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章北伐亲征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在皇后温柔的疏导下,赵桓多日来积蓄的压力一朝淋漓尽致的发泄了出去。可谓是身心轻松,满怀壮志。

十月十一日,经过一番筹备之后,赵桓正式召开廷议。

这一次廷议无比隆重,尚书台、御史、中书舍人、起居郎全部到齐,位列旁听。

大宋的宰相公卿,甚至太子、宗室也全部要求列席。

见到太子在座,进入垂拱殿的大臣们全部戴上了凝重之色。

太子赵谌如今已经十五岁,但平日里并不出东宫,一直在宫内学习。毕竟皇帝春秋鼎盛,至少能再当几十年的皇帝。

这时候太子肯定要低调本分,保持父子关系和谐,以免被当今天子猜忌。

皇帝跟皇后感情和睦,他这个嫡长子也没有什么压力,唯一的挑战是他的亲弟弟,如今还在襁褓之中。

所以他的地位可谓是稳固如山,轻易绝对不会出现在众人面前。

可是太子出现,所有人都不禁想到了大宋那个鼎鼎有名的留守制度。

今日或许要有大事发生了

在所有人到齐后,赵桓大步走进文德殿。

在文德殿廷议而非在垂拱殿廷议,就标志着今日一定会宣告一项重要政令。

一众官员立即郑重地行礼:“臣等拜见官家,圣恭万福。”

赵桓坐到龙椅上,一挥手说道:“免礼,入座。”

不等其他人开口,赵桓主动说道:“近月以来,国家关于是否北伐争论不休。然朕以为此完全是回避时局。金军入侵我朝藩臣,如何能坐视不理”

“所以为了统一朝野共识,朕决定御驾亲征。彻底收复燕云,涤荡女真胡尘”

听完赵桓地话语,所有官员们虽然有所预料,但依旧震惊非常。

御驾亲征,意味着举全国之力、倾天子之命,也要打赢这场仗。后退者立刻处死,前行者封官拜将。

大宋朝廷上持续这么久地北伐争论直接以这种盛大方式干脆果决地结束。

再也不用想北伐究竟能否打赢,是否会导致边疆糜烂了。

当天子御驾亲征,大宋举国官员都必须保证这一仗必须大胜

官员们还在想如何劝谏,赵桓已经果断下令:“朕御驾亲征期间,以右相梅执礼为东京留守,组建东京留守司辅佐太子监国。”

“左相与枢相分别携政事堂与枢密院诸卿百官随御营北巡。”

“凡黄河以北,所有军兵将卒,立即向北京集结,准备北伐。”

御驾亲征,不是马上就能出发的。仅是发布诏告,集结军队,筹集粮草就要好几个月时间。

明成祖朱棣首次北伐,从十一月就开始准备,凡长江以北军兵动员了五十万,要次年二月才正式出兵。光是准备就准备了三个多月。

大宋前线已经云集了三十万士兵,而且也囤积了大量粮草。张浚主持的对金国战事部署从八月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这一战要变成天子挂帅,御驾亲征,要多做一些准备。

但从十月到来年的正月,这么长时间也足够朝廷公卿准备妥当了。

皇帝纲常独断,一定要作一件事,在大宋、大明的政治体制下,没有人任何人能阻拦。

眼见官家已经把部署安排到这种程度了,大臣们再反对也只是白费口舌而已。

因为皇帝命令一下,枢密院和六部官员都只能听令行事。

这两个系统,负责执行天子意志,要求的就是无条件执行。

宰相、御史可以上书建言,那是国家给他们的权力。

但枢密院和六部如果封驳天子命令,那就不是免官可以收尾的事情了。那意味着天子已经失去了掌控国家,发布政令的权力。军权和行政权皆失,皇权被锁死在了宫中。这要不杀个人头滚滚,都无法重塑天子威严。

现在全看宰相的态度了。只有他们有威望、有权力向官家提出建言。至于左都御史秦桧,所有人都放弃他了,完全没有一丝指望。那就是个一切媚上的奸臣。

但文德殿内,陷入了一阵沉寂。

政事堂的两位宰相对御驾亲征这件事并没有太强烈的反对之心。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大宋御驾亲征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对当今天子更是如此。

毕竟大宋为御驾亲征就专门设立了东京留守司这么个职位,而且一直延续始终。

不算赵桓本人,大宋就已经有七次御驾亲征的记录了。

如果算上赵桓,那加上这一次御驾亲征就提升到了十次。

没错,这已经是赵桓的第三次御驾亲征了。第一次在靖康元年正月,朝廷下诏亲征,还组建了亲征行营司。第二次在靖康二年,率神武右军南下南京。

平均下来,大宋不到二十年就会有一次御驾亲征,这频率也跟后世阅兵差不多了。

当然,实际上讲,形式也差不多。

皇帝御驾亲征,也就是把御营开赴至前线附近,检阅一下士兵,激励一下士气。

以大宋官员对当今天子的了解,天子不是那种会拿着刀剑亲自冲锋陷阵的性格。甚至就连军事部署,天子可能都不会插手干预。

所以御驾亲征,与其说考验军事,还不如说考验大宋的财政。

但大宋恰恰如今国家财政充沛,府库充足,皇帝御驾亲征,对国家而言没多大负担。

但却能保证这场战事的胜率,同时宣扬国威。

左相张浚是个主战派,对这场御驾亲征,倾向于支持。

右相梅执礼虽然主张维持边疆和平,但他在这次御驾亲征中是最大受益者,可以辅佐太子监国,总揽朝政。

而且他跟天子同朝多年,十分清楚,以官家如今的炽烈君威,自己一人根本无法说服其改变主主意。所以他明智的选择了沉默。

无人反对,御驾亲征的决议正式通过。

大宋将倾举国之力北伐,用四十余万大军一举击垮金国国内的十几万孱弱之师,趁金国国内虚弱,彻底将女真赶回白山黑水之地。

四十万大军北伐,规模已经不亚于隋灭南陈。

宋军良将劲旅云集,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争作大宋韩擒虎,执其君问罪于御前。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