋如今也是走在了跟明朝相似的道路上,赵桓从穿越到如今一直都十分重视宰相,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位宰相帮自己处理政务。

把行政权交给了宰相后,他就只抓监察权和军权。

不过大宋虽然与大明有几分相似,但运转起来后却有非常大的差距。

最主要的是设计这两套制度的皇帝,其出身、眼界与决策有根本性的差别。

明太祖朱元璋,他出身于农民,所以决定了大明农业王朝的根本属性,负责这套制度运行的官员都是士大夫。这就避免不了他们最终腐化堕落,成为封建腐朽王朝。

但赵桓不同,他骨子里就不信任士大夫阶层。朕即国家,在他的鞭策下,大宋各项制度处处针对大地主、大士大夫,而各种鼓励工商。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士大夫将大宋腐蚀堕落,他甚至已经培养了一个先进阶层来取代已经腐朽堕落的封建地主阶层。

所以赵桓笑着说道:“朕就随口一问,你不用紧张。最近右相有没有上札子汇报全国官学的情况”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