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章东方金融中心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赵桓与胡铨谈完夷州的农业开垦,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一批批粮食运送回中原了。

中原的最大特点就是领土面积广阔,一些对大英帝国完全不叫事的问题,在中原却是最棘手的难点。

就比如,英伦三岛完全不会想怎么把粮食运送到各个地方。船只随便找个地方一停,粮食背也背到目的地了。

但在大宋,这广阔的面积却非常考验官府智慧,怎么样把从海外获得的财富输送进内地

赵桓倚在座位上,对胡铨说道:“粮食从夷州运出来不难。夷州西海岸,从北到南有多处天然海港,可以建设成贸易港口。东西向仅数十里,最宽的地方也不过百余里。就算是人背肩扛也能把粮食运送到码头。”

这方面大清给过最典型的示范。无数长工、短工、力士就在码头肩扛物资,赚取工钱。

不是这种制度有多先进,而是百姓已经脱离了农田,可以靠打工谋生。

是最类似大宋如今这种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时期。

这说明中原封建王朝向工业化过渡是具备可行性的。

而大清之所以没有顺利跨越,却卡在了一个耻辱的位置上,关键在于大清空有农业基础、外在市场,在内部却没有强大的工业动力。

而这一切恰好是大宋的优势。

国小地狭有小的好处,地大物博也有中原王朝的优势。

那就是中原拥有无与伦比的工业产能,遍布东、中、西三大片工业区。

赵桓对胡铨说道:“粮食从夷州运出来之后,往中原运输就体现苏州的关键地位。苏州作为漕运起点重镇,承接南北,沟通内外。”

“不仅仅粮食会在这里卸货,同样各种来自中原的工业品也将在这里出海。而运送工业品到苏州的货船,是绝不会空船而归的。”

“卿以为这些货船会在苏州采购什么”

胡铨思考了一下,果断回道:“原材料、奇珍异宝、香料宝石以及粮食”

没错

在工业兴起后,中原内部既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工业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最庞大的市场。

双向循环下,能够提供强大的动力,既向外输出工业品,也提供强大的吸力,吸纳从四面八方来的各种物资。

所以大宋并不像后世的天朝。而是更像天朝与米帝的结合体。

既有天下第一的工业,又有最庞大的市场。将会吸引着整个天下的财富源源不绝向中原汇聚。

这会导致一个最显著的结果。

那就是大宋帝钞将成为最流行的货币。而且不需要与任何黄金、石油一类等价物锚定。

因为无论是大宋的工业品,还是大宋的消费市场,都将使想跟大宋贸易的外邦,必须持有大量帝钞。

而且庞大的国家工业,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

我崛起之后,别人再无路可走。

日不落帝国崛起之时,他的本土工业规模不足以碾压全球,所以还有大量的挑战者存在,不得不跟对手打两次世界大战。

而大宋就没这个问题了,庞大的工业产能将独占全球大半。尤其版图扩张,征服大量番邦,建立朝贡体系后。

这世界上就只剩下了两个国家,一个叫大宋,一个叫外国。可怕的是,大宋在工业、财富、军费占比方面都要占据大头。

赵桓对胡铨说道:“漕运一直是我朝建国以来的骄傲,四通天还未遍布全国,苏州一天就是沟通内外、四方的交通重镇、工业中心、造船中心以及金融中心。”

前三项交通重镇、工业中心、造船中心,胡铨不难理解,不谦虚的讲,除了拥有特殊政治地位的东京,苏州就是事实上的这三者中心。

只是金融中心这个词,胡铨有些不能理解。问道:“官家何谓金融中心”

赵桓说道:“卿应该向阿拉伯人学习一下更活泛的商业经验。把银行、契约、贷款、票据、股票、资本转让等灵活运用起来。”

“尤其股票,对卿而言并不难以理解,海上贸易兴起,这是一条致富之路,不仅豪族可能出海,平民百姓也将有远行之心,通过出海贸易,赚取财富。

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组建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同时,远航经常会遭到海洋飓风和土著居民袭击的风险。普通百姓甚至普通富商都很难能拥有这样庞大的建队资金,和这样的风险承受能力。”

“卿可以推进股票制度,为百姓筹集远航资本和分摊风险。即在每次出航之前,寻找资资金来源,并形成按份入股的形态。”

“航行结束后,将资本退给出资人,并将所获利润,按所出股金的比例进行分配。”

这是股票的最初形态,但即便这种最初形态也诞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这种庞然大物。

在短暂的适应后,很快这些商人就会把资本、利润留下经营,从而扩大规模,形成正式化的股份制公司。

赵桓信心满满的说道:“然后官府可以成立证券交易所,允许股票自由流通。苏州将汇聚全天下的财富,带动整个大宋的工业、商业发展。”

“当资金、财富、商品、船队都在苏州出发和汇聚,苏州的造船业将会进一步昌盛。”

胡铨笑着说道:“臣明白了,这就类似于中原的几人一同经营,分取盈利。只不过要设置官府寺监,公证其所占股份票据的交易。”

股票,股份票据。恩,很合理。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大概形势卿懂了即可。朕希望的是卿能将苏州的对外贸易明珠地位发挥起来。将外部资源、粮食送上运河,运往中原四面原的产出,通过苏州卖往四海八荒。”

“卿不要让朕失望,否则朕不得不考虑在秀州的上海务重设这一切。”

秀州就在苏州东面。上海务更是与苏州只有一江之隔。

赵桓之所以没有选择秀州,而是选择了苏州,最大的原因就是苏州沟通着各大运河。在火车没有兴起之前,这是秀州完全无法媲美的优势。

胡铨立即说道:“苏州有地利、水利,更是我朝造船中心,纺织中心,与第一农业、工业及商业重镇。臣有信心不负官家重托必聚四方万里之财,以输中原。贩天下之财货,盈八荒之利。”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