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五章和平与藩篱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随着谈判条件的逐一确认,宋金两国的靖康和议终于走到了尾声。

当梅执礼代表大宋在议和的国书上签字盖章,一份影响两个国家,无数生民的和议条约正式形成。

金国交还在战争中掠夺的大宋所有疆土,并全军撤出燕云南方地区,以换取大宋与金国休兵罢战,互市贸易。

正午时分,政事堂将消息昭告天下。

整座东京城立即陷入了狂欢。举城张灯结彩,无数官员、士绅、百姓走上街头热烈庆祝。

燕云

大宋长达百年的执念

无数君臣将相、名人英杰、仁人志士心心念念一生的燕云,终于又回归到了大宋的掌控之中。

就在今日,大宋版图恢复了曾经的鼎盛。

这对大宋、对天下而言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意味着整个国家已经重现了昔日的辉煌,属于父兄的功绩已经是过去的篇章。

大宋将继往开来,开创一份前所未有的崭新篇章。

当然除了诗和远方,这份和议最大的意义就是为大宋带来了一份久违的和平。

大宋自澶渊之盟起,承平百年。

但自海上之盟后,兵戈连年。连绵的烽火使整个国家都不堪重负,大宋几乎已经忘记了和平宁静是什么模样。

如今宋金达成和议,百姓们在欢呼之余甚至有些恍惚。

和平的曙光就这样照耀在了大宋的土地上

这份和平能够持续多久十年三十年还是百年

但无论如何,这份和议都是当下大宋最值得庆幸的事情。

和议的消息甚至惊动了一直在宫中安心养胎,不问俗世的皇后。

朱琏一脸喜意,挺着肚子找到赵桓贺喜,问道:“官家收复燕云,如此功勋是否要举办一场庆典,祭祀宗庙,祷告先祖”

赵桓连忙扶着她坐到软榻上,如今皇后已经怀胎七月,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梨涡浅笑,格外温柔。

她的这個提议也是好意,毕竟太上买回燕云的时候,那可真是普天同庆,封王、封侯者难以计数,甚至连一块石头都封侯,结彩装饰。

自己夫君以堂堂正正之势,威压金国交还燕云,更当得起庆祝一番。

朱琏笑着说道:“官家也不要心疼钱财,如今宫室规模单薄,开销甚少。而内库却存有财富三千余万贯,置办一场大典亦毫无压力。”

赵桓摸了摸朱琏的脑袋,笑着说道:“朕倒也不是舍不得钱财。只是朕以为没有必要。大宋要逐渐习惯日后的开疆拓土,收回燕云只是第一步,朕还要统帅我朝大军打下更广阔的万里河山。日后天下人会发现,今日收复燕云只不过是开疆拓土中稀松寻常的功绩之一。”

看着豪言壮语的夫君,朱琏面露微笑,说道:“既然官家有如此壮志,那予便不多言了。便听官家的安排。”

话毕,朱琏感慨道:“只是未曾想和平会在此时达成。”

“嗯为什么这么说。”赵桓好奇的问道。

朱琏感触良深,说道:“予记得当初国家积贫积弱,官家彻夜都想着求和,甚至已经急迫困窘,求之心切。但和平却遥不可及,四方烽烟四起,敌国骄横跋扈,战争蹂躏我朝。”

“可是如今朝廷大军百万,名师劲旅云集,良帅猛将如雨,官家战意凛冽,肃杀而坚决,一力主战,胆敢言和者杀。和平却倏忽到来。”

听完,赵桓也心生感慨,说道:“越是积弱,希望求和,越是被战争蹂躏。越是富强,战意凛冽,却越容易迎来和平。这世道,就是如此讽刺。”

“所幸大宋如今是国富民强的那一方。”朱琏不无庆幸的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这个世界从不曾太平,只是有人为天下将战乱挡在边疆之外。

事实上与其说不太平,不如说战乱与争霸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大宋、西夏、辽、金、蒙古连绵的国家争霸在中原百姓看来如此频繁,仿佛扎堆出现。并不是这个世界乱了,而是在中原之外这种各国争霸才是正常形势。

只是在中原,大汉、大唐独尊于一方,将所有的周围国家都变成了藩国,将战乱挡在了边疆,才能有内地百年不识烽火狼烟。

如今大宋兵强马壮将战乱挡在了边疆以外,获得了和平与宁静,而在北方的金国则成了大宋的挡箭牌。

女真人不仅要面对崛起的草原部落,还要面对东西两侧强敌的战略威胁。

本应该压在大宋肩上的边疆压力,女真人一力全部为大宋承担了。

他们要外击蒙古,内扛侵扰,以绝对坚韧的意志,浴血厮杀,转战四方,把一切跳梁者打平。

想到这里,赵桓说道:“如今宋金形势倒是像海上之盟以前宋辽的关系。只是金国取代了辽国,为我朝抵挡了新崛起的番邦部落。”

朱琏笑着说道:“有女真人为藩篱,我朝便可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百姓们也能从不堪重负中缓解一下。”

“的确,难得迎来了和平,整个天下都能得以轻松下来,从容恢复生产,积蓄财富,建设发展。一如浴火重生的东京。”

“此皆赖官家之恩泽,东京才能有今日欢庆热闹之盛景。”

赵桓起身,说道:“朕虽然不打算办一场盛典,但也有意去感受一下东京百姓对收复燕云的无限欢喜。”

朱琏惊讶的问道:“官家是想去白龙鱼服”

赵桓握着朱琏的双手,将她扶了起来,说道:“也不算是白龙鱼服,就是去东京感受一下欢庆热闹的氛围。而且朕也有意带皇后去散散心,顺便看一看东京城的重建情况。”

恭候在一旁的尚宫唐怡同时提醒道:“官家,今日还是太学的开学之日,您之前便有意在太学开学时去观览一番。”

“那今日也算是双喜临门。”赵桓心情颇佳。

最近一直在忙与金国和谈的事情,差点把太学开学的事情给忘了。

“那便一并去看看吧。”赵桓笑着说道:“有莘莘学子,有繁华城市,才有我大宋国祚光明。”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