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五章投资教育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皇帝有意加强六局二十四司的消息没有被刻意宣传也很快便传遍了东京。

一并传开的还有皇宫即将选取一批女官的消息。

当今天子遣散了宫室,内宫只有皇后一人,女官被加强之后,无疑是最容易接触到皇帝的一群人。

当朝鼎鼎有名的仁宗皇帝,生母就是从宫女开始,转为女官,又爬上了龙床,生下了仁宗皇帝。

因为有这背景,仁宗皇帝就非常鼓励宫中女子学习,甚至设立司籍、司教等职位,专门教育女子知书识礼。

仁宗皇帝更留下名言:“朕以为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读书则知自古兴衰,亦有所鉴戒。”

这导致皇宫中最基层的一名宫女也是读书识字,上层甚至多才多艺。

难能可贵的是,大宋宫内非常注重女德教育,宫廷女子在女德教育的熏陶下,大多数都不喜张扬,贤良淑德,柔顺知礼,对于朝政之事更是敬而远之,与唐朝宫廷女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使得大宋女官得名声在朝野内外都非常不错。

民间还是愿意将女儿送进皇宫做女官的。

尤其两类人,这种意愿最强烈。

一是京城内的达官显贵,富商豪族,他们家大业大,子女众多,愿意选一个女儿进宫,搏一搏前程。

一部分则是普通贫民,他们无法为子女找到更好的出路,所以将女儿送进宫中,至少一生衣食无忧,万一被官家看中,从此飞上枝头作凤凰。底层平民之家只是无法教育女儿知书达理,但亿万人中挑选出来的美女,也是有美人胚子的,进宫调养一番,一样姿容秀丽。

在消息传开后,京城的达官显贵们一边在自家后代中挑选子女,一边也没忘记老家的亲人,把偏远族人、落魄亲戚家中的秀丽女子也接到了京城,打算一起送去参与女官选拔。

若是能成功入选,在宫中也算有个照应。

因为国家承平,且赵桓威望极高,这次选拔女官颇具规模,各地女子都有所耳闻。

女子为官,女子学问的事情一举变得沸沸扬扬,甚至近期成为大宋朝颇具影响力的话题。

趁着这份东风,三月下旬赵桓在皇宫接见了两位千古闻名的大宋奇女子。

两人一文一武,都是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千古英杰。

作女子能有她们这般名声,成就可以说远超整个时代的绝大部分男人了。

为了避嫌,赵桓特意在文德殿接见了这两位女子,以免传出什么流言蜚语。

蜀后主刘禅的就因为太后留了一位大臣刘琰的妻子在宫中,结果被大臣怀疑妻子与刘禅私通。结果刘禅大发雷霆,亲自处死了这位两朝老臣,车骑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刘禅一共处死了两位大臣,另一位大臣李邈是因为诽谤相父诸葛亮为权臣。

韩世忠的忠诚不亚于诸葛亮,赵桓不想传出任何流言蜚语,伤了这位肱骨大臣的心。

文德殿内,梁红玉一身湖水蓝的长裙显得她眉眼间的锐利有所削减,多了几分素雅与恬静,但她笔挺的坐姿还是看得出这位奇女子骨子里的骄傲。

韩世忠前半生厮混了十几年,才终于混到了军官一级,在宴会上遇见了梁红玉,并一见钟情,可以说这是他前半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不过也正因如此,他一个中年将领才能有一位如此年轻貌美,骄傲凌厉的美妾,在南京帮他迅速重整心态,忠义奋发,而不是像个老男人一样消沉下去。

梁红玉也因此被封为了安国夫人,有诰命在身。

赐坐之后,赵桓对梁红玉问道:“韩使相最近身体如何他给朕的札子从来只谈公事,只提交战报,从来没有谈过自己身体如何。他可是与岳相公同为朕的左右肱骨,是大宋的擎天之柱,务要为国家保重身体。”

梁红玉微微低头,谦恭地回道:“妾身代相公拜谢官家挂怀。相公他来家信言一切安好,并数次言必为朝廷收复太原,以尽忠报国。”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岳使相在前线血战报国,朕亦不能让其挂念于后方父母妻小,赐岳使相钱两万贯以添家用。”

“妾身代为再拜,谢官家赏赐。”

寒暄过后,赵桓正式转入今日正题,对梁红玉说道:“因为涉及重大,书信往来不便,所以不得不召卿到京城一趟,当面商谈。”

林瑞拿起了一份札子,让女官送到了梁红玉手教度支,卿可以看一下。”

经过一轮轮廷议紧张激烈地斗争之后,国家财政地度支分配终于划分完成了。

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毫无疑问是给军队地开支,国防建设一亿八千万贯被张叔夜死死地坚持了下来。

第二部分是给皇室地供养,三千万贯。朝廷也是十分大方,直接定下制度,从今往后国家正税的百分之十会交付给左库藏,而且按照大宋传统,优先保证内库充盈。即财政税收先把给内库地钱交齐,然后剩下的才归国家太仓。这也看得出在大宋朝皇权的强大。

但与之相对,此前归皇帝所有的所有税金,日后都要划归朝廷。这部分主要有两大类,其一自然是山河盐铁,以往只要在大宋境内的金矿、银矿、山林都归皇帝所有。皇帝心情好,开山河盐铁之利给平民,平民才能进山乏伐木打猎。从今以后,天下万民以国家正税供养皇帝,皇帝也将这一切交付给天下,不再专享。从而造福民间,促进工商业发展。

另一部分自然是各种关税、市舶司、商税,这些税种里有很多都是不进国家太仓,专门为皇帝收的。以后不再归皇帝所有,朝廷会重新梳理商税。

第三部分则是内政开支,这部分最大,高达两亿三千万贯。

这两亿三千万贯又分为各个部分,例如基础建设,整治河防,医疗卫生,城市建设,以及赵桓非常重视的学校教育。

在赵桓的强势干预下,大宋首次拿出四千万贯的天价财富投资教育。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